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没有手机,孩子也会被惯坏,因为用了错误的教育方式。
米蓝最近看到微博热搜的两件事:
上面的第一件事发生在9月2号晚,安徽某地,消防员从河里救出一名少女。据消防员说,女孩是因为太爱玩手机,很晚还不睡觉,妈妈一生气,把手机没收了。两人发生了争吵,随后女孩走出家门跳河。
女孩会游泳,但没有能力游上岸,呼喊求救,幸好消防员赶到,才把她救上岸。
跳河女孩现场被救图片
第二件事是成都一位8岁小女孩,因为家长不让看电视,一时赌气,从21楼跃下,坠落在小区后面的树林里,生死未卜。
这两件事在普通人看来都太不可思议了:玩手机、看电视这样的小事,竟抵不过一条命重要。
可是这两个被惯坏的孩子,也许早已习惯用最激烈、极端的手法,威胁父母、家长来得到她们想要的东西,一旦得不到,就要以死相逼。太可怕了!
被惯坏的孩子,是大人在“使坏”
米蓝并不是要指责手机的不是,我以前写过《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你需要这4个方法》,就说过手机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太重要了,孩子用手机是必然阶段,不必将手机妖魔化。
米蓝要说的是那些被惯坏的孩子,还有孩子背后“使坏”的家长。哪怕今天没有手机、电视,教养方式出错,孩子依然会被惯坏。
我经常在文章里说,在保护好自己、不挑战道德底线、不破坏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但是当这些原则被破坏了,那要小心,孩子正在一步一步被宠坏。
被惯坏的孩子,最爱使唤家人
几乎每个被惯坏的孩子都喜欢使唤家里人,越亲密的使唤的越凶。
以前我同事生二胎,我去家里看她,她女儿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8岁的孩子,对着奶奶指手画脚。
“奶奶,我渴了,给我水。”
“给我饼干。”
“我要手机玩。”
奶奶说没空,在忙着收拾厨房。小姑娘一下就来气了,尖着嗓子喊:“我要玩手机,我要玩手机,我要玩手机……”
奶奶说:“你等一下好吗,等一下奶奶给你玩。”
孩子不肯,直接就扔掉奶奶手里的抹布,叫着:“我要玩手机,我要玩手机,我要玩手机……”
同事被叫声吸引出去,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当场就责怪了女儿。孩子当场就哭了,哭得那个悲伤,还以为被虐待了。奶奶见不得孙女哭,立刻就过来说我同事干嘛吓孩子,赶紧掏出手机给孩子,说:“给你给你,咱不哭了哈。”
回到客厅我问同事:“这真的好吗?”
同事苦笑:“婆婆那么宠孙女,不好能怎样。看她刚才说我的样子,好像是我做错了一样。”
一般来说,当孩子尝试着挑战家长权威的时候,一般都是拿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下手的。因为老人往往舍不得训孩子,容易对孩子百依百顺。
孩子对老人吆三喝四时间长了,“自我中心”的意识会急剧膨胀、变得目无尊长、叛逆难管。等到了青春期,就会很难控制。而且,孩子现在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是将来对年迈的父母的态度。
被惯坏的孩子,爱跟外人发脾气
我们家小好属于“窝里横”,在家有时候会对我们调皮任性,但是在外人面前还是很乖,因为她还是知道界限,但有些小孩并不懂。
之前老同学聚餐,我带着小好去参加。同一桌有个老同学也带了儿子去,比小好大1岁。上点心后,小好准备那个包子,谁知被男孩制止住:“那是我的包子,你别动!”
她妈妈说:“包子大家都有份,小好妹妹也能吃!”
突然那男孩就从口袋里拿出两百块钱,说:“我买了,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吃!”
我同学有点尴尬,说了孩子两句,谁知他立刻就在地上打滚大哭。
后来她跟我道歉,说她婆家做生意的,比较有钱,孩子他爸没事就喜欢给孩子塞红包,太宠溺他了,搞得这孩子有点没大没小。
米蓝觉得,孩子今天可以没大没小,明天就能以此相威胁。当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开始膨胀,那么他就会觉得全世界都得听我的。有这种想法的孩子,很容易失控。
避免这种情况,家长要学会“过滤”孩子的请求。孩子没有思考能力,但大人有啊,要让孩子意识到:有些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你撒娇发脾气也没有。当然,最好给孩子解释原因,而不是一味说不。
爱≠溺爱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老人不疼自己的孙子,难就难在,能清楚知道:疼爱≠溺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老师就说: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
溺爱孩子,不知不觉就会惯坏他们。真正的爱则不会有这种负面效果,真正的爱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信任孩子,让他们自由、独立而幸福的成长。
被惯坏的那些孩子,他们需要的是爱,而不是溺爱。愿我们的孩子都是能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
(ID: milanbabynote)
如何预防孩子被惯坏?
原创:米蓝妈妈说育儿
编辑:林杰西
图片来源:堆糖
关于护理
关于教育
关于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