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为何打不得骂不得,背后的原因让人意想不到

作者:爱读童书妈妈小莉mp 09-11阅读:3706次

小莉的话

在我们那个年代,祖辈父辈大多都奉行棍棒教育,很多孩子都挨过骂、挨过打,但很多人现在依然活得好好的。

可是,反观现在的孩子,似乎比我们那个年代“脆弱”不少,严厉教育似乎对他们行不通了。

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孩子因为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等问题而抑郁,甚至还有跳楼的。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对这个问题,曾经我也疑惑过。

lucy的这篇新稿,思考角度新颖、特别,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看待现在的孩子以及他们所处的新环境。

同学在群里说,他小区一个13岁的女孩跳楼了,就在开学的第二天。接着有人说:两年前他的小区也有小孩跳楼,11岁的男孩。

大家一片哗然: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去年,为陪一个亲戚看病,我人生第一次去了精神疾病医院。

专家的号难挂,我很早到,有位40多的大姐更早。每次挂完号,她排第一,我排第二。

熟悉后得知,大姐的女儿读初中,得了重度抑郁症,现在已经休学,在家养病,她念叨着孩子以前是多优秀,多乖巧,没想到会得这个病。

后来,来这个医院多了,我才知道很多来给孩子看病的,一般是十几岁的孩子,多数都是从外地赶来的,而且都是父母来拿药,孩子露面的次数很少。

我大为震撼。

01

我把这个事在群里一说,同学们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骂不得,打不得,太难养了。我们那一代,一个大院里,谁没挨过打呀,尤其男孩,三两天挨顿打再正常不过事情。也没见谁跳楼,谁抑郁的,个个活蹦乱跳。

子不打不成器,是中国几千年传承文化的一部分。祖辈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归根结底都是严厉教育,而棍棒教育是严厉教育的极致。

我小时没有挨打过,但从我记事起父母就争吵不断,有时还打架。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妹妹常猜测今天他们俩吵架了没有,有时我们俩在路边玩会儿蚂蚁再回家。

父母是给了我们一些负面的影响,但并没有那么严重。

我大多数时间和妹妹在一起,一起上学,放学,还有同院的一个女孩。去远点的地方,哥哥会带着我们。

暑假基本都在田野里疯,饿了回家吃饭。我们和父母依然聊天,多是家长里短。很少说心事,心事一般我和妹妹互诉。

在那个年代,和父母说心事是奇怪的事,有心事同龄伙伴一起分享。

后来,我和哥哥相续考上大学,离开了家。家里只剩下妹妹和父母三人。

父母依然争吵不断,妹妹总是给我写信,说父母吵架的烦恼,盼着我暑假回去。

我到家,发现妹妹变化很大,不爱笑了,老是呆呆的发愣。终于熬过了两年,妹妹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

直至今日,妹妹还说:那两年,是她最难熬的日子,父母所有的行为在她面前突然放大了。

直到那时,我才发现,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日子分担了多少来自父母的压力和负能量。

在一个多子女的家庭,兄弟姐妹在一起无意的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对父母的高压起到了很大的缓解。屏障不了的高压,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减轻了很多。

所以一般严厉教育的家庭,孩子们都很和睦,孩子虽小,却深谙团结才能对外的道理。

父母和子女像两个有交集的圆圈,父母的负能量的确有影响,但不是笼罩,算刮风下雨,不是呼吸的空气。

再加上开门就是田野的环境,孩子随时能在大自然里撒野,大自然给了孩子心灵温柔的抚慰,压力再次得到释放。

02

在单一子女的家庭,父母对子女影响是直接的,密集的。像两个大小圆圈,大圆圈套住了小圆圈,还有被钢筋水泥封闭的环境。

这个时候,父母的正负能量对子女没有任何屏障,是笼罩,而不是简单的交集。如果父母自负,强势,暴躁,家庭必定弥漫着高压。孩子就像每日呼吸有毒的空气,无处可逃。

上周朋友圈的新闻,成都一个8岁女孩从21楼跳下,只因家人不让看电视。

下面的评论说:现在孩子就是挫折太少,才脆弱。我们那一代的原生家庭有几个没毛病的,要搁现在的孩子都够跳楼800回的了。

人的本性和本能不可能过了几代就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让看电视只是导火线,孩子承受了多长时间的高压,我们不得而知。

毕竟,人的本能是求生,而非求死,更与挫折无关。多数挫折只是挫折而已,不足以成为财富。

脆弱与坚强,我们总是如此生硬的同比,忘记了两代人的生活坏境已经天壤之别。

朋友孩子上二年级,晚饭后,不见人了,全家出动寻找,差点报警。原来孩子只是去了对面小区的同学家里问下作业。从孩子离开到找到,不到一个小时。

我们孩童时,放学后串个门再正常不过了,不要说一个小时了,大半天没见,大人都不当回事,天黑前,父母大喊一声,回家了。

上一代孩子的活动范围,开放并多元,即便城市里也是。而今10岁以下的孩子,放学后,如果没有家长带领,除了家里他还能去哪里。

孩子的活动半径太小了,活动范围非常单一狭窄,较之上一代,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也造成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没有任何过滤,抚养人对孩子的影响空前的大。

孩子只能把每日呼吸的高压堆积在心,直到心里再也装不下。

03

严厉教育的确有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大家熟知的:傅聪,朗朗,狼爸萧百佑。

但萧百佑是多子女家庭,其妻也起到了缓冲作用。以及朗朗,总有些我们不知道的因素,恰巧无意的做了平衡,降低了严厉教育的负面。绝不是单纯的棍棒和严厉,可以复制的。

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管教非常严厉,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孩子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马上下楼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

傅雷日后在家书说: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

豆瓣著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那里被控诉的父母都有个共同的标签:控制欲。

控制欲是严厉教育的根源。

所幸,现在多数父母不再打孩子了。但是控制欲难去,严厉语言,密集的家里制度,过分看重成绩,等等。冷暴力的效应并不亚于热暴力。

想象一个小小的身躯,在狭小的钢筋水泥的空间,没有固定伙伴,没有一个的释放口,父母是孩子的唯一情绪支持者。

压力袭来,孩子本能想依偎和倾诉父母,但严厉教育的父母,给人以威严,孩子害怕靠近,只能独自承受。

最好的同理,不是看见他,而是假设你是他,成为他。

我不能说严厉教育就一无是处,爱与自由就完美无瑕,毕竟历史上很多伟人都经历了严厉教育。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严厉教育在这个时代是高风险的,不再适用大多数家庭。

严厉教育的最大动机是:孩子成功。

回想下那些抑郁和跳楼的孩子,成长远比成功重要,如孩子不能成功,也不拔萃,做一个平凡人也很好,有做平凡人的能力。

相对于成功,做平凡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无论多么成功的人,他人生的大多数日子也是平凡的。不是吗?

-End-

▶作者:Lucy,爱读童书妈妈小莉特约作者,魔都二宝妈,曾是一枚理科技术宅,却擅长用文字记录养娃历程,为人低调,文笔动人。

反对“棍棒教育”的妈妈第一次打了孩子,孩子的反应让妈妈泪奔

打孩子时有多可怕,为人父母我们都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