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都认为,孩子早早的学会走路是大脑聪明,身体强壮的表现。当看到自己的孩子迟迟未开始学会走路,可急坏了不少妈妈。开始多多牵着孩子的手练习着走路的步伐。可是,看上去温馨幸福的画面,实际上暗藏太多危机。
剥夺了孩子安全意识的建立我家宝宝在刚到学步期的时候,我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那个时候,他会扶着站很久,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当他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之后,又会停下来,观察许久,才再扶着迈出第二步。
这么小的孩子,我本以为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没想到安全意识会那么强。其实,这是孩子开始察觉到身体,建立安全意识的第一步就是对身体的察觉。只有孩子100%对自己的行动负责时,他们才能发展这样的安全意识。
孩子在停留很久后迈出一步的这个过程,就是他的大脑和身体在对话,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对自己身体能力的判断,这就是安全意识。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有扶站意识后,不要立马就去帮助孩子扶走,因为孩子是完全依赖我们的,这样会使得孩子的大脑,缺少学习判断的能力,更缺少对安全意识的建立。
不利于孩子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孩子在自我练习走路这个过程,是孩子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过程。当孩子反复思考这些问题、并经过多次的实践练习,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以后每走一步,都会走得很稳当。
相反,如果父母急于扶着宝宝走,当宝宝的“拐杖”,无形中使宝宝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导宝宝的身体平衡能力更差,以后走路更容易出现摔跤的情况。
孩子的依赖性可能会更强学步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动作发育的表现,也是孩子迈向独立的开端,意味着接下来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到想去的地方探索感兴趣的事物了。
一个不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在学步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更多困难,但也能收获更多的成长。因为他是通过自己的摸索学会走路的,独立性、自主性会更强。
而一个需要爸妈牵着走的宝宝,尽管最终也能学会走路,但他的内心还是很依赖父母的,遇到困难首先会想到投向父母的怀抱,而不是自己尝试去解决。
容易拔苗助长会扶站和迈开第一步,看似特别简单相似的两个动作,其实对于肌肉、关节、平衡协调能力的要求差的不止一点点。只有孩子是最清楚自己的身体是否真正准备好了。
很多家长一看宝宝会扶站了,马上就特别“热心”地牵着宝宝的手帮助走路。但这样的“热心”恰恰是拔苗助长,很多孩子很可能根本还没准备好,我们却人为给了一个不必要的拐杖。
有时拐杖还会培养坏习惯,有的家长习惯“拎着”孩子双手走路,结果即使到了孩子可以独走时,还是习惯踮脚走路;有一部分孩子会因为一直是家长牵着走,而错失了学习如何平衡自己,于是到了会独走奔跑后,特别特别容易摔倒。还有的父母牵着时用力过大,严重的会导致孩子上臂脱臼。
而对于父母来说,这样长期的低头弯腰,对于自己的腰部压力也很大,长期以往就会出现我闺蜜说的情况,“老腰都快断了”。
很多家长会反驳,“我家孩子牵着走很好啊,不哭也不闹”
的确,因为还是信赖父母的,他们甚至喜欢和享受这样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有的时候可能只是个游戏。但是,喜欢不见得有益,正如上面所说的总总坏处,也同样是爸爸妈妈所不能忽视的。
“可是,不“学”走路,宝宝怎么会呢?”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所以孩子学习走路是自身肌肉力量成熟、协调能力发展后水到渠成的一个过程,时机成熟了孩子自然就会走了。家长企图仅仅依靠某种工具来走捷径,想“教”孩子早日掌握行走技能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过早帮孩子学 “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扶着孩子学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育历程。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做这些!
学步之前,让宝宝多趴、多爬、多自由活动
动作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宝宝在床上学会趴着抬头以后,才会逐渐地学会翻身、会爬、会坐、会站、会走、会跑……
如果我们经常把宝宝抱在怀里,宝宝缺少锻炼的机会,那么他的整个大动作发育进程可能会被延迟。
因此想要宝宝走得好,前面的基础一定要打好。
创立一个安全的学步环境
儿科医生建议,宝宝应通过“扶站-扶走”的方式学会走路,即让宝宝扶着沙发、墙壁、桌子的边沿等学会站立、行走。
如果担心宝宝磕伤碰伤,那就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宝宝活动范围内的桌椅边角、墙角等,用防撞海绵包裹起来;
2、用固定的餐桌垫代替桌布,以免宝宝拉扯桌布,桌子上的东西会伤害到宝宝;
3、各种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的物体,如水壶、玻璃杯、刀具等,一定要收纳好;
4、最关键的一点, 无论何时一定要有大人陪伴在宝宝身边。
宝宝学步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陪伴和鼓励
虽说不建议大人牵着宝宝走,但宝宝学走路的过程中,我们的陪伴和鼓励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可以给宝宝加油打气,还能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毫无顾虑地去练习这项新技能。
爸妈可以站在宝宝几步远的地方外,张开怀抱等着他走过来;在他跌倒的时候,给他一声鼓励和支持;看到他走得稳、走得好了,及时给他肯定和赞扬。
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宝宝学习走路,宝宝就能更快更早地学会这项技能。
给宝宝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别催促
另外,别因为宝宝走得稍微晚一点就倍感焦虑。
朵朵当年翻身、坐、爬、走都比别的宝宝晚一些,说我一点都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但现在回想起来,宝宝1岁就学会走路,跟1岁4个月、5个月才学会走路,有什么分别吗?
并没有什么分别,也没有什么影响!一句话,如果宝宝准备好了,他就能走得很好。我们要给宝宝多点耐心、多点时间。
注意!“学步神器”已被无数次拉入黑名单关于传统“神器”学步车,我们的观点是对家长来说可能能“省事”,但对孩子来说百害无一利。
学步车已经被证实有很多危害:
1.阻碍运动协调功能成熟;
2.容易造成X或O型腿;
3.引起意外伤害,已有多起孩子使用学步车无法刹住冲下楼梯受伤的报道;
4.因为限制了孩子自由探索学习的机会,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等等。
我国卫生部《儿童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到不建议使用学步车,美国儿科学会提议禁止生产销售学步车, 加拿大2006年立法禁止生产学步车。我们也坚决反对使用学步车。
有家长提出,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上厕所或者偶尔有事需要暂时让孩子离开视线时,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会更安全。我们不赞同这种做法。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可以考虑使用“婴儿游戏围栏”或者“婴儿游戏床”,这些产品可以围出一个安全的区域,让孩子在里面玩,不至于爬出去遇到危险。这样家长可以暂时腾出手来做点其他的事情。
那么已经买了学步车、学步带只能扔了吗?
学步手推车对一些已经学会走路的18个月到2岁左右的孩子有吸引力。这些已经走得很好的孩子,愿意推着小车到处探索,推车能让他们体会到掌控玩具的乐趣等等,这些都非常不错。不过因为推车后孩子移动的速度会大大增加,存在意外伤害的风险。所以家长应该仔细评估风险,结合自身情况考虑。
当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站立起来,摇摇晃晃自己迈出步子的时候,学步带可以是家长的好帮手。提着学步带,家长可以不必总是弯着腰来保护孩子。在孩子摔倒的时候有了学步带的保护和缓冲也能减少受伤。总之,我把学步带当成孩子学走路时的一种保护装置,而不是过早地提着孩子“教”他走路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