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调味技巧 大厨秘方各种类型调味料投放技巧

作者:淡笑不语 06-11阅读:1291次

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而菜肴最重要的“味”却离不开合理调料的投放。那什么样的菜肴该投放哪些调料?什么时间投放?投放多少?该怎样做才能使营养更多的保留,对人体健康带来更多益处呢?为此,我将多年来工作中的经验提供给大家,一起探讨。

油 1.1油在烹调中的作用:(1)促使菜品产生特殊的香味;(2)促使菜肴形成特殊的质地、口感;(3)促使菜品形成较好的色泽及光亮度;(4)隔热保温;(5)杀菌消毒。 1.2投油时间:根据各种烹调方法和原料特点选择。通常烹调宜选择七八成热以下的油温。使用”色拉油”或高级”清洁油”烹调时,五成热的油温即为最佳油温。 1.3具体投油方法:在中餐菜肴的烹制过程中,油的使用是烹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炒菜时最好是“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不要等油冒烟了才放菜,待油温至八成热时就将菜入锅煸炒。也就是说炒菜时油温一旦超过180℃,油脂就会发生分解或聚合反应,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煎、烹、炸200℃以下高温最好。有时也可以不烧热锅,直接将冷油和食物同时炒,如油炸花生米,这样炸出来的花生米更松脆、香酥,避免外焦内生;也有在菜肴加工中途放油的,如用明油勾芡,出锅前需要边颠边往菜肴中淋入些油,起增香提味和保温作用;而用麻油或炒熟的植物油做凉拌菜就需最后加油了;另外,蔬菜原料焯水时在沸水中加入少量用油,油分子将包裹原料表面,从而使原料更加碧绿光亮。其次,还要注意根据各种烹调方法及原料特点选择用油。例如:大豆油不适做长时间高温加热的菜,特别不能用来煎炸;花生油和葵花籽油适合不冒油烟的炒菜和炖煮菜,不适煎炸;猪油适蒸、煮、炒、烧,最适合用来煮绿叶菜的汤,不适用于凉拌和炸食:调和油蒸、煮、炒都可以,最适合用于炒菜:芝麻油适凉拌菜或菜肴烹调完成后用来提香。 1.4投油量:煸、炒、煎、烙、塌等用小油量;原料滑油用中油量;加热炸制用大油量。 烹调用油的操作要领:准确控制火候,确保成菜效果;科学用油,确保人体健康。 温馨提醒:(1)用油量最好控制在每人每天25~30 g之间,25 g相当家单常用的白瓷勺两勺左右;(2)最好不同种类的油轮换吃;(3)热油锅中加入少量的食盐爆一下锅。这样可使黄曲霉毒素立遭破坏,同时能使食盐中可能存在的不卫生因素被消除。还可以防止热油炸锅外溅:(4)油一般储存自10℃时,保存2个月左右,在-2℃时可保存10个月左右。 2.糖 2.1糖在烹调中的作用:去腻除臭,减少和抑制菜肴中原料的苦、涩味,缓和辣味,还可以调和口味,增进菜肴色泽的美观,供给人体丰富的热量。除了可起调味作用外,还具有转色、粘接、拔丝、增光、防腐等作用。 2.2投糖时间:烹调时用糖,通常都是等到即将起锅前才加入。等到约五分熟的时候,再依次放盐、酱油。对于需要使糖味进入原料的内部烹调(如红烧肉),必要时可将需加的糖分成两次,即早期先加入相对少量的糖,使之溶解在较稀的卤汁里,渗透到原料中去。待到原料烹熟即将起锅时,再将另一部分(相对较多的部分)糖加入,此时收汁后,菜色油亮、观感甚佳。 2.3具体投糖方法:一般烹调中先糖后盐,如先加盐,盐有脱水作用,并使原料蛋白质凝固,这样糖的甜味就难吸进去。用糖时,通常都是等到即将起锅前才加入,经翻炒,糖溶尽、卤收干后即可起锅。如果加糖过早,经受热溶化后会成为粘稠的浓汁包裹在原料表面,妨碍其他调味剂的渗入,并且加糖后,卤汁将很快变稠收干,此时可能原料尚未烹熟,而稠汁引起粘锅糊底,产生焦糊味。因此,过早下糖是不足取的,尤其在急火炒菜时更是如此。就食糖本身而言,有红糖、白糖和冰糖三类,其中冰糖的纯度最高,因而甜味纯正,最能出味增色。制作汤羹之类甜食(如银耳羹、莲子汤等)时,冰糖更显风采。红糖与白糖相比,并无绝对的质量优劣之分。虽然红糖未经精制,所含杂质较多,但红糖不仅本身带色,利于糖色的显现,而且红糖多带有十分明显的甜香味,用于制作各类面食的糖馅时,更显色香味兼备的优点。当然,在烹制各类本色炒菜(如炒鸡丁、肉丝苦瓜等)时,红糖是不适宜的。制作调色剂时白糖入锅,少量油,熬至呈酱油色时,加入3倍的水,熬至糖块溶化后,即成糖色。糖色广泛用于卤菜、红烧类菜肴的调色等。制作糖醋菜肴,可产生一种类似水果的酸甜味,十分开胃可口,如糖醋鱼、糖醋里脊、糖醋排骨、糖醋茄子等等。 2.4投糖量:首先须服从于各地习惯。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江南尤其是苏州无锡一带的居民,在家常烹制菜肴时,无论荤素,总爱往里面加糖,而北方的居民则很少在日常菜的烹制中加糖。因此,用糖时须考虑到食者的饮食习惯、菜的特点。

贴心提醒:(1)白糖最好不要生吃,食用前应该进行加热处理(一般加热到70℃左右保持3 min就可以了)。(2)糖可产生较高热量,肥胖的人,糖尿病患者烹调中宜少用或不用;(3)糖醋合用时两者配比以2∶1为宜,即糖二份醋一份。 3.料酒 3.1料酒在烹调中的作用:提香提鲜,去腻解腥。 3.2投酒时间:料酒通常总是早于其他调味品加入的,并掌握在火猛锅热之际,在加入料酒同时揭盖翻炒,以助酒气蒸发。最合理的用酒时间,应该是在整个烧菜过程中锅内温度最高的时候。 3.3具体投酒方法:在烹制鸡鸭鱼肉等荤菜时,料酒常常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烹调中使用料酒的目的,在于为原料去腥、解腻、除膛、增香。而作料酒使用的种类又较多,除最常用的黄酒又称“料酒”、“陈酒”外,白酒、啤酒等,都可充当料酒使用。由于各种酒中,惟独黄酒的酒精浓度适宜、香气浓、味醇和,在烹调中,能与菜肴原料有机地结合、不突出自己的气味,故而黄酒一直是作料酒使用的首选酒种。相比之下,啤酒过淡、作用过弱。白酒则酒精度过大不易挥发,因此清淡的菜适合放酒精含量低的酒,味浓的菜适合放酒精含量高的酒。烹制不同菜肴时,具体的加酒时机并不完全一样。例如:烹制红烧鱼时,须在鱼块煎炸过后开始烧时,即加入料酒;炒虾仁时,虾仁一经熠熟就要放酒;炒肉片、炒肉丝时,须在肉片(肉丝)即将煸炒刚毕时加酒;炒菜、爆菜、烧菜,酒一喷入应爆出响声并随之冒出一股水气,这是用酒最佳时机;炖制鸡汤、鱼汤或蹄膀汤等须久炖久煮的汤类荤食时,则必须在汤水沸后改用小火炖煨时加入。对一些新鲜度较差的原料如鱼、肉等,可在烹调前加料酒浸拌,这是因为料酒具有很强的渗透性,能迅速渗入原料内部与原料中的三甲基胺结合,经加热与乙醇一起溢出,达到除腥,除异味作用;清蒸鱼和烹煮肉类等菜肴,这些菜肴先加酒,经加热后可与溶解后的脂肪产生酯化反应,使菜肴溢出浓郁香味,增加菜的复合味和鲜味,可使肥肉焦香爽口,肥而不腻;一些急火快炒的菜肴,由于温度高,乙醇在高温下易挥发,加料酒的时间应在起锅前为宜。

酱油 6.1酱油在烹调中的作用:着色、定色、提色。 6.2放酱油的最佳时间:在菜即将出锅前放酱油。 6.3具体投酱油的方法:酱油不仅是烹调中的常用调味品之一,而且也是烹调中的主要赋(着)色剂,是烹制红烧等菜肴时所不可缺少。在放酱油的时机选择上,除小火爆炖等烹调加工外,通常都主张安排在起锅前加酱油,这样既利于酱油调味作用的发挥,又可保持酱油的营养价值不被降低。而炒肉片时,为了使肉鲜嫩,也可将肉片先用淀粉和酱油拌一下再炒,这样不仅不损失蛋白质,炒出来的肉嫩滑。凉菜可以拌好后再加酱油,更清香可口。 6.4投酱油的量: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能根据菜的特点掌握。一般每份炒菜10~15 g,红烧50 g左右。 贴心提醒:(1)蘸食酱油或调拌凉菜时,要加热后再用,以防所含杂菌危害。(2)烹制绿色蔬菜应少加或不加酱油,加放酱油或放得多,会使翠绿鲜的色泽变得暗淡黑褐,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掩盖蔬菜的天然美味。(3)尽量使用铁强化酱油,可以预防或控制缺铁性贫血。 味精 7.1味精【包括鸡精】在烹调中的作用:增鲜。 7.2投放味精的最佳时间:菜炒好起锅时加入(味精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 7.3具体投料方法:味精是一种增鲜味的调料,炒菜、做馅、拌凉菜、做汤等都可使用,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要在将出锅时放入,不要提前,也不要与原料同时投入或烹调中途加入。凉拌菜使用晶体味精时,应先用少量热水化开,然后再浇到凉菜上,效果较好(因味精在45℃时才能发挥作用)。切不可像撒盐那样撒入味精,这样味精不融化,不显味,食用后还易引起消化不良症状。注意不必每天必用,每菜必用。对于鸡肉、鸡蛋、鸽肉等菜肴及高汤烹制的菜肴,它们本身具有鲜、香、清的特点,不必使用味精。如果使用味精会将本味掩盖,致使菜肴口味不伦不类。对于海鲜类,如果放味精,那鲜味会荡然无存了。对鸡蛋、糖醋菜类,不宜使用味精。烧茄子也忌投放味精,因为茄子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本身就具有鲜味,加入味精烹饪会影响口感。 7.4投味精的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释度是3 000倍,人对味精的味觉感为0.033%,在使用时以1500倍左右为适宜。如投放量过多,会使菜中产生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起到相反的效果,一般一份菜4 g左右为宜。 贴心提醒:(1)每天允许摄取量(食物中原有除外),每千克体质量为120 mg,及50 kg体质量的人每天允许食用6 g;(2)不宜与碱、小苏打或含有这些物质较多的食物混用;(3)3个月内的婴儿食品中不宜使用味精;(4)鸡精比味精更鲜,因含多种调味剂,其味道比较综合、协调。溶解性较味精差,如在汤中使用时,应先经溶解后再使用。(5)味精18 g相当家里常用的白瓷勺1勺左右。 姜 8.1姜在烹调中的作用:除腥解腻,浸渍返鲜。 8.2放姜的最佳时间:油温在二三成时为佳。 8.3具体投姜的方法: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用姜。 水产、家禽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烹制时生姜是不可少的调料。但怎样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挤成鱼圆,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又如“红烧鱼”,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后下鱼煎烙两面,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鱼与姜同烧至熟。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且可去膻解腥;而“烧鱼汤”加姜的时间却是:将鱼下锅后煮至其蛋白质开始凝固,肉质收紧的时候效果最佳。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撒下姜米,其效果欠佳。再如“炸鸡腿”、“炸猪排”等,烹调时姜与原料不便同时加热,但这些原料异味难去,就必须在加热前,用姜片浸渍相当的时间,以消除其异味。浸渍时,同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料酒、葱,效果会更好。姜在烹调中用途很大,很有讲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姜来调味,如单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姜米调味,会“喧宾夺主”,影响本味。 8.4具体投姜的量: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姜的特点合理用姜。 贴心提醒:(1)生姜炝锅时,应切为细末,这样才易于受热出味,而切段、片、块则不易发挥作用,造成原料浪费。(2)炝锅时应注意油温在二三成时为佳。过低炝不出香味,过高会使姜炝糊变黑,不仅影响成菜外形,也影响口味。(3)炝锅要因菜而异,每种菜是否炝锅应根据其口味和性质而定。宜于炝锅的原料和菜肴包括海味类、肉类、野味类,特别是脏腑类和鲜度差的原料。(4)烹调用姜不应选用新姜,老姜的味道更浓香。 葱 9.1葱在烹调中的作用:缓和寒性,解腥增香。 9.2放葱的最佳时间:油温在二三成时煸为佳。 9.3具体投料方法:葱是做菜时最常用的一种调味佐料,但用的恰到好处,还是有些不容易的。例如“炒鸡蛋”,将少量葱放油锅内煸炒之后,倒入调好味的蛋液翻炒几下出锅,即可收到鲜香滑嫩的效果;如果把许多葱直接放入蛋液(大多数人习惯这样做),再入油锅内翻炒,其结果不是蛋熟葱不熟,就是葱熟蛋过火变老,色彩不明快,味道也欠佳。对于清蒸、炖菜在刚出锅放入较好。因此,以葱调味,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葱的品种合理用葱。例如:水产、家禽、家畜的内脏和蛋类原料腥、膻异味较浓,烹制时葱是不可少的调料,特别是贝类。豆类制品和根茎类原料,以葱调味能去除豆腥味、土气味。单一绿色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就不一定非用葱调味了。 9.4具体投葱的量:视菜肴的具体情况、葱的品种、葱的特点合理用葱。 贴心提醒:(1)炝锅时应注意油温在二三成时为佳。过低炝不出香味,过高会使葱炝糊变黑,不仅影响成菜外形,也影响口味。(2)炝锅要因菜而异,每种菜是否炝锅应根据其口味和性质而定。宜于炝锅的原料和菜肴包括海味类、肉类、野味类,特别是脏腑类和鲜度差的原料。

猪肝打花刀

又美又入味 “四川的‘溜肝花’、‘肝腰合炒’都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家常菜。大多数厨师将猪肝切片入菜,这样既不美观,猪肝也不易入味。我通过十数次试验,将猪肝改十字花刀入菜,效果不错。” 我这款爆炒肝花,制作时有几个关键需要注意: 猪肝不清洗 急冻半小时 首先要挑选颜色鲜红、质地蓬松、口感沙软的嫩猪肝,我们当地称之为“黄沙猪肝”或“细沙猪肝”,炒制后最嫩。一定不能选颜色泛青、质地发硬的铁肝,这种肝炒制后口感渣、不入味。 买回的猪肝不要清洗,避免过多水分进入其内部,直接放入冰箱,-10℃冷冻30分钟,猪肝遇冷收缩,其内部水分有些被挤出。冻好的猪肝常温放置,待其变得半软时,水分又会流出一部分。将猪肝改刀成2厘米厚的片,打上十字花刀,切成小块,此时再冲洗,既能在最短时间内冲净血水,又不会将猪肝的粘液冲掉而使成品不鲜嫩。 先下粉 后下盐 冲净血水的猪肝要用干布吸干水分,这样炒出来的颜色才漂亮。改好刀的肝花要立刻放入红薯粉抓匀(最好用安岳地区产的红薯粉,粘性好,烧制时间再长也不会脱粉,400克/包,售价6元),紧紧地裹在猪肝表面,防止炒制时猪肝水分溢出,口感变老。裹好粉后再下盐,用这层“衣服”将水与盐分开,如果先放盐再放粉,猪肝里的鲜味就会随着水的溢出而流失。 下锅到出菜 不过30秒 现在有些厨师为了成菜漂亮,往往是先将原料滑油,再入锅加辅料炒制,这种做法在这道菜上可行不通。制作此菜,就是讲究“火中夺宝”,不换锅、不换油,急火快炒、一锅成菜,猪肝下锅前,油要达到六成热,这样猪肝才不会粘锅,从下锅开始计时,加辅料、调味到最后出锅,不能超过30秒,此时猪肝有八成熟,到装盘时,锅中的余温能将其变为全熟,同时保持细嫩的口感。 爆炒肝花 制作流程:1、肝花250克放入鸡精3克、白胡椒粉3克、红薯粉15克抓匀,再调入盐2克拌匀备用。2、锅入红油20克烧至六成热,下入葱段、姜片各5克爆香,加入肝花炒至变色,放入泡椒段10克、木耳30克(提前汆熟)、木耳菜40克,倒入料汁(盐3克、鸡精3克、生抽4克、醋2克、糖2克)大火炒匀,勾薄芡、淋明油即可出锅。 同行探讨 先加淀粉后加盐 田长国:我做爆炒猪肝时,与曹大师一样,要先将猪肝放入冰箱定型,取出改刀成0.3厘米厚的片,放入棉布中挤干水分,再放入盆中,加葱姜水搅打,待汁水全部打入后,加红薯淀粉拌匀,封住猪肝表面避免出水,之后再加盐调味,放入开水中煮至猪肝外层淀粉凝结,再调味炒制,猪肝外脆里嫩,且不会流出很多水。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鱿鱼丝开始卷曲时,要及时烹入料酒,并迅速加入码过味的生瘦肉丝一起煸炒,待将肉丝水分煸干时,加入其他辅料,调入盐、味精、糖炒香,这段过程是“火中取宝”的关键,切忌在锅内久煸,否则鱿鱼在高温下外形干瘪,口感变老。 辣椒+辣油 味道更出众 很多厨师制作干煸鱿鱼时,只是将干椒段入油炸至棕红出糊辣味,而我则是直接用糊辣油,再入干红椒、花椒爆香后加鱿鱼炒制,成菜糊辣味型更浓。

宫保鸡丁

是糊辣荔枝味 “我以前看过一档电视美食节目,上面的厨师教大家做宫保鸡丁,出现的一个镜头是:锅中下入滑过油的鸡丁,略翻炒后离火调入盐、糖、醋……炒匀起锅。表演者在这个环节上至少有两个错误,一是鸡丁不可滑油;二是调味不能离火,中间也不能停顿,正确的方法是烹入料汁,尽量减少原料在锅内停留的时间。” 糊辣荔枝味 宫保鸡丁的味型一直颇受争议。有人认为它是糖醋味,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糖醋味是先甜后酸,而宫保鸡丁却是先酸后甜,也就是俗称的荔枝味。但它又不仅仅是荔枝味,因为有了花椒、辣椒的加入,它还带上了一股糊辣味。 先放花椒后辣椒 烹入白酒炸不焦 糊辣是通过一定温度的油,将花椒和辣椒脂溶脱水焦化,产生一种奇妙香气,从而达到微辣不燥的效果。干辣椒要选用“二荆条”,花椒则应选用色红皮薄无籽的“汉源大红袍”,投料顺序应该是先花椒后辣椒,因花椒的外壳厚且硬,遇热时间够长才能出香,而干辣椒的皮脆且薄,加热时间长易糊,为了使原料中的香气充分释放,并防止小料熬糊,一般在熬油时,我会加入少许兑有清水的白酒。 糖、醋、盐比例8:9:3 荔枝味强调“破口酸、回口甜”,呈味顺序是酸味大于甜味,酸甜味又大于咸味,这样才能达到酸甜中带咸鲜的目的,因此在制作时要掌握好糖和醋的比例,并要考虑醋在受热时的挥发性。糖醋味中糖、醋、盐的比例是5∶4∶1,而荔枝味的则是8∶9∶3,醋稍大于糖,或让二者比例相当。 同行探讨 糖、醋、盐比例 我给到8∶10∶3

谢昌勇:糊辣荔枝味是川菜特有的一种味型,曹大师道出了其本质特征——破口酸、回口甜,酸味大于甜味,酸甜味又大于咸味。大师给出的糖、醋、盐比例为8∶9∶3,我认为醋的比例可以略高些,因为它沸点低,38℃就开始挥发,如果放得少了,鸡丁出锅时已经没有醋味,一般我炒制此菜时,糖、醋、盐给出的比例为8∶10∶3,出锅时酸味恰到好处。 “火葱”小指粗 轻拍更出味 制作宫保鸡丁,葱香味不能少,很多厨师喜欢用京葱,但京葱太粗,切丁入菜后极易喧宾夺主,我一般使用小指粗细的大葱,成都人也称之为“火葱”,切成九分丁,轻拍一下更出味。 花生酥脆 腰果“闷” 宫保鸡丁中一定不可少的配料便是花生,有些厨师为了显示菜品高档而改用腰果,我认为不可取,因腰果虽酥香,但吃多了会发“闷”,而花生则酥脆且不腻口,与鸡丁搭配更协调。 红油扛起半边天 “凉菜是个大行当,而由于川菜中很多凉菜都是麻辣味或者红油味,因此,有没有一缸辣味地道、香气浓郁的红油,就成了能否做出一桌上好凉菜的关键。” 三种辣椒4:4:2 要制作出一款好红油,辣椒的选择一定要讲究,干辣椒要肉厚籽少、颜色红润油亮,还要讲究辣椒品种的搭配,贵州的朝天椒、川西坝子的二荆条、渝黔一带的小米椒按照4∶4∶2的比例配好,微火烘干捣碎,这样制成的辣椒面有朝天椒的红润、二荆条的香冽、小米椒的劲辣,入眼亮、入鼻香,入口之后,辣味层层叠叠地铺散开来。 三成热油冲香 两种香料添彩 备好辣椒面后,就要开始熬油。现在有些厨师熬制红油时喜欢放上十几种香料,但香料多了味道变杂,制好的红油虽香却会掩去菜的本味。我熬制红油,只用八角、草果两种香料即可:菜籽油入锅炼熟,大火烧到颜色清亮,下入葱段、姜块、花椒小火炸至焦黄出香,将渣滓沥去不用,待油温降至五成热,加入几颗草果细细搅出香味,等到油温降到三成热,将带有香料气味的热油冲入辣椒面中,菜油五成、辣椒面一成,边冲边搅,待慢慢浸润出辣椒的色与味时,放到一旁,再加入几颗八角拌匀,加盖焖1-2天即可使用。 鲜椒制红油 冲熟泡一晚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按照上面的办法配好干辣椒面后,再取新鲜的二荆条红椒去蒂洗净,晾干水汽后剁成辣椒茸,按照干椒、鲜椒3:2的比例拌匀,再按照辣椒一成、菜油两成的比例炼红油,因为鲜椒的添入,油温要略高,烧至四成热时,将热油缓缓倾入盛有椒茸的盆中,边倒边搅拌,让味道充分融合,浸泡一夜后滗出红油,其色泽红艳,干辣中带有鲜椒气息,味道特别,最适宜用来拌蔬菜。剩下的辣椒茸拌上盐、味精等料,装入盘中还可当作蔬菜蘸料使用。 蒜泥白肉: 肉浸原汤自然凉 四川的凉菜中,蒜泥白肉受喜爱的程度,相当于热菜中的回锅肉。二者同样是用二刀肉制作而成,同样要先入水煮至八成熟,但白肉煮好后,不能像做回锅肉那样立即把肉从汤里捞出,而是要浸没在原汤中,让它慢慢温凉,肉吸收了足够多的汤汁,这样切出的肉片,入口才会润滑香软。 泡菜坛生花放竹笋 “泡菜,是四川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辅食,而腌泡菜时坛中却易生花,这是让人最头疼的问题,一是使泡菜难看,二是让泡菜变味。有些厨师会在坛中洒入白酒,这样做能灭掉一些‘花’,但不持久,十天半月后又是一层,而且放多了酒,泡菜会有股糟气。我的办法是,在坛中埋入竹笋,别看这小小不起眼的一根,进坛后再多的花,七八天就没了,两三根竹笋,就可保盐水半年不生花,当然,必须是新鲜的竹笋。”

同行探讨 泡菜坛埋入泥土盆 谢昌勇:泡菜的制作其实是“蔬菜+盐水”的发酵过程,温度很关键:最适宜的温度为20℃,温度高了,发酵过快,泡菜就容易发酸、生花;温度低了,发酵太慢,泡菜不易入味。坛子一般是放在阴凉、避光、通风处保存。泡菜一定要接地气才好吃,但现在很多厨房都不在一楼,怎么解决?我的办法是用一个大盆装上土,浇透了水之后再将泡菜坛放在上面,定期浇水别让泥土干透,这样做虽然麻烦一点,但泡好的菜又香又脆,坛中也不易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