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那么痛,为何不能无痛分娩?

作者:知妈堂孕期教育中心mp 09-09阅读:4713次

陕西榆林产妇坠亡事件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产妇减轻痛苦,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也反映了一种生育文明。

无痛分娩为何在中国的普及率很低?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医生观念问题、麻醉医生的缺乏……再有就是费用问题,因为麻醉医生需要持续地对产妇进行监护,而一个产程平均下来约有10个小时,自然费用偏高……这也是分娩镇痛在一些高端私立医院比公立医院开展要多的原因。

无痛分娩呼声高涨

关于技术层面的反思,无痛分娩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应用已久,产妇理应享受到无痛分娩的照顾,但有媒体报道显示,目前全中国只有1%的产妇享受过。在尝试过无痛分娩这一舒适化医疗之后,广大产妇都给予了一致好评。

通常所说的“无痛分娩”,在医学上称为“分娩镇痛”,是使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娩镇痛可以让准妈妈们不再经历疼痛的折磨,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让她们在时间最长的第一产程得到休息,当宫口开全时,因积攒了体力而有足够力量完成分娩。

无痛针又被称为“硬脊膜外麻醉”,是分娩镇痛的一种方法,它不是一针的问题,是一项技术。

它是指在产妇后背用一硬膜外穿刺针在局麻下穿刺,药物经腰麻针注入蛛网膜下腔,后背留一条硬膜外导管,连接一个自控电子泵,产妇感到疼痛时按一次按钮,药物会自动注入硬膜外腔,起到镇痛作用。

它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产妇的痛苦,但要做到完全无痛是很难的,因为自然分娩需要有力的宫缩。

操作方法:

一般来说,宫颈口开到3厘米左右,麻醉医生会先用一根长针穿刺到硬脊膜外腔,然后将管子放入,再把穿刺针拿出来,将管子接到一台泵上。

床边的这一台注射泵,持续注射止痛药到你的硬脊膜外腔,一直到宫颈口开到八九厘米就停药。

很多使用硬脊膜外麻醉分娩的妈妈都知道,到了宫颈口全开时,镇痛效果减弱,宫缩时的阵痛又开始出现。

这是因为宫颈口全开后,需要产妇用力,这时候需要减少麻醉药量或者停止镇痛。如果这个时候还用麻醉,产妇的肛门反射就很弱,该用力的时候她就不能好好用力了。

虽然硬脊膜外麻醉的镇痛效果好,但对于准妈妈来说也存在一些风险。

在打麻醉针时,一般麻醉师是凭感觉做穿刺。有一小部分会误穿硬脊膜和蛛网膜。这时脑脊液就会流出来,导致颅压发生变化。同时,也存在感染的风险。

如果出现脑脊液流出,产妇要去枕平卧72个小时,并且每天要充分地静脉输液。如果太早抬头,会导致头痛。根据产科临床上的大概统计,这种情况发生率大概是1%。

准妈妈的腹部增大,脊椎承受的重量发生改变,导致腰椎向前突,穿刺时摆体位困难,腰椎间隙也比一般人窄。所以,做产妇的硬脊膜外穿刺要难很多。

如果产妇患有腰椎疾病或各种原因导致硬脊膜外腔粘连,就更容易出现误穿至蛛网膜下腔的情况。同时,由于产妇的血管扩张,还存在穿刺部位出血引起血肿的风险。还有少部分穿刺会损伤神经,导致下肢疼痛。

对胎儿无风险

无痛分娩中的极少量麻醉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血液中,其实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选用的麻醉药是对胎儿最安全的药物,而且镇痛分娩的麻醉药用量远低于剖宫产等手术麻醉药用量,这种镇痛方法已经非常成熟,在这方面不用担心

常见问题答疑

无痛分娩会造成产后腰痛吗?

一般不会,剖宫产的麻醉已经是安全度极其高的麻醉,而无痛分娩的药水浓度是平常剖宫产药水浓度的1/5,一般来说不会造成神经损伤,自然没有造成产后腰痛的可能。

如果真有问题,应该是出在这几个方面:

一是麻醉师在操作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韧带,造成了韧带粘连,或者穿透了,造成血肿等。这些都是会马上出现的症状,而且往往伴随脚部麻痹等。

另一种情况,就是产后腰痛,并且伴随着头痛的情况,而且是在产后6个月内,这时新妈妈可上疼痛门诊找麻醉医生帮忙,再打一针神经阻断,这样便可解决疼痛问题。如果这个疼痛已经持续6个月以上了,那基本就不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可能是其他因素疼痛,反射到腰部形成。

无痛分娩后还会痛吗?

无痛分娩正确的叫法叫分娩镇痛。麻醉师根据产程的进展控制药物的使用,让产妇有个比较好的分娩体验,较为舒服地产下孩子。一般来说,我们目前打了无痛分娩后,把疼痛控制在5级左右,而香港则是控制在3级左右。

无痛分娩对孩子影响大不?

应该说没什么影响。因为这个药水尽管是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吸收的,但浓度相当低,只有普通剖宫产麻醉药水的1/5,而且是打在硬膜外,药水要先穿透硬膜,然后在全身血液中吸收分布,再通过胎盘屏障,能被孩子吸收的成分非常少。而且胎儿对这个药水有代谢能力。

无痛分娩的禁忌症有哪些?

无痛分娩不是人人可用,凝血功能差、有过腰部脊柱手术史、无法安静下来配合无痛分娩术施行的都是不可用的。而有腰伤史、其他手术腰麻史等,要主动告知麻醉师,便于他们判断该如何施行。

(图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