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 不自信的根源是什么?

作者:趣味育儿内参 10-04阅读:856次

不少家长烦恼:孩子不自信,唯唯诺诺,不敢表达。

其实,让孩子从不自信,到自信勇敢,只需要一步——学会真实的表达。

8岁的女孩雯雯,长的文静,漂亮。

可爱美丽的她,多少人羡慕不已,然而孩子一点都不快乐,也不自信。

她的妈妈,是一位妇科医生,父亲企业高管,她每天都一个人,静静的自己玩。带她的保姆,也不善言辞,只会不停的做家务,应对她有洁癖的妈妈。

和老实忠厚的保姆阿姨一样,雯雯也是感觉压力大,字,写得不好;画,画的乱七八糟;衣服穿的扭扭歪歪…

妈妈,总是给雯雯很多要求,她不快乐,尽力去讨好妈妈。她的需求妈妈很少满足,也很少关注。

爸爸,也是站在妈妈一边,没有人可以保护雯雯。

其实,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会对妈妈产生依恋。根源在于:孩子哭,闹,笑等,得到母亲很好的回应,给予感情很好的支持。

有些幼儿,晚上只要妈妈,醒了也只找妈妈。是在寻找安全感,也是在寻求情感安慰。

当孩子慢慢明白,真实的自己是不允许被表达的,父母需要的自己又做不到,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内心不再强大,委屈,愤怒,怯弱开始占据内心。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情感滋生出不自信的我,到成年,甚至一生。

孩子长期和自己的心,不在一个跑道上,就会走心,开始磨蹭,冷漠,寡言。

自信,来自个人对自己预期的信任,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当孩子第一次自己用勺子吃东西,洒了一身,笨拙的让人心烦。

妈妈看不下去了:“你怎么这么笨呢?

唉呀,搞得到处都是,脏死了,我喂你吧。”

否定多了,孩子以为尝试会犯错,妈妈会不喜欢,孩子开始避免这种行动。

孩子的一次次尝试,被父母一次次打断,打击,干扰。孩子不再积极,开始懈怠,不再动手。孩子的成就感,往往来自,打开一个盖子,剥开一个橘子,我们简单的剥夺了孩子的成就感,打击了他的自信心。

所以,不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较谨慎,,不敢尝试,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到。

其实,孩子不自信只是一种表现,实质上孩子一直在“强迫性修复”心理创伤。

1、允许孩子真实地表达自己,父母给予充分的接纳和理解;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孩子微笑,父母也微笑,真实被允许;孩子哭泣,父母假装坚强,或者不允许自己和孩子悲伤,孩子开始掩饰,开始否定。

父母在孩子成长初期,给予孩子情绪的允许和呼应,决定了孩子是否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有真实表达自己的人,才特别自信,来自内心的有能量。

2、孩子早晚要和父母情感“分离”,独立出去;

有些孩子,“窝里横”,出门就焉了。孩子融入不了社会,建立不了自信。 需要父母一次次鼓励,肯定孩子的付出,对于经验不足给予理解。

儿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说过很多次,依旧改不了。现在渐渐接受,他不愿意打招呼,不在意别人的表扬。

最近发现,儿子很愿意与陌生的小幼儿打招呼,还愿意去摸摸小手,他寻找了比自己弱小的人,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很欣慰,孩子总有办法,用自己思维模式。

父母的消极评价,往往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会敏感的在意他的行为,是不是被肯定,无法建立自信。

1、在孩子的性格形成期,父母要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消极情绪的宣泄;

遇到孩子被欺负,杜绝训斥孩子“你真没用”,给孩子感情安慰,帮助孩子排解情绪,鼓励孩子积极处理,必要时“插手孩子的小事情”。

妈妈的悲伤,爸爸的焦虑,长期以往,这些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太过严厉,简单粗暴把孩子的内心,拒绝掉,让孩子不再打开心扉。

2、重视孩子自信的建立,不简单看结果;

培养孩子自信,最重要的是突出孩子取得的成绩,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弱化孩子的错误,让孩子不断培养自信的性格和阳光的素养,为今后的乐观自信打下基础。

想孩子自信,经常表扬和鼓励,无疑是最好的办法。经常鼓励孩子,强调优点、闪光点,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出色,越来越优秀。同时弱化缺点,减少缺点的叙述。

3、不在人面前批评孩子,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改变。

父母需要接纳孩子的怯弱面,鼓励孩子从小事情,开始积极处理。我们往往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否定质疑、挫折、挑战、灾难,这个力量,最初来自父母的肯定,最后来自自己勇敢的面对。

孩子可塑性很强,只要父母多情感上给孩子依靠,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自己的方式,真实的表达自己。

最后,在强调一次,孩子自信的根源在于:返璞归真,回归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