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事……
“这孩子,每次看到有人动他的东西就哇哇大哭,一点都不懂得让一让。”
“你家孩子好小气哦!”
孩子确实手上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玩具,但是他宁愿把那些玩具放在身边,不去玩它,也不允许任何人动,更别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就说明宝宝将来也会成为一个自私小气的人吗?
其实,小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分享”到底是什么意思。大概从2岁左右开始,孩子就会进入到物权意识敏感期,只要是他的东西,他就一定要护在身后,别人一旦侵犯,孩子就会变得非常紧张焦虑。
在“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看来,他的一个破玩具可能和你的戒指项链一样重要,要是被别人拿走了,他就会瞬间变得很不安。
【什么是分享?】
真正意义的分享是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即使自己也不富余也能拿出来;是心甘情愿的、主动的,不是因为表扬、交换或者别人的要求才做的;分享之后是感到快乐,而不是失落;不但愿意与人分享物质,也愿意与人分享欢乐、幸福、好处、机会和爱;分享不分对象,能够一视同仁。
但是,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期间会出现与孩子自然发展特点相关、分享意识还不完全到位的各种“伪分享”。
家长不要苛求孩子一下子就做到真正意义、成熟的分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孩子处在慷慨与吝啬、大方与小气共存的状况,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水平,逐步提高和锻炼孩子更高水平的分享。
分享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情怀,但是不要急于强求孩子。
因为分享对孩子来说还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分享会给他带来不舍、犹豫、酸楚、挣扎、忍耐、克制和坚持等复杂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却姗姗来迟。当看到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时,他担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
更加关键的是,孩子正在发展物权和所有权意识,通过对物品的掌控权和操作自由来体会自我的力量,三岁以下的孩子甚至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的东西也应该属于自己,所以他有可能随意就拿走、争抢别人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忽略他超强的“物权意识”,孩子可能会觉得:其实爸爸妈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他更关注别人要的是什么。
更坏的结果是,孩子逐渐变得不那么忠于自己,什么都让给别人,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卑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