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常见疾病有哪些?产后恶露的异常与注意事项

作者:孕妈知识圈 08-07阅读:2418次

我们知道产后妈妈的身体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月子里,在这个时期,妈妈的身体跟宝宝的身体一样,免疫力不是很好,很容易被感染各种疾病,产妇需要知道恶露的恢复情况,要知道怎样才是正常的。以产妇健康的情况来告诉您,产后恶露的异常与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了我们母婴的健康,我们要格外的小心,不过产后妈妈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呢?

产后恶露异常

如果恶露有臭味,或红色恶露、白色恶露过多及持续时间过长,反不尽复,那就说明恶露异常。恶露异常多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以产褥期出血和感染最为常见,产后恶露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后出血:

胎盘娩出后,子宫内壁的胎盘创面有大量的开放血管,产后均有出血,一般出血量为150—300毫升左右,24小时内超过4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无力、胎盘滞留或残留、宫颈及阴道撕裂、孕妇患有贫血等,都可引起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后果严重,决不可麻痹大意。据调查,产后出血是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2、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在医疗卫生差的地区较为常见。分娩时器械消毒不严或产时进行过多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产后不清洁,都可引起产褥感染。除恶露异常外,多有发烧、腹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形成腹膜炎,甚至败血症、中毒性休克。产褥期保健不当也是引起恶露异常的重要原因。产后24小时后应下床活动,可帮助子宫复原及有利于恶露排出。然而有些产妇长期不下床活动,暑热天气也关门闭户。一些无知的丈夫还在产褥期强迫与妻子行房事,造成阴道黏膜破裂、子宫内膜感染,造成恶露异常。


产后恶露注意事项

1、如果产后2周,恶露仍然为血性,量多,伴有恶臭味,有时排出烂肉样的东西,或者胎膜样物,子宫复旧很差,这时应考虑子宫内可能残留有胎盘或胎膜,随时有可能出现大出血,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2、产后发生产褥感染时,会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这时,产妇有发热、下腹疼痛、恶露增多并有臭味等症状。这时的恶露,不仅有臭味,而且颜色也不是正常的血性或浆液性,而呈混浊、污秽的土褐色。


产后妈妈常见的疾病

1、生殖器官感染

产妇在产褥期抗病能力差,加上阴道、子宫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细菌极易由此侵入,再有分娩后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易引起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在同房后容易发生外阴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出血、会阴部撕裂伤等,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防止生殖器官感染的方法是:在产褥期切忌同居,在分娩前3个月至分娩后2个月要避免性交,平素要保持全身尤其是下身的清洁卫生;产前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抵抗力。

2、产后膀胱炎

产妇在产后膀胱的肌肉暂时还比较松弛,容易积存尿液。妊娠后期体内潴留的水分,在产后也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从而增加了膀胱的负担,降低了膀胱的防病能力。这时细菌容易侵入尿道引起膀肮炎。

预防膀胱炎发生的方法是:在产后宜多排尿,不要使尿在膀胱里贮存过久,以免细菌繁殖,还要经常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同时要防止脏水流入阴道。

3、产后关节

产妇在产后如过早、过多地从事家务劳动,或过久地抱孩子,或接触冷水,就会使关节、肌腱和韧带负担过重,引起手腕部及手指关节痛,且经久不愈。足跟部有较充实坚韧的脂肪垫,对体重的压力、行走活动时的震动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但产妇在“坐月子”期间,由于活动减少,甚至很少下床行走,致使足跟部的脂肪垫发生废用性退化而变得薄弱。当产妇满月后下床活动时,足跟部脂肪垫的薄弱就使之对体重的支持和运动时震动的缓冲作用大为减弱,脂肪垫也会因此而产生充血,水肿等非特异性炎症,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防止手关节痛的方法是:在产褥期,产妇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多做家务。要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避免过早接触冷水。

4、产后乳腺炎

乳腺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身上,其中乳腺癌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一般而言,乳腺疾病多发生于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但近年来患乳腺疾病甚至是癌症的女性年龄明显呈年轻趋势,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乳腺癌的发病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有关。如果有以下情况,那么你可能就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产妇在产后发生乳腺炎的原因,除了抵抗力下降外,还有二个原因。

一、 乳汁淤积:因为瘀积的乳汁最适宜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 因产妇乳头、乳晕的皮肤薄,易导致乳头破损而引起细菌感染。

以上主要针对产后恶露多久干净及产后恶露注意事项等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对产后新妈妈们有所帮助,当发现产后恶露有异常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