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是否曾体罚过孩子?比如在宝宝乱扔东西的时候,在宝宝故意把饭倒掉的时候,在宝宝在马路上乱跑的时候,很多父母可能会控制不住心中的怒气,于是动手打了孩子,想让孩子长长记性。或者在父母试过各种方法后,宝宝还是不改正错误行为,于是就动用了体罚的手段,毕竟很多人都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体罚是使用暴力的手段来制止孩子的不好的行为,虽然当时看似解决了问题,但是也会留下很多隐患。
脑科学研究发现,体罚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成年后更有可能出现情绪障碍,孩子也更可能会用暴力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孩子天生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用暴力体罚孩子,孩子就会用暴力来对待其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显得情商低,情绪控制能力低。研究者同时也发现,那些经常被体罚的孩子,大脑前额皮质的某些区域中灰质明显偏少,而这部分区域就是控制着人的情绪。
其实体罚孩子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只是利用暴力的手段,让孩子产生了恐惧感,所以暂时表现得很听话,但其实孩子并不一定知道错在那里了,更不可能改正错误行为。我们不能指望一个人在恐惧时,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保证以后不再范同样的错误,成人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小孩子了。即使孩子以后不做同样的事,更可能是因为联想到了被揍的恐惧,暂时放弃了错误的行为。而一旦孩子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被压制的问题就会反弹,甚至会更严重。
怎么才能让父母远离体罚呢?这就要具体到父母体罚孩子的场景中去,比如孩子乱扔东西,可能是孩子在探索认知这个世界,观察物体落在地上的反应,听物体与地面撞击发出的声音。这些在父母看来司空见惯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可能充满神奇的色彩。这个时候父母更好的做法是给孩子不易碎的玩具,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宝宝随便扔。如果父母认为扔东西是不好的行为,进而体罚孩子,结果就妨碍孩子的认知发展。
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孩子倒饭的情况,给孩子精心准备的饭菜,被孩子一下倒掉,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糟蹋,妈妈可能怒不可遏。这时妈妈可以看着宝宝的眼睛,郑重地告诉宝宝,“饭是用来吃的,不能扔!”。也用可以接受的行为替代不可以接受的行为,把不可以接受的扔饭行为,替换成可以接受的把饭倒在指定的碗里面的行为,这样也可以避免浪费。
有些时候父母体罚孩子,是因为没有能够真正理解孩子,父母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遇到了难题,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也有可能是孩子有自己的小想法。一个妈妈发现,女儿的小书包里面有半根已经成泥的香蕉,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训斥刚上幼儿园的女儿“你怎么这么捣蛋,为什么要把香蕉放在书包里,看看弄这么脏……”女孩委屈地哭着说:“可是妈妈爱吃……”原来,幼儿园中午发的水果是香蕉,女儿知道妈妈最爱吃,自己只吃了一小口,剩下的全放在书包里带回家了。那大半根烂香蕉,满满的都是一女儿的爱。
体罚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影响孩子的认知,更可能引发连环暴力。父母要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不要把体罚当做解决问题的终结方法。暴力绝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凯儿得乐育儿课堂】关注健康,得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