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母乳喂养指南连载(二)

作者:小反说说 06-22阅读:333次

早产儿母乳喂养指南连载(二)

第四节初乳对早产儿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产后4天分泌的乳汁称之为初乳,初乳可以更很好的增加早产儿的免疫力,因为每一滴初乳中有0.5-2.5毫克的免疫蛋白,是成熟乳的20-50倍,其中免疫蛋白A的含量最多,免疫蛋白A有很强的抗肠道病原菌的能力,而且能够在整个消化道中不被破坏,继续保持活性,经吸收可提高血液循环中的抗体浓度,增加新生儿的全身免疫力。产后2天主要是在肠道局部发挥作用,它可以粘附于胃肠道粘膜表面,使病原菌不能侵入人体而发病,同时这种免疫球蛋白,又能把停留在肠道内的病原菌凝聚成团,由大便排出。这对早产儿早日实现全肠道喂养很重要。

此外每一滴初乳中还有几千个能发挥免疫作用的T和B淋巴细胞,协同巨噬细胞围歼病菌,一般一滴初乳中就有数万个巨噬细胞,它能及时的把侵入新生儿体内的病菌清除干净。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宝宝的免疫力。

第五节早产儿初次喂养时间及方法

很多人都很关心早产儿何时进行母乳喂养,按什么样的频率和分量去喂养,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我们对于早产儿喂养是采取以下的方式,供大家参考:

生产后6-12小时天始进行试探性的初次糖水喂养,24小时以后开始母乳喂养。体重2公斤左右的每3小时喂奶一次,1.5公斤的每天小时喂奶一次。

生后10天内每日喂养奶量(毫升)=(婴儿出生天数+10)×体重÷100

早产儿喂养图表

体重试喂养早期喂养


每次喂奶量时间间隔(时)每次喂奶量时间间隔(时)增加量
≤1000g1-2ml/kg1-21-2ml/kg2隔次加1ml1001~1500kg2-3ml/kg22-3ml/kg2隔次加1ml1501~2000kg3-4ml/kg2-33-4ml/kg2-3隔次加2ml﹥2000kg5-10ml/kg35-10ml/kg3隔次加5ml

第六节全肠道喂养

营养支持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作用倍受重视,胃肠喂养是摄取营养的最理想方法,此方法利用了胃肠道的正常代谢过程,使食物进入胃肠道促进了危重儿消化道发育成熟,增加了消化酶的分泌积极性。

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黏膜屏障功能和动力均不成熟,胃肠功能的成熟有赖于正常胃肠激素分泌,如胃动素具有强烈刺激上消化道机械运动和电活动的作用,可增强下食道括约肌张力,加强胆囊收缩。胃泌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的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和胃肠黏膜生长和刺激胃肠、胰腺的蛋白质合成,具有营养胃肠及胰腺等器官作用

胃肠内喂养既能促进胃肠道激素的释放,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改善后期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又能减少或防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早产儿理想的营养目标是获得与同孕周相似的体质结构(而不仅仅是达到相同的体重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即要关注营养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和生后的改变,还要关注营养对促进早产儿成熟和人体功能的作用。

由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恐惧,往往在早产儿生后采用较长时间的肠道外营养方式。但是研究表明,虽然肠内喂养每日增加量进过25ml/kg,发生NEC的危险性增高,然而延迟肠道内喂养并不降低发生NEC的危险性,也没有资料证明延长肠外营养以预防NEC

实验表明采用全静脉营养的小鼠仅禁食3天就出现肠黏膜萎缩和乳糖酶缺乏。

另有研究显示,禁食﹥72小时可致胃肠发育迟缓,胃粘膜萎缩,酶溶性降低,吸收面积减少,对生后生长发育造成许多不利影响(夏世文 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157:289-292)

尽早建立早产儿胃肠内营养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尽快由静脉营养过渡到全量胃肠内营养,值得每一位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