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好好听话,所以我出此“下策”……

作者:萌芽研究所BUD 01-23阅读:1134次

我曾经收到过一位妈妈的咨询,她所描述的情景是这样子:

昨天晚上准备给孩子刷牙,他各种磨蹭,故意不配合,对我的话充耳不闻,自己在床上扭来扭去,跳来跳去。我不想吼他或揍他,也实在想不出来其它办法,就决定关他自己在卧室房间里试试

我说,妈妈对你很失望,很生气,你自己待这屋吧。然后我迅速走出了卧室,关了灯,还关了门。

我在门外面拉紧门把手,他在门里面也拧不开,差不多持续一分钟,我在门外没吱声,听见他在屋里像疯了一样嚎啕大哭,特别抓狂地从床上跳下来,不停拍门,拧门把手,叫妈妈

最后我隔着门问他,你冷静了吗?能不哭吗?刚才错了吗?愿意配合妈妈吗?

他都说是,我打开了门。

他立马扑过来抱我,特别委屈的说,反复问了我好几遍,妈妈你去哪儿了啊?感觉他特别害怕我会真的离开他,不要他了。

然后他主动拉着我走去床边刷牙。

我其实也挺难受的,也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是当他实在不配合时,我也只能这样出此下策。可最后他服从了我,我也并不觉得高兴。

萌芽,我这个情况究竟怎么了?

当孩子情绪激动、暴躁、不听指令的时候,我们也许听过很多的建议,比如把行为不端的孩子暂时驱逐出去,关禁闭、坐淘气垫、给孩子一个计时区域不可以离开等等……

这些方法往往让我们有好像坐跷跷板的为难感,心里拽上拽下的,一方面这种方法很见效,孩子往往会因为这些“速效药”而妥协下来;但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做的次数越多,这个方法就会越失灵,所以我们往往将此视为“下策”的教养方法。

但是,可能你也意识到了,有很多的育儿理论也同样会提倡一些相似的行为,比如积极暂停法和冷静游戏(点击文章在此查看),比如让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去一个角落里冷静一下,等情绪平复下来后再继续沟通,或者用其他的方式先转移和调整注意力/情绪,接着再重新讨论事情。

这两种做法,“积极暂停”和“冷静游戏”,和最开始案例中妈妈让孩子去“闭门思过”是一样的吗?这是“上策”还是“下策”?

今天的文章,其实就是想跟大家聊聊,当面对孩子失控和头痛的行为,我们行为中容易出现的误差,会让我们明明想做的是“上策”,却最终只能做“下策”。

1

积极暂停和消极暂停的区别

当我们评估一个教养工具是否有效、正向的时候,也包括观察实际操作中的分寸和评估细节。很多时候往往我们听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自己在操作的时候,做的却是另外一种。

这里面细节的误差,就会导致我们最后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看起来理论是这样子,实际上孩子的反弹却让我们自责和愧疚。这里面有几个维度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1. 惩罚性:当我们用这个工具的时候,是否有主观或者下意识的惩罚意味,比如在言语上、行动上、以及分寸上的过激表现;

2. 情绪力度:我们是否有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绪,并且时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常说“温柔而坚定”,但我们可能只做到了步伐坚定,却忘了内心还必须得保持住那一份温柔。

3. 行为反馈:在这件事情上,孩子是从中表现出了积极和安全感的认同,还是委屈、难过和痛苦的反馈,这些我们用直观感受能判断出的“后果”,如果有消极的行为反馈,反过来是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结论,这个做法不一定合适自己家的孩子。

下面这个图表,大家可以详细地记录下这些区别:

2

给孩子一个专属的避风港

我这两天在看这本书《Difficult Behavior in Early Childhood: Positive Discipline for PreK-3 Classrooms and Beyond》,里面其实提到了很多关于孩子困难行为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积极且高效做起来的方法。主要分为几个阶段:

1. 预防:让孩子有一个专属的“积极暂停角”

上过我们《正面管教》课程的朋友们应该记得,正面管教的理论称之为“避风港”(calm-down corner),当孩子有一个自己熟悉、舒服并且专属的区域,就好像是我们拥有这个“心灵后花园”一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放松的拥抱感。

所以必须先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接受并制作出一个孩子专属的“避风港”,比如告诉孩子:

大一点的孩子,让他自己去布置这个暂停角,因为这是他的专属空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放一些让他们感觉友好的东西,比如枕头、玩偶、音乐、书本等等。如果孩子还小,我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积极暂停角。

接着就可以让孩子给这个专属空间起一个名字,比如快乐角、公主花园、亚马逊森林、海底城堡等等,名字可以是千奇百怪而有趣的,写好,贴上去,只要赋予名字和标签,就成了孩子独一无二的专属空间。

2. 过程:情绪的认同和回应是基础

在遇到问题的当下,我们要先认可孩子的负面情绪,包括愤怒、生气等,这很多时候是传达彼此之间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很多时候我们在帮助孩子明白情绪,还可以通过一句话,“我跟你的感受是一样的。”

认可孩子当时行为的一些原因再接纳,接纳孩子有愤怒、生气的权利。可以引导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比如,让孩子到暂停角冷静一下,帮助他缓解愤怒的情绪,学会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思考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

在我们的「优陪会员计划」课程里,便用7分钟的短视频示范了这个理论的完整演示,比如我们在引导孩子设置“积极暂停角”时的互动细节,这个暂停角可能在我们眼中什么也不是(不像一个角落),但只要是孩子愿意并且喜欢的空间,都有足够的意义。

△ 25-27月龄课程:情绪安抚:我的避风港

3. 讨论:帮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

很多时候,当我们做了情绪稳定后,其实最后还是需要我们去跟孩子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所以让孩子意识到行为的因果关系,让孩子明白选择和后果,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比如我们可以这么做:

在跟孩子讨论规则的时候,比起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迎合,清晰而可有预见性的沟通方式,会更让孩子有安全感,例如“孩子,你要冷静”,比“孩子你冷静下来好不好?”会更显地有力而可预见性。

3

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1、任何暂停方法适用于3岁半以上的孩子

根据孩子脑部发育的规律,3岁半到4岁的孩子,开始能够理解因果关系,并开始符合逻辑地思考。这时候,孩子能够参与建立属于自己的暂停区,并能理解积极暂停对于他们的意义。

相反,如果孩子还未能够自己建立暂停区,说明还不是对他们使用暂停的时候。因为此时,孩子还无法理解你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暂停”。

所以,对于3岁半以下的孩子,家人的直接照管和转移孩子注意力是最有效的工具。

2、孩子在感觉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强烈的情感,会让孩子感觉不知所措,积极暂停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喘口气,这样他才能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但我们可以用邀请的方式去问问孩子,“我感觉到你现在的心情很糟糕,你愿意到你的开心城堡坐坐吗?”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在一个感觉舒服的状态下放松自己的

3、父母的态度是关键

孩子更可能关注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自己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把积极暂停作为几种选择之一,提供给孩子:“是去快乐角坐一下对你有帮助,还是和我一起用头脑风暴,想出一些解决办法对你有帮助?”让孩子寻找到对自己有效的管理方式,其实也是人生的自我管理的培养和孕育呢!

4、始终记住孩子的发展阶段和能力

了解孩子的这个阶段的特点,能帮助我们不会过高地期望孩子,要求孩子做超出能力范畴的事情。当我们采用积极暂停,来鼓励、安慰和教孩子时,它就是一种有效而恰当的养育工具。

5、建立属于父母自己的“冷静空间”来示范积极的暂停

积极暂停除了能帮助孩子,还能帮助家长处理自己的情绪。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分别设置自己的冷静空间,能避免大部分的情绪冲突。

教导孩子积极暂停前,先花时间自我暂停,让自己冷静,能为孩子起到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避风港”并不是一件坏事。

当我们被生活的一地鸡毛压得喘息不得,或者直想跳脚的时候,发现原来自己有一个地方,还是可以时常拥抱着我们,让我们重新汲取到力量,并且获得面对的勇气,这无疑是一个幸运。

因为总是有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在外能扛得住30斤大米,在内能修得了水管下水道,却可以在最亲近的人的关怀下,哭得像一个孩子,这便是家给我们的力量。

所以面对任何育儿理论和实操做法,我们的心也同样要守住那一份直觉。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在实际操作中,把好的理念、好的寓意,不小心走歪了,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到底我们最后是被工具束缚住了,还是被理论形式化了。

当我们想起这些积极暂停的方法和理论的时候,我们应该想象的场景,是可以让彼此都觉得舒服的一个“窝”,而千万,千万不要让它成为束缚彼此的一条绳索。

如果你手头的工具已经成了绳索,扼住了彼此、让人无法呼吸,那么剪断它,这才是出路。

萌 / 芽 / 话 / 题

你在养育中有用过哪些“下策”或“上策”的方法呢?把你的故事分享给我,我会选留言点赞前3的朋友各送出一份新年礼物,下周一公布结果哦。

优陪会员计划

如果你希望系统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亲子早教启蒙方法,可以购买萌芽领衔的研发团队开发,适合0-6岁宝宝家庭的「小芽启萌·优陪会员计划」,扫码即可免费试听

△ 扫码即可进入试听和购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