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上被乘客狂踹,推孕妇遭暴打,别再说ta只是个孩子了!

作者:喵姐早教说 04-28阅读:3458次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有养tv(ID:youyangtv)

当孩子有了攻击行为,就一定是熊孩子吗?

面对孩子的攻击行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何控制孩子的攻击行为?

01

早上看到一则新闻:

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小孩用脚踢坐在对面座位上的男子,男子冲上前抓起小孩将其摔倒在地,并猛踹小孩的头部。

恶性事件发生后,公交车驾驶员与乘客见状停车将其控制,已经移交警察处理。

被青年暴打的孩子固然很可怜,但是世界上总有一些孩子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前几天网上疯传一个妹子的经历,她正在和怀孕四个月的嫂子聊天,亲戚家的孩子经过,从后面狠狠推了嫂子一把,妹子双膝跪地死死架住嫂子才没摔着。后来问这个孩子,为什么要推她嫂子,这孩子满不在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看看推到她会不会也流产。”

武汉晚报也曾报道过一个事件:因为嫌楼外施工的电钻声太吵,正在8楼屋内看动画片的10岁男孩,用小刀割断了施工者的安全绳,孩子说,“我当时在看《喜羊羊》,外面钻机打墙的声音太吵,我就用刀子把绳子割断了。”

去年长沙某个小区里,3名孩子在一起玩耍,5岁的男孩把2岁女童抱入电梯并按下18层,将其独自留在电梯里,电梯到达后,女童走出电梯,不幸坠楼身亡。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偶尔释放出来,这不足以形成“熊孩子”,真正形成“熊孩子”的,是熊家长的这句狡辩——他只是个孩子啊!

02

亲戚家的孩子还小,但已经有了明显的“熊孩子”行为。家庭聚餐时,把大人的衣服扔进汤锅里,或者突然跳出来打人一巴掌。那次聚餐,除了他爸,在座的大人都被打了个遍,但他家大人气定神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一句,“别玩了,过来吃饭!”

过了一会儿,孩子跑出去玩的时候,传来了一声惊天动地的哭声,亲戚一看,是自家孩子在哭。

了解情况后才发现,孩子习惯性地打人,把外面一个叔叔认作是家里人,上去“啪”一巴掌打到人家手臂上,叔叔抓住他也回了一巴掌,孩子没受过这种委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孩子妈急急地抱过儿子,对那人吼道,“他只是个孩子,你下这么重手干啥!”

叔叔说,你不会教儿子我替你教。

孩子的每一个攻击行为背后,一定有一对无作为的父母,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认可和无视,也放弃了作为父母的责任。所以才会有如今网络上的一句话——你不肯教孩子,总有人来替你狠狠地教ta。

当父母抱着“孩子还小,做错事可以被原谅”这样的想法,无视孩子的攻击行为和情绪管理问题,其实都是对孩子攻击行为的一种鼓励。

去年6月,美国警方逮捕了一名8岁男孩,原因是他朝别人家里扔石块,并且携带枪支(塑料玩具枪)。警方对记者表示,根据判例法,他们的政策并不禁止在警方调查的初始阶段对未成年人,或任何被确定为嫌犯的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

也就是说,美国的刑事司法系统并不会对小孩网开一面。在我国,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父母对孩子的放任,总有一天会还到孩子的身上,当他长大后被狠狠教育的时候,才会知道教育是绝对不能缺席的一课。

育儿tips: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行为?

情绪问题

孩子不会自己疏导发泄情绪,父母也不在意。

无意识地表达喜爱

孩子不会控制手部力量,向人表达喜爱时太过激动。

长期接触暴力环境

例如经常看有暴力情节的电视节目或血腥游戏,或是家庭长期有暴力场景。

夺取物品和空间

在幼儿园,当玩具数量不足或活动场地狭窄,同伴之间无可避免地会争夺物品和空间。

03

几天前去看电影,放映厅的人不多,目测也就10个人左右。但空旷的放映厅里,充斥的不是电影声,而是前排小女孩的哭闹。我在后排都能听见妈妈一直在低声安慰劝阻,几分钟以后她抱着孩子走了出去。然后我就听见孩子爸爸跟周围的人道歉的声音,过一会儿电影散场,亮灯的时候,爸妈带着孩子站在出口,挨个跟在场的观众道歉。

当孩子开始出现情绪问题时,正确做法是及时让孩子冷静下来,并且问清楚孩子情绪爆发的原因,并让孩子自主承担情绪爆发后的后果。

孩子的天性中并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没有成年人想得那么明白。说话行事都是按照本性,如果在父母眼里这种行为没必要纠正,不加以引导教育,那么这些本性行为最终会酿成恶果。

育儿tips:如何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

1、为孩子提供一个温和稳定的成长换金个,尽量减少冲突,父母一定要先爱和尊重孩子,再去严格要求孩子。

2、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要做出恰当的惩罚,比如发展,故意冷落,不让他玩喜欢的玩具,也要让他明白为什么要惩罚他,但每次持续的时间要适可而止,而且不能过于频繁。

3、鼓励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及时表扬孩子的利他行为,研究表明,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可以有效减少孩子攻击行为的发生。

4、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孩子攻击行为的初始来自于不会处理情绪,如果家长能够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也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攻击行为。

写在最后

请家长别拿孩子小当借口了,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大人一定要第一时间就管教制止。

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会有骄纵的家长,如果你不立规矩,孩子就会一直挑战你的底线,继续在熊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改变熊孩子,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有句话说的好:“你不管教孩子的,早晚一天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他。”如果孩子惹恼的是一个垃圾人,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

END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