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妈妈会以为孩子生下来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呢。。因为妇女在生孩子的过程中身体抵抗力降低,产后如果不注意就容易落下病。因此,传统观点为产妇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有些有点道理,有些则属误区。所以产科医生提倡产妇应该科学地坐月子。不然妈妈会害苦自己!
一、不能捂不能碰凉
传统的坐月子,为了避免产妇受凉,往往紧闭孕妇所在房间的房门窗户,但空气不流通往往不利于孕妈的恢复和宝宝的健康。分娩后身体虚弱的产妇其实更需要新鲜的空气,以尽快改变身体虚弱状况,恢复健康。妈妈们只需注意尽量少接触冰凉、寒冷的环境就好。
二、观察恶露了解子宫恢复情况
产后子宫大约在4-6周复原,子宫恢复的主要动作是持续的收缩,从生产时不断的收缩将胎儿挤出,再将胎盘挤出,子宫内的血液被不断的排出体外,即为恶露.子宫经由不断地且强力的收缩,将血管的开口压住,这样就会让血块形成而止血,子宫再进一步挤压,将血块不断派出,子宫体积就会慢慢缩小,约在产后4-6周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子宫是否恢复良好,可两项外表的指标来判断:
1,如果子宫恢复良好,检查刚生玩的子宫,从肚脐可以触摸到,到约两星期,子宫就无法摸到,除非是长子宫肌瘤,
2,恶露的颜色从鲜红,暗红,深黑到淡红,最后无色.另外子宫收缩不良会有大出血的危险,当子宫尚有血块或是残留胎盘时,子宫会被血块填塞,然后,子宫平滑肌就会停止收缩,这时后就是所谓的子宫收缩不良,会有大量出血的危险.这种产后出血就是在产褥期最危险的事了,
三、大补的东西要适量

坐月子鸡蛋、红糖、鸡肉、鸭肉等是每个妈妈少不了的。但是东西再好不在多,适量就行千万不要每天不停的吃大量的进补的食物,有不少妈妈因特定的月子餐吃得太多产生了恐惧,甚至一看到就反胃。产后先喝些清淡的汤,两周以后再喝进补汤、下奶汤。因为产后乳腺管未通,立即催奶很可能导致堵奶,引起乳腺炎。产后第1、2周应注意先排恶露后补血气,恶露越多,越不能补。烹调食物应尽量清淡,可适量放盐,那种产妇不能吃盐的论调也早被证实不科学。产妇大量出汗,不补充盐分将造成体质虚弱,恢复得更慢。
四、坚持母乳喂养
月子期的妈妈们因为刚生产完,免不了身体上会有很多的不适,但一定不能放弃对宝宝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可促进宝妈的子宫恢复,妈妈喂奶时腹痛就是子宫收缩的表现。子宫收缩时,子宫肌会暂时缺血,小肚子一阵阵发紧、发硬,并伴随有恶露排出,总是对于妈妈身体的恢复只会有益无害。
另外,产后婴儿吸吮乳头,可以刺激泌乳素、催产素的分泌增加,有利于增加泌乳。开奶越早,随着催乳素、催产素分泌量增多,泌乳也随之增多。
母乳喂养不仅帮助妈妈下奶、子宫恢复,对于刚离开母体的宝宝来说,也会更有安全感。
五、清洁个人卫生
传统的坐月子里,孕妈是被禁止洗澡、洗头、刷牙等个人清洁的,这与古代生活条件不好所限制。事实上,产后新妈妈汗腺很活跃,容易大量出汗,乳房胀还要淌奶水,还会排恶露,应该比平时更讲究卫生。孕妈在产后是完全可以正常洗澡的,洗澡不仅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还可调节植物神经,恢复体力,解除肌肉和神经疲劳。
六、必须收腹
在怀孕期间,骨盆起着支撑胎儿、胎盘的作用,在妊娠晚期,随着胎儿不断增大,胎头慢慢下降进入骨盆,卵巢分泌出一种叫"松弛素"的物质,使耻骨联合部位逐渐分开,韧带随着松弛,这些生理性的变化都是为宝宝的分娩做好准备。在产妇分娩过后,骨盆的这些肌肉也会因为极度扩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要想恢复到孕前的平坦,完全依靠于身体的自我恢复是不行的,就需要借助收腹产后的这4种行为,只会让过完月子的你显老,不要不在意的外力的塑辅。所以不管从体质恢复还是体型恢复任何一方面束缚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收缩腹部,防止内脏下垂,预防妇女病。但要使用专业透气性好的,如果材质不透气,还会造成腹部湿疹,甚至于会引起腹部潮湿而着凉,落下“妇女病”,女人一定要爱自己。
七、调整心态,保持好心情
哭,只是我们一种情绪的表达方式,伤心会哭、痛苦会哭、高兴也会哭,但作为一名宝妈,在孕期还是最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好不要哭。母亲的言传身教最能影响宝宝的情绪,容易让宝宝养成不坚强的性格。而且如果母体情绪波动大或伤心时,体内还会分泌一种毒素,不利宝宝的健康发育。除了宝妈在坐月子期间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外,家人也要给予孕妈更多的关心,给予孕妈足够的照顾。
八、静养不等于不动
以往大部分的孕妈坐月子期间都是躺床上静养居多,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产后一星期妈妈们就的多下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更利于恶露的排除。只能适量活动,一定不能剧烈运动和搬重物,否则会引致子宫修复不良和子宫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