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在找你麻烦,而是身陷麻烦!

作者:大J小D在美国 05-15阅读:745次

10个月大的小C,最近脾气渐长,她妈妈说越来越hold不住了。每次要什么东西,父母响应稍微慢一点,她就大哭大叫。她妈妈告诉我,她也学着使用共情,温柔地告诉她,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你不可以大哭大叫。可是根本没用啊,现在已经哭叫得越来越厉害了。她老公都觉得她的管教方式是错误的。

18个月的小E,玩玩具时,只要稍微玩不好,马上就开始扔玩具。他妈妈每次上前鼓励说,没关系的,宝宝,你耐心点再试试就可以的。小E就会更加变本加厉,还会把其他玩具都扔地上,有时还会去打妈妈或者玩具。现在奶奶和爸爸都觉得这个小子“欠收拾”,从小脾气这么差,长大了还了得。

快3岁的小S,每天早晨从穿衣到出门上学是最困难的,一直磨蹭磨蹭再磨蹭。他外婆、妈妈轮流叨叨念,“快点啊,把鞋子穿好。哎呀,怎么又去那边拿玩具了啊?你这个孩子怎么还不动起来啊,上学要来不及了”。可是,小S总是慢悠悠拖拖拉拉,把外婆和妈妈的唠叨当耳边风,最后妈妈只能“暴力”强制执行。

这三个小故事都是我身边朋友的真事,她们在询问我时,隔着手机屏幕我都能感觉到深深的沮丧。她们都在学习科学育儿,她们也知道正面管教的重要性。可是,好好对着这个小孩说话,他们就是不听啊,而且还经常找麻烦!

这三个故事非常典型,也让我很有共鸣,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也出现过“那些管教的理论知识都没用”的挫败感。但现在此刻,当我再听到这些故事时,我知道问题的症结在哪。我们都只是停留在使用那些正面管教技巧的表面,试图去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孩子不是在找麻烦,而是身陷麻烦!



共情的背后要帮助孩子学会有效沟通

面对一不顺心就大喊大叫的小C,她的妈妈知道需要使用共情,需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但是她却忘记了,孩子之所以大哭大叫,更关键的是因为孩子在宣泄自己无法很好表达的沮丧。使用共情是对的,但我们要看到孩子表达能力的不足,接下来如何帮助孩子的那一步才是更加关键的。

给到孩子想要的玩具的同时,我们可以多说几句,“哦,原来宝宝要这个玩具啊。宝宝哭,妈妈不知道你要什么呢。下次宝宝需要什么东西时,可以用手指给妈妈看,这样妈妈就知道了”。

然后,妈妈可以带着孩子练习一下,如何指东西,甚至可以教孩子说几个简单的单词,比如,“这个”、“要”等。这样,当孩子掌握了有效沟通的方法时,他们就不再需要用最本能的方式来寻求帮助了,自然哭叫就会越来越少。



这里说个题外话,我见过不少已经完全可以表达的大孩子,也常常用哭叫来表达。这是从小父母没有意识到,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沟通。

从小到大,这个孩子只要一不顺心,通过哭就能满足,长久以来就建立了这样一个错误的联系“我想要-父母没给-我哭-父母就给”的怪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循环:我想要-父母没给-我需要表达-父母和我一起讨论决定。

鼓励的背后要照顾孩子的高自尊

因为玩具玩不好而发脾气在1岁以后的孩子中非常常见,1岁后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他“巨大的自我”是很大的冲击。

而这时,父母的那些看似的鼓励,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羞辱”:“爸爸妈妈似乎觉得这个很简单,我竟然还做不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遇到和小E一模一样的情况,越是鼓励,孩子反而脾气越大。这时,父母需要看到的是孩子这一点点的自尊萌芽。



这时,如果我们可以坐在孩子身边,认真由衷(态度很重要)地说,“这个玩具真的好难啊,我们要不要一起试试,想想办法如何完成?”这样的沟通远比简单的鼓励更有效,它传递给孩子的不再是父母比孩子聪明的高高在上,而是“妈妈和你是一伙”的平等和理解。

有些自尊偏高的孩子,也许一开始几次并不会轻易接受妈妈的这个邀请(小D就是这样的孩子)。这也没关系,当我们坚持这样做了以后,慢慢地,孩子可以感受到“妈妈懂我”的这份心,自然就不再有那么多破坏性的发脾气,而是愿意和妈妈一起努力。

当孩子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后,他们就会积累更多的信心,就会有意识学习自我调整情绪,然后独立努力,而不再需要父母的帮助。孩子的成长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产生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催促的背后要理解孩子的能力不足

孩子磨蹭这个问题大概是从孩子2岁后就会慢慢浮出水面,于是很多妈妈都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变得很唠叨,而且即使唠叨,孩子还是我行我素。

2到4岁孩子的磨蹭,其实不是真的磨蹭,大部分情况都是他们短期记忆力差。也就是说,他们记不住我们要求他们去做的事情。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就好比还没全部升级完成的CPU,我们以大人的CPU配置去要求孩子,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而更要命的是,很多父母一唠叨,就更加增加了输入信息的复杂性。唠叨让信息过载,而孩子的这台CPU还不具备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当他们已经无法处理就直接“当机”。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唠叨越没用。

我当时问了小S妈妈一个问题,到底是孩子磨蹭,还是你们没说清楚?父母需要考虑到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帮孩子简化一些需要处理的信息。比如,我们可以把每天上学需要做的事情分解成几步:首先穿外套;然后穿鞋子;接着拿书包;最后我们出门。

有些孩子也许还需要用一些图片来辅助帮助记忆(关于使用图片制作日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大J小D”,进入公号回复 “好习惯”),但这样的简单步骤的沟通,远远比我们啰哩啰嗦毫无头绪的唠叨有效的多。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的短期记忆提高后就会更加容易了。

而最关键的是,这样的沟通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很多5岁以后孩子的磨蹭,本质就不是记忆力的问题了,而是长久以来被唠叨烦了,有了逆反心理故意对父母的话屏蔽了。唠叨真的是一把磨人的钝刀,千万不要一开始就走进了这样的怪圈。

刚有小D的第一年,我学习这些管教理论时是很有功利心的,就是想要解决小D的问题。但慢慢地,我发现,学习这些理论其实是为了改变我自己的思维模式,让我可以正面思考。

正面思考本身并不会让这些育儿难题消失,小D该熊的地方一个没少,但它让我用更加心平气和的状态来面对,让我学习使用同理心去理解。这个过程本身让我们母女俩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为人父母,是最好的人生修行,修行的是我们自己,孩子反而是我们的老师!

关注微信公众号:大J小D,看更多精彩文章

专治“不想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这种病(附音频)

先把母亲的位置坐稳了,孩子的生命才能更安稳(附音频)

如何观察|你每天这么忙碌地看孩子,却从未“看到”孩子

讲真,别再冤枉孩子不听话,明明是你自己说不清

不要让你对孩子说的每句话都在传递,我不爱你!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

新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正在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等各大电商持续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