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好,以后没烦恼!

作者:性情志 04-14阅读:4766次

生孩子是人生的大事,男人只要一个晚上出力,剩下的苦都是女人的。

怀孕的时候,常常会想,孩子生出来就好了,不用再兜着个大肚子受累了。然而,生出来后,才知道更艰苦的日子这才刚刚开始,再塞回肚子里去已是不可能。

生活变了,恢复不了,但身体可以。

产后身体恢复,有的比较自觉,你理与不理,它都会自己复原;有的比较被动,你不动它也不动,比如身材和体重。

能自己恢复的,多是看不见的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子宫的恢复。

生好小孩,子宫要变回原先的大小,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完全复原多数需要6周时间,所以,产后第一次到医院复查,也是这个时间左右。

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还是有不少血性的恶露,要去医院看看,是否子宫恢复不好,或者有胎盘胎膜残留,及时处理。

产后多喂奶,刺激乳头可以促进催产素的产生,有助于促进子宫恢复。

还有血液系统,怀孕的时候血管容量增多,产后会多出汗、多排尿,慢慢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也是如此,胃肠动力也会较孕期恢复,便秘就少了。

不能完全恢复的,多是看得见的

比如身材和肚皮:

·生好小孩,还能保持身材的不多;

·保持身材,肚皮不松的更少;

·肚皮不松,不长妊娠纹的,少之又少;

除了先天体质之外,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理论上讲,产后体重多数是会恢复的,但是如果吃的多、动得少,这身材不走样才怪。

所以说,没有恢复不了的身材,只有懒的女人。

还有就是能感受到的,如阴道和盆底的肌肉韧带。怀孕生子,尤其是顺产,对骨盆底的肌肉韧带不可避免造成破坏。

所以,产后出现阴道松弛、性生活质量下降、尿失禁或潴留和子宫脱垂,已不少见,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婚已育女性,45%左右有这些问题。

这些不能完全恢复的恰是我们最关注的,难道要任由它而去吗?

这样做,或许有帮助

我们推荐的是运动,而且最好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在生命的每个阶段,运动都能维持并改善人的心肺健康,降低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人们更长寿。

正如美国妇产科协会推荐的那样,孕妇在孕期锻炼身体并无明显风险,且对多数孕妇有益。所以,我们应鼓励无并发症的孕妇,在孕前、孕期和产后都进行有氧锻炼和体能训练。

哪些人不能动

1.有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脏病

2.限制性肺疾病

3.宫颈松弛或宫颈环扎术后

4.有早产风险的多胎妊娠

5.妊娠26周后的胎盘前置

6.中晚孕期持续出血

7. 早产

8.胎膜早破

9. 先兆子痫或妊娠期高血压

10.重度贫血

孕期较安全的运动

步行、游泳、健身自行车、低强度有氧运动、改良式瑜伽、跑步、力量训练、网拍式墙球。

在中国,让大家在怀孕时运动,你们可能还有点害怕。但是生好小孩,你再不动,就是自己太懒了。你一懒,肥肉自然就上身。

只要医学上是安全的,产后就可以慢慢恢复锻炼。如果没有什么并发症,可以尽快行动起来。尤其是盆底的锻炼。想要性福性福的产后生活,Kegel运动少不了。

具体方法大家可以网上找找,这里就不赘述了。

还要管住嘴

千万别傻傻地,所谓为了孩子,自己多吃点,都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生活条件,缺营养的几乎没有,反而是营养过剩的多一点。

正常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就好。

想要产后恢复得好,孕期就要开始运动,产后更加不能做懒婆娘。

坐好“月子”应该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饮食需注意食材新鲜,品种多样每天的饮食都必须包括六大类:谷薯类(米饭、粉面、面包、苏打饼等)、蔬菜类(瓜、豆、菜、胡萝卜等)、肉蛋豆类(鱼、肉、蛋、豆制品等)、奶类(鲜奶、奶粉、酸奶、芝士、乳酪等)、水果类(各种新鲜水果)、油脂类(食油、各种坚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大的食物(比如过多的姜、蒜、酒等),不建议“药补”。喂奶的妈妈,建议每天喝两杯鲜牛奶。继续服钙片。

2、运动与休息尽量抓紧时间休息,特别是BB睡觉的时候赶紧躺着休息。平躺对腰部以及全身的肌肉恢复有很大帮助。也建议适当的运动。比如盆底肌肉训练(缩肛运动)和挺腹、抬腿运动。

3、调整情绪,尽快开启新妈妈模式充分了解“月子”期间自己的情绪可能比较波动,容易焦虑、不安、郁闷,一般需要主动克服,比如跟家人朋友甚至医生沟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听歌听音乐、看电影、甚至打游戏等,一般1~2周就会过渡到正常。如果4周还觉得心里特别难受,建议去看看心理医生帮助自己过渡一下。

4、清洁卫生搞好个人卫生是防止产后感染的关键。尽早洗头洗澡。每天温水清洗外阴伤口。每天刷牙两次,餐后漱口。勤换内衣裤和被铺。室内最好恒温26~27度,每天要室内通风,多晒太阳。

5、避孕“月子”期间禁止性生活;42天后,检查正常可以恢复。恢复性生活即需要采取避孕措施。推荐避孕套和上环避孕,这两种避孕方式不影响喂奶。

所有的借口都是借口,为了身材,为了性福,为了和睦,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