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我国养猪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养猪业发展的疫病,母猪产后瘫痪就是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本病主要表现为母猪产后四肢不能站立体质衰弱,知觉减退。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由于母猪产后缺乏营养、风湿病、硒-维生素E缺乏病、骨质软化症、神经损伤等所导致的。
1、发病原因
母猪产后瘫痪综合征发病的基本原因是:钙、磷和维生素D在饲料中的含量不足或配比失衡。本病容易出现在母猪产后和哺乳过程中,前者因胎儿过大,在分娩过程中,伤及支配后肢肌肉的神经,或由于产出的仔猪较多,导致母猪分娩后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引起血钙血糖偏低;后者是母猪在哺乳过程中,母猪体内大量的钙和磷随乳汁流失,以满足刚出生的仔猪骨骼生长需求,然而日粮中钙和磷比例失衡或不足,母猪体内钙和磷不足,骨组织由于大量的钙和磷流失,四肢发软疼痛,骨质疏松形成瘫痪。
同时,生活在阳光不足、阴暗、潮湿、狭窄的猪舍内的母猪,长期缺乏运动,日粮营养搭配不全,又过于单调,缺乏营养。在母猪分娩哺乳时,又损失大量的钙和磷,从而诱发母猪瘫痪。
此外,后备母猪在处于四肢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就过早配种,未达到体成熟。骨中钙含量本就不足日粮供给及骨骼储备的钙数量的总和远小于乳中排出的钙,母猪体内血钙呈负平衡状态从而引起本病。值得注意的是母猪产后如果护理不周,感染风寒等疾病,食欲下降,消化功能减弱,导致肠道消化吸收的钙减少,也可诱发本病
2、发病症状
本病在产前无明显症状,主要发生在母猪产后且表现为突然发病,个别母猪产后几天内就出现瘸腿、痰及腰部麻痹现象。病初,母猪体温稍有升高,烦躁不安,食欲减退,行动迟缓,粪便干硬成算盘珠状,喜欢清水,出现异食现象。母猪瘫痪发生后,起立困难,扶起后呆立,站立不能持久,偶有能站起来,也是步态极度不稳,行走时后躯摇摆无力。驱赶时后肢拖地行走,发出尖叫,最后母猪完全瘫卧。病情严重者反应迟钝,对外界刺激丧失,泌乳量极度减少。部分母猪发病初期四肢发热,出现关节微肿的炎症反应,大便干燥、呈黑褐色栗状,眼结膜潮红,且双眼出现眼屎,鼻镜干燥。
3、疾病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和补充矿物质饲料,力求日粮营养均衡。依据母猪饲养标准怀孕母猪每天需补充20g食盐,骨粉每天不得少于20g,并及时补喂维生素D粉和乳酸钙。如果猪场暂无骨粉,可加喂含钙较多的饲料如地瓜蔓等适当增加日粮中麦麸、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比例,对预防本病有一定的效果。母猪产前1周麸皮用量开始减少,此时喂适量青绿多汁柔软饲料,多次少量饲喂。哺乳期的母猪,为促进母猪的神经机能恢复和血液循环,要经常用粗布擦拭母猪的肤,同时保持圈舍通风良好和干燥。
(2)户外运动。为增加光照射,促进自身维生素D的合成,妊娠期母猪要确保每天圈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h。同时在妊娠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钙、磷等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的供应。
此外,母猪的圈舍要尽量选择建造在气温高,排水通畅,通风良好的地方。同时保持圈舍干燥,防止母猪因患风湿病而诱发产后瘫痪。
4、治疗
母猪发生瘫痪时,要加强对母猪的护理,猪舍冬季寒潮来临前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而炎热的夏季来临前要提前置备降温防暑设施;同时饲喂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给母猪,给瘫痪的母猪勤翻身,保持猪舍干净卫生,以防褥疮的发生;对发病的猪,诊断和对症下药要及时。此外,还要尽量减少环境中存在的应激源如温度、灰尘等,防止母猪出现免疫应激,以利于母猪康复。可肌肉注射维生素D3,每次50万IU,每周1次,2次即可。
若产后2~5d母猪突然发生瘫痪,此时认为导致本病的原因是母猪分娩后血压降低和血糖、血钙骤然减少,导致大脑皮质发生延滞性阻滞所致。此时治疗要以升高血压,补充血糖、血钙为主。一般采用10%氯化钙50mL和10%葡萄糖500mL对患病母猪进行静脉滴注。1~2次d,连用数天,对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若在哺乳后20d左右母猪发生瘫痪,此时则以补充钙,促进钙吸收为主,采取一些辅助治疗方法。同时仔猪要及时断乳,以利于治疗。若瘫痪后母猪发生褥疮,要尽早对患处进行消毒,一般采用抗菌消炎药物如青链霉素等,对发生褥疮的母猪进行静脉输液配合治疗。
文章来自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