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经死了!这样的事,吓住了谁?

作者:小桔灯 07-27阅读:537次

7月26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父母在孩子心中已经死了,是社会的悲哀》。文章报道,有关机构发布《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11.4%的孩子称自己父母月内离世。农村学校学生中,因父母均外出而无人照料的留守状态学生占近三成。调查显示,华中、西南、西北三个地区的完全留守儿童占55.8%,有近40%的农村完全留守儿童只能与母亲见面1到2次。

文章中举例:

(一)、2016年,广西玉林白马镇的三名辍学少年对一名智障男子进行殴打,并致其烧伤死亡。据报道,其中一位少年“父亲多病,母亲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花1000多块钱从越南买来的媳妇,他们都管不了小锋,只好由着他的性子去”。

(二)、7月23日,连云港市两名留守儿童模仿电影《蜘蛛侠》中的情节,爬上观光电梯顶部,结果被困,幸亏被巡逻至此的民警及时发现,才避免一起惨剧的发生。经调查,因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对孩子疏于管理,孩子经常自己出门玩耍。

文章指出: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源还在中国经济、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状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已经死了,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哀,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读完这篇文章,笔者又看到一则有关城市孩子的报道:

北京一名8岁孩子的父亲称,之前曾答应孩子暑假陪他去旅游,可是因为工作太忙迟迟没有兑现,没想到孩子居然写了一张请假条让转交给老板。请假条里写道:“爸爸的领导您好:暑假到了,小明跟他爸爸妈妈出去旅游了,我也想出去玩,可是爸爸老说工作忙。能给我爸爸放几天假吗?小明说夏天不旅行的人,都是傻瓜。请假人:杨乐乐”。

看后让人忍俊不禁,可是也略感无奈。

在城市中,双职工家庭的比例越来越大,人们的社会压力增大。假期里,照看孩子成了全家最大的问题,有的家长不得不选择让孩子继续上培训班、兴趣班。在假期里,城市孩子以历的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留守”。

一个人,其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最重要的关爱是陪伴。做为一个人,在孩童年代,除了物质的需求,吃饱穿暖,还要有精神的关爱,来自父母和社会。

但是,现在,让父母多多的陪伴孩子,真的不容易做到。

之于农村儿童,父母为生计,要离乡去城市打工。一年也难以回家乡几次,遥远的路程,难买的车票,高额的花费,都阻却了回乡的路。也只有过年时,许多孩子才能有父母在身边。

之于城市孩子,父母为工作,每天是脚步匆匆,加班加点,虽然能常和孩子在一起,但是,真正的陪他一起活动,也是一种奢华的享受。就如上面的报道中的孩子,爸爸能随他一起出去旅游,是多么渴望的事情。

父母不能或者没有时间陪孩子,折射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我们当下一个特别奇怪又无奈的现象:多年来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们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社会压力山大,生活压力山大。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奔走。大人要赚钱,认为孩子小还没什么问题。大人要攀比,小孩也懂得攀比,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比下去,这种现象就陷入死循环了,最后赚到大钱的人相对轻松,其他的人就只能继续挣扎了。

曾经有一句话,刺痛了多少爸爸的心: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我们认为,首先,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定,社会应该从舆论上引导,营造父母多多陪伴子女的氛围。近来,有关部门要求,对于无人监护、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公安等机关应责令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其进行教育、训诫,要求其依法履行监护职责。这是一个好措施,起码从制度层面保证父母不能忽略对孩子的关爱。

其次,从经济、教育方面入手,保证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能得到父母的陪伴。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是许多城市面临的难道。公办学校不够用,民办学校收费高,孩子只能留在老家。而在城市之中,学生的升学压力,放假了要去补习班,根本没有玩的时间。有一位评论者说,孩子,暑假作业做完了没,没做完就去做,做完了去报个奥数补习班,你就知道在家随便玩的时光是多么宝贵了。要啥自行车!

最后,城市孩子的孤寂与乡村孩子的留守,是一个难以迅速破解的社会和家庭难题。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资源的配套到位,人们家庭教育观念转变,问题会慢慢的得到解决!这种让家庭和社会感到无奈和悲哀的事情,将越来越少。

(小桔灯公众号:xjdwhcb ,分享教育、生活、读书内容!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