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儿子偷东西! 别用“偷”给孩子定性,你的评价影响他一生

作者:幼儿园张老师 05-11阅读:4976次

点击右上角关注“幼儿园张老师”,分享我的育儿原创,一起感受教育过程的美好!

天哪,儿子偷东西!  别用“偷”给孩子定性,你的评价影响他一生

最近浩浩妈妈的心情特别不好,原来晚上睡觉时,浩浩一直用被子蒙着头扭来扭去,浩浩妈妈一把揭开被子,发现浩浩在玩一辆很小的小汽车。家里没有买过这件玩具,妈妈反复询问才明白,浩浩是上幼儿园时从其他小朋友的书包里偷偷拿的。

这孩子才多大啊?就学会偷东西了。浩浩妈妈越想越生气,也为浩浩今后的教育着急。

浩浩的这种行为可以简单定义为偷吗?对于浩浩这样的孩子,大人们应该如何教育?

我想先分享一个我的教育故事

琪琪是一个乖巧文静的小女孩,家境较好,但是因为父母观念的原因,对琪琪管理比较严格,琪琪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短发,衣着朴素,很少看见她带发夹之类的东西。

一天中午起床后,班上的妙妙突然喊了起来:老师,我的发夹不见了。

妙妙的发夹我早上见过 ,非常别致的一朵小花,应该是妈妈在精品店买的,几个小姑娘早上围着妙妙看了半天,这其中就有琪琪。

这时候,妙妙又喊了一声:老师,琪琪带着我的发夹呢!

我一看,还真是啊。可是琪琪倔强的站在卧室的一角,固执的说:这是我的,是我妈妈买的。

妙妙也不示弱:不对,你早上没带发夹,我看见了。

我和琪琪四目相对,看她躲闪的眼神,我大约明白过来了,于是我拉开抽屉,拿出之前买的一个小花发夹(幼儿园老师经常买点贴片、发夹之类的放在抽屉里,用来奖励小朋友)对琪琪说:琪琪,你记错了,你的发夹在这里呢。接着我又对小朋友们说:卧室没开灯太黑了,琪琪看错了,她的发夹是她妈妈中午带来让老师收在抽屉里的,快过来,老师给你带上。

琪琪的脸松弛下来,很乖巧的让我带上发夹,然后一切如常。

晚上我在路上碰到了琪琪妈,她说:琪琪把今天的事情告诉我了,她说她拿别人东西不对,她就是太喜欢那个发夹了,我们可能没有关注到她作为女孩子的心理,今天谢谢老师了,琪琪说她很喜欢您!

我松了一口气,如果今天琪琪被老师或者家长评价为“偷”发夹,那会怎样呢?

像琪琪这样的行为在幼儿园也是时有发生的,在家庭中也存在,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来评判,因为作为幼儿期的孩子,他们的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也就是说认识往往是模糊的,孩子可能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又抗拒不了诱惑,在孩子看来,我拿了就是我的。

作为成人,如果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慎重,因为你一个的评价,可能会给孩子蒙上一生的阴影。

为什么孩子“偷”东西不能说“偷”?天哪,儿子偷东西!  别用“偷”给孩子定性,你的评价影响他一生

偷是一种非常恶劣的行为,偷东西往往都带有偷窃者明确的对财物占有的目的。

我妈以前特别喜欢给我讲一个故事:古时候一个孩子幼年时偷针,妈妈不批评反倒表扬孩子聪明,孩子长大后因为越偷越严重变成了江洋大盗,被朝廷抓住要砍头,行刑前他说要抱一下他的妈妈,结果趁机咬下了妈妈身上一块肉,因为妈妈在他小时候没有管他,才导致了今天的结果。

听我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小,每次都心惊胆战,我也是从这里开始,根深蒂固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的。

六岁以下的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可以认识到不能拿别人东西的问题,但是他对偷的严重性或者后果是不清楚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的出发点只是喜欢,就想玩一会儿,看到就开心。如果在这时,及时地教育孩子,让他认识到错误,那么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善意,发自内心的拒绝这种行为。

如果家长不注意方式方法,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评价孩子偷东西,也有可能对孩子是个教训,但是最可怕的后果是完全撕裂了孩子的自尊心。有自尊心的孩子内心会有底线,而被伤害自尊心的孩子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不让做什么偏要做,哪怕后果很可怕也绝不在乎。当孩子的状态走到这一步时,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不要用偷去评价孩子,要保护他们可贵的自尊心。

如何引导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天哪,儿子偷东西!  别用“偷”给孩子定性,你的评价影响他一生

学会共情 教孩子明白物品是有归属的

大人认为东西有主人是一件正常的事情,这在孩子眼里却是一件要学习的事情。当孩子两岁的时候,他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但这种自我意识只在自己的需要上,他会说:这是我的不许动。可是对于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他不认为那是别人的,因此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会有争夺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的意识里,拿到我的手里就是我的了。

家长要教孩子形成物品的归属感,最好的办法就是共情。孩子抢别人玩具的时候或者被别人抢玩具时,那种伤心难过是非常入心的,家长一边安抚,一遍可以说:这是你的玩具,被别人拿走这么难过啊!太伤心了!你拿别人的他也会这么伤心,所以下次不能拿。

明确规则 让孩子知道能拿与不能拿的区别

引导孩子建立行为上的概念,什么情况下你喜欢的东西可以拿,什么时候不能拿。家长最需要的是在活动前讲要求。比如:在游乐场的沙池里有一些小卡车,孩子很喜欢就闹着要拿回家,那么在玩之前,家长就应该先耐心的和孩子讲规则:这些玩具大家只能在这里玩,不能拿回家,想玩下次再来玩。

我们幼儿园有个小朋友,很喜欢班里的一颗弹力球,他趁老师不注意,把球拿回了家。妈妈发现了,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告诉孩子幼儿园的东西是大家的,只能在幼儿园玩,不可以拿回家自己玩;第二件,和孩子一起给老师承认错误;第三件,和孩子一起把玩具放回去。其实,这颗球很小,孩子不说老师很难发现,但是家长的做法让我很佩服,这样的教育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会再随意的乱拿东西。

避免造成孩子的物质匮乏感

家长还需要注意,在能力范围内不要故意造成孩子在物质上的匮乏感。俗语说:穷养儿富养女,男孩子的家长为了孩子成才,往往在物质上更严格。但是,这种严格并不适用于低龄儿童,在低龄段,儿童的性别区分并不明显,价值观处于初步阶段,物质匮乏感会促使孩子在渴望某些东西时不由自主的采取不合适的手段。

对孩子的教育,预防永远比解决更有价值,家长做在前,我们的孩子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