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鱼小七)
近日,在热播真人秀《妈妈是超人》里,马雅舒“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宠溺”的教育观念一直被观众热议。时刻紧绷着一根弦,孩子在哪在干什么,必须在自己的视线里。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马雅舒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难题,就是女儿米雅要去上幼儿园了!其实这个难题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见,孩子一提上学就一百个不愿意,跟米雅一样,一听到要上学就崩溃大哭。最让人担心是的,3岁的米雅连自己上厕所都不能自理……透过镜头,我们能感受到马雅舒的心疼与无奈,面对“生长慢半拍”的孩子,无从放手。
其实不只是马雅舒,过度保护孩子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错。不过大家也不必担心,毕竟当妈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 解读! “隐形娇惯”是90%都会犯的错 ❤
说起娇惯,通常我们能想到的场景就是孩子对家长呼来唤去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争先恐后的迎上前。当孩子见到喜欢的玩具走不开时,就会买买买;看到孩子跌倒时,就飞奔上前搀扶,心碎一地……
其实,作为“现代化”的家长,可能已经和这种“初级阶段”的娇惯绝缘。但即便这样,仍然很难避免在不知不觉中给了孩子过度的爱与关注,中了 “隐形娇惯”的埋伏。
从孩子诞生之日起,我们就竭尽全力要做个“完美妈妈”。努力去了解与孩子相关的一切,拼命保护幼小的他不受任何伤害,所以也就中了 “隐形娇惯”的埋伏。
1、超前满足。
接触了很多教育理念,心里早已有了成型的清单:从床铃到布书,从蒙氏拼图到全套滚轴装备,从翻斗乐到海洋馆。总之,只要是对刺激感官,激发潜能,陶冶情操有作用的,就会把它带给孩子。
2、妥帖保护。
对孩子的保护已经由身体触及心灵。在防止他们跌倒、落床、溺水之外,更加在意如何帮助他们免于承担压力、责任和遭遇逆境。担心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伤痕,所以竭尽全力铲平坎坷。
3、弹性规则。
做最人性化的家长,孩子小的时候不设防。但当他渐渐长大,总能在做错事的时候得到太多的回旋余地。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些做法无异于娇惯,只不过它们更加隐蔽,在“让孩子快乐“的美好愿望的掩护下看上去更加合理。但就是这种隐形的娇惯,剥夺了孩子承担和面对的机会与能力。
❤ 警惕!被娇惯宝宝的5指标 ❤
1、孩子哭哭啼啼或者暴跳如雷,直到他得逞。
大发脾气是两三岁孩子经常做的事,但如果到了五六岁还这样,就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已经发现这招很奏效。
2、 孩子很难交朋友,或者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永远被满足,就会让孩子不愿意迁就他人,进而成为不受大家欢迎的人。
3、 房间里已经全是玩具,但他还想要更多。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是在告诉孩子他可以不劳而获。
4、 孩子是个胖敦儿或者有个圆鼓鼓的肚子。
要反思一下,是不是给孩子太多对健康不利的罐装、膨化食品等,但却可以满足口舌之欲的食物?
5、 孩子希望你做那些他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
衡量一下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孩子的能力已经完全可以达到,家长们经常低估了孩子的执行能力。
❤ 答疑!满足的尺度在哪里? ❤
成天围着孩子转,希望孩子生活在我们我们划的“安全圈”内,这是每个妈妈的天然反应。因为在原始社会,孩子待在大人身边才安全。但现如今,我们不生活在丛林,孩子生活的环境也不再有野兽。所以,对于溺爱的概念和尺度,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从新定义。
真正的溺爱是插手孩子探索和冒险的乐趣
对孩子安全的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要严肃对待。但允许一些本应禁止的事情、不设置限制、不理智地“宠”孩子,所有这些事情,我们大人都曾经做过,虽然不常常、但偶尔会做。
德国著名的儿科医生,赫伯特·伦茨·珀尔斯特,曾对媒体表示“真正的溺爱不是文中开始提到的那些,而是孩子本来自己能处理的事情父母偏要替孩子处理,比如插手孩子发现的乐趣,甚至是冒险的乐趣。比如总是着急处理孩子小小的失败,不让他受到任何挫折。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天性,在没有打扰到的情况下,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满足的真正含义在心理层面而不是物质层面。
及时满足的真正含义,是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回应和肯定,如果能做到就去做,做不到或者做到很困难,也无需勉强。
满足需要,是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自然情境和教育机会。
满足孩子需求这件事上,和孩子的沟通很重要,底线也好、规则也罢,都不完全是来自家长的强加,而是充分尊重孩子的表达,一起商定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