1
坐我对面的,是一个满眼忧郁的女孩。
她不到20的样子。书没读完就出来打工了。
她说,我其实,是从家里逃出来的。
这句话刚说完,眼泪就大颗大颗往下掉。
于是,我听到了一个令人十分黯然的故事:
因为父母偏心,我想自杀的心都有了。
我爸妈有两个女儿。可他们明显偏心姐姐。拿我们俩各种比。总是说我比姐姐笨,比姐姐丑,更没姐姐贴心。
打小起,只要我和姐姐有矛盾,爸妈肯定骂我。
姐姐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我就是那个坏孩子。
姐姐贴心,学习好。我却毛毛糙糙,贪玩,不思进取。
爸妈最常对我说的话就是,“你怎么就不能跟你姐姐那样,让我们省心一点?”
一开始这样说,我心里是很难过的。但后来就不了。习惯了。
我刚进入青春期时,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打篮球。
体育老师选我进校队,可我爸妈不同意。他们认为那不是一个女孩子应该干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儿。
我跟他们哭,闹。没用。
再后来,我爱上了唱歌。连老师都夸我唱得好。还建议我专门去学。可被我妈一口回绝了。我知道我家没什么钱,供不起我学这些。但是她当时的口气真的把我刺伤了。
她说,她那个样,学啥都学不会的。
我自己躲起来,大哭了一场。那时候我真的想一死了之。觉得活着真的没意思。太绝望了。
……
我知道我没有姐姐那么乖,会学习。可是他们凭什么要让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孩子,非要走那唯一的独木桥?而我身上的优点,他们却总也看不到?
我想我不会再回那个家了。
我恨他们。
……
2
这个女孩的讲述,听来锥心。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
多子女家庭中,我们的孩子经常被拿来和兄弟姐妹进行比较。有些时候是爸爸妈妈这么做,有时候是亲戚朋友这么做。
这个比较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❶ 比较会限定孩子们的发展。
我小时候,父母和邻居们就给我和妹妹下过这样的结论:
你们家姐姐的学习好,但还是妹妹最勤快,最懂事。
这个结论很可怕。
我诚惶诚恐地保持着我的“学习好”。但除了学习我其他都做不好。
因为我从来不曾获练习的机会。时间久了,也懒得去练习了。不如乖乖待在“学习好”的套子里稳妥。
而同时,我妹妹也变得越来越能干。她成为了做家务的一把好手。哪怕她对于总被喊着做家务颇有抱怨,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起色,而家务劳动成为她唯一感受自我价值的途径。
总之,我们都被限定了。
孩子的性格差别很大,兴趣爱好也不同。总将他们放一起比较,就会变成一个约束。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为此做出牺牲。
“你真是笨!看看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多利索?”“你怎么就不能像哥哥/姐姐那样好好学习?”“你一点儿没你弟弟/妹妹勤快……”
当孩子们被比较着,贴上这些标签过日子,挺辛苦的。被批评的和被表扬的都不好过。
标签总归是束缚人的。而且一旦贴上,就拿不下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文章开头的那个姑娘,会那么的无助跟绝望。
❷比较会恶化孩子们的关系。
我有个邻居,她有俩男孩。一个6岁,一个8岁。这俩孩子总不能好好相处。
比如,妈妈喊俩人做家务,要求弟弟负责洗碗,哥哥负责拖地。
过了一会儿,弟弟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是个好孩子,我已经洗好碗了,哥哥还在那里玩。”
妈妈于是夸:“你真乖。”
夸完,嘴里开始喊哥哥的名字,大约是要催促提醒他。
与此同时,弟弟飞快跑到哥哥面前,一脸得意,“妈妈喊你了,你要倒霉了!”
哥哥一拳砸到弟弟身上。弟弟哭起来,又跑回妈妈身边。
妈妈见了,一股火冒上来,跑去训斥哥哥:“你怎么总是打弟弟?天天就知道玩儿,看看你弟多勤快!”
……
这兄弟俩的关系显然很让妈妈头大。但是,怎么来的?
打从弟弟出生不久,2岁的哥哥就开始变得叛逆。他情绪化严重,经常对弟弟表现出敌意来。妈妈经常批评他。
而弟弟则是个快乐的小宝宝。每次妈妈对他表达爱和亲密,他都迅速回应。
妈妈不断称赞弟弟是个好孩子,让做哥哥的清楚地看到,弟弟取代了自己在妈妈心中的地位。他于是对弟弟的抵触越来越多。
并且,妈妈的比较和对他的持续批评,让哥哥彻底放弃了“好孩子”这个领地,转而当那个“坏孩子”。
坏孩子如何能和弟弟处好关系呢?当然不能。
3
那么多发生在多子女家庭里的悲剧告诉我们,“比较”是一个父母最好绕开的雷区。
如何才能尽可能不步入“比较”的泥潭?
❶尽量避免使用“总是”“从来都不”等词。
对每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都最好避免使用“总是”、“从来都不”等词。比如“你总是不懂得照顾弟弟”“你从来都不能好好跟妹妹相处”。这样贴标签式的语句,不但没让孩子受到教育,相反,会浇灭他们的希望——他们甚至连试一试的想法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强调孩子的缺点,打击他们的信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
心理学告诉我们,反复念叨一件事,就会让这件事实现。
一般来讲,我们的孩子聪明,敏锐,是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的。
❷ 若孩子犯错,就事论事地批评。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如果真的要责备孩子,那么就准确地、具体地指出他们哪里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正。有必要的话,说明如何改正。
切忌总拿这个孩子的优点,去攻击另一个孩子的缺点。比如,批评这个孩子的时候,总不忘记说,“看看你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当你比较的时候,只能激化孩子们的矛盾,激起孩子的自卑心。但你若不比较,孩子们彼此其实能够清楚看到对方的优点,并会下意识地模仿。这样一来,另外一个孩子的优点,会变成这个孩子的财富。
每个孩子可以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学习的机会,而不是限制,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
❸信任孩子,尽量少干涉孩子们的冲突。
孩子们之间总会有冲突。父母若干预,就很容易把自己的评判和比较代入其中。比如我那个邻居的例子。
所以,在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基础上,父母最好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冲突。
要信任孩子。他们在不被打扰的前提下,往往会自发地,甚至更有创造性地解决他们的冲突。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哪怕孩子们的哭哭啼啼跑过来找你理论,你能做的干预就是,倾听,安抚好他们的情绪。但是最后仍然要引导他们:我相信你们可以处理好的。
然后离开,把事情的掌控权交给孩子们自己。
❹看到并安抚孩子的担心。
多子女家庭的父母很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一个孩子会突然跑过来,问,妈妈,你更爱谁?甚至还会跟你哭闹,你为什么更爱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我的建议是,不要忙于辩解,急着说“我没有更……”。这种辩解往往很苍白,因为父母不自觉地偏爱某一个孩子太常见了。哪怕没有偏爱,你首先要照顾的是孩子的那个失落感受,而不是为自己做解释。
所以,不如肯定地告诉孩子,你同样爱着他们俩。
然后,你该把话题转移到提出问题的孩子身上,强调自己多么爱他/她,欣赏他/她,并且具体说出喜欢什么。你要让孩子明白,他/她在自己眼里是特别的,唯一的。
这样做,可以避免对兄弟姐妹进行比较。同时抓住了机会对孩子说出自己的爱,从而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
有一个兄弟姐妹,本是多么美好的事。
哪怕有争执,有冲突,但是磨合过后,我们的孩子会获得更多的人际经验和技巧。
况且,兄弟姐妹互相关爱,在乎彼此的幸福。
如果其中一个难过或者被批评,另外一个也会不开心。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尽量不拿自己的分别心,去亲手制造匮乏与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