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都不听?宝宝叛逆背后,有你看不到的成长!

作者:宝贝方舟 06-11阅读:2612次

带过孩子都知道娃难养,最难的时候那肯定就要属叛逆期的时候了。

有句俗话:“三、六、九,狗都嫌”,孩子一旦能爬、能跳、能走了,就开始调皮捣蛋。

以前乖巧的宝贝,突然变得不听话起来,什么都要和你“唱反调”。

其实,这“反调”后面体现的是孩子的另一种成长,你了解之后,才能“四两拨千斤”,有效应对。

孩子在成长中一般都会经历三段叛逆期:

第一阶段就是孩子2~3岁的时候,就会从之前的“小乖乖”变成一个令人感到无奈的“小恶魔”。

这个时期的宝宝:

拥有超强破坏力:乱写乱画、拆玩具、撕书、故意把玩具或零食丢的满地都是;

有小情绪了:必须穿自己喜欢的、吃自己喜欢的、玩自己想玩的,不然宝宝就要嚎啕大哭,坚持自己的目标,就是不动摇,除非你满足本宝宝!

非常有个性:父母让我往东,宝宝必须往西,父母越是要求,宝宝偏偏就是不做,就白了就是唱反调。

叛逆场景一:“我要试试,为什么不让?”

妈妈说:宝宝两岁,什么都想试一试,可有些事情是他做不了的,比如我在切菜,他非说要来帮忙。我告诉孩子:“你还小,现在不能使用刀具,会划到手的,等长大一点再帮妈妈切菜。”可宝宝非是不听,一定要抢过来,不给就哭。

宝宝说:“我可以的,我要自己来”、“妈妈做的事情太有意思了,我也想要试一试”

其实,两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开始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表述“我想做什么”,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要去尝试一下,但是又缺乏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价,所以对于对孩子安全有威胁的事情,家长要严厉拒绝。

妈妈为孩子添置安全健康的儿童专用切菜工具,在孩子想要切菜的时候,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这个工具属于爸爸妈妈,只有爸爸妈妈才可以使用。宝宝想要切菜,去拿你的小工具,这样就可以和妈妈一起切菜了。”

一定不要采用“打骂”的形式企图让孩子妥协,这样反而会增强孩子尝试的欲望,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

叛逆场景二:“我就想要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做!”

妈妈说:宝贝三岁多,特别执拗,有些事情做的不对,比如穿鞋子,发现左右脚穿反了,要帮他换过来,怎么说都不肯“不要不要,就这样!”真是气人

宝宝说:“我这样穿又不难受”、“我穿的就是的对的,我又不是笨笨的”

三岁左右的孩子是最喜欢说“宝宝自己来”、“宝宝可以的”,孩子很享受这种能够自主完成的一些事情的成就感。所以,当妈妈说“你错了”、“这样不对”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否定了,就会很不开心。

大人总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比孩子懂得更多,倾向于认为自己“会”带孩子。但对于新手父母,每个新的一天,孩子都不再是昨天的那个孩子,带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自己观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去了解、去感悟,找到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心理与需求的的方法与孩子沟通。

建议这个时候家长可以采用适合孩子的方式与之沟通,可以用拟人的手法模拟鞋子说话:“我想换个穿法,宝宝帮帮我吧”,或是拿出多一点的鞋子和孩子一起玩给鞋子找朋友的游戏,加入一些有趣的形式没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穿鞋方法。

叛逆场景三:“你不让我干,我偏要干!”

妈妈说:宝宝最近特别爱和我唱反调,凡是我不让他做的事情,他非要做,比如刚进门,我和她说把鞋子放在架子上,他非要放在地上;吃饭的时候让先洗手,非不。怎么纠正都没有用,满嘴还喊着“就不就不”,真想一巴掌呼上去。

宝宝说:“我长大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

美国心理学家卢文格将2-3岁的叛逆期称之为幼儿的“冲动阶段”。他认为这一阶段宝宝的冲动表明了宝宝想要证实他的独立的一面。

处于这个阶段的宝宝经常会说 “不”、我要自己来做”等,通过对大人们观点的否定,以向大人获取尊重,展示自己具备足够的能力。

这时候的家长们一方面不能随波逐流,任其自然,否则会令其放纵自己,不利于形成社会化人格。另一方面也别过分严厉,否则又容易伤害到宝宝的自我意识和自信。

可以给孩子规则的时候同时也给孩子自我决断的空间。

比如说“你是打算马上把鞋子放在柜子上海市想要5分钟之后再放?”、“我们是一起洗手吃饭还是不洗手一起饿肚子呢?”

家长需要接受,孩子正是通过一系列无意识的“不”,才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才在思想上慢慢趋向于独立。

发现孩子开始“叛逆”的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孩子的所谓“叛逆”,而是把孩子的这些表现,理解为孩子在迅速成长。

如果父母能够了解该年龄段的发展特点,读懂孩子的每个“不恰当”行为背后的心理学要,学会聆听孩子,尊重孩子,那么孩子会在我们的协助之下,建立自信积极的自我,逐渐走向真正的独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