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肛欲期, 家长如若不留意这些信号, 可能会留下阴影

作者:趣味育儿内参 11-04阅读:3140次

妈妈们有没有出现过以下烦恼呢,明明教过孩子上厕所,明明也会上了,转眼还是多次尿或拉在裤子里,也不用用婴儿马桶。并且还伴有尿频现象,一个小时内要上多次厕所,常常一个人在憋大小便,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没有问题,让人感到疑惑又无从下手。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1.这是宝宝经历的特殊时期--肛欲期

人格的发展通常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欲期、潜伏期、生殖期。

肛欲期通常是在宝宝一到三岁的时候出现,这个时候宝宝在学习怎么保留和排出粪便。当大便积累到一定量,大便通过直肠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会给宝宝带来快感,所以这个时间段有许多宝宝都有憋大小便的行为。并且在宝宝的认知里,大小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排出来即是一种"礼物",当孩子排便时家长做出反应,他们也会觉得是由于自己的排便导致了周围环境的变化,影响了周围的人,大便成为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一种联系。

另外,在这个时期,不少宝宝都表现出对自己排泄物的兴趣。妈妈们不要过于担心,肛欲时期在有的宝宝身上体现地并不明显,有的也就是两个月左右,当然也有极少数半年,家长们不用太过担忧。

2.肛欲期对孩子的重要性

这个阶段是宝宝自主去探索的阶段,是从婴儿向幼儿过渡的重要时期,这关系到宝宝的人格发育。强制要求宝宝的大小便,会影响宝宝的排泄控制系统的发育,导致括约肌的发育滞后。如果这时候的肛欲期被破坏,将意味着孩子的排尿反射也被破坏,甚至在这时期,要是因为尿裤子总是遭受父母的责怪和别人的嘲笑,都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影响,孩子将来可能会出现自卑、胆小心理,身心受损。

3.家长反应很重要

通常家长看到孩子这么做,觉得宝宝太过顽皮,对此表现出责怪和不耐烦来,有些老一辈的甚至提出给宝宝定时把屎把尿的方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家长的提醒和责骂都会让宝宝心理增加负担,使肛欲期的时间更长,而且宝宝也知道厕所在哪,他们只是在自己学着控制。

所以当宝宝做出憋尿的表现不要打断他们,如果排在了裤子里收拾便好,家长要理解并平静面对,最好能够和幼儿园老师沟通,避免孩子小时候因为这个被同学嘲笑,形成心理阴影,更不要放着其他人的面拿出此事来议论。

人格发展的几个阶段妈妈们又了解多少呢?一旦孩子们表现发现变化,家长们一定要了解相关知识,不要鲁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