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个待产房,十几个产妇同处一室,“鬼哭狼嚎”声此起彼伏:“医生,受不了啦,我要转剖!”“太疼了,我不生了!”“我不想活了”……几个月前,记者住院待产,在产房里经历的这一幕,至今想来依然难忘。
有过生产经历的妈妈回忆说,生产是“永生难忘的痛”。让产妇有尊严地分娩,就这么难吗?
国内首个“无痛分娩推广公益联盟”成立
今天,在上海,国内首个“无痛分娩推广公益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发展联络部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呼唤社会各界对“无痛分娩”给予更多关注,希望每一个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都享受到应有的尊严。
国内首个“无痛分娩推广公益联盟”成立(饶雪莹 摄)
据专家介绍,“无痛分娩”是民间一般的说法,医学上的专业术语称为“分娩镇痛”。分娩镇痛技术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成熟安全的辅助分娩医疗手段,在临床上能够大大缓解产妇分娩时的疼痛,让自然分娩更加高效。
医学上将疼痛指数分为10级,一般分娩疼痛可达到8-9级,更有许多产妇认为可达到最高的10级疼痛。10级指数的痛感对人体意味着什么?女人的分娩之痛到底有多痛?专家说,“那种痛,难忍,非常难忍。”
因为“痛”你的痛 所以更加爱你
今天在现场,有近百名“爱妻勇士”,通过疼痛体验仪的模拟效果,亲身感受女性分娩时的痛感,好好“疼”了一把。
郭俊以是一名麻醉护士,作为第一位上台体验的“勇士”,他最终坚持到了7级,实在受不了,决定放弃。他说,平时工作中,经常面对产妇,“有时候她们痛得受不了,我劝她们再坚持坚持,她们会说我‘你又没有经历过,怎么能理解这种痛’,以后我可以告诉他们,‘我也痛过你的痛了’。”
郭俊以从自己的工作专业角度,也解释了为何使用分娩镇痛。“生产之前疼痛的时间长了,会消耗产妇的体力,也不利于后面的生产,而前面使用了镇痛,产妇可以养精蓄锐,为最后发力生宝宝积蓄力量。”
人民网小编(左)体验分娩疼痛(饶雪莹 摄)
正在现场视频直播的本网小编邬迪,日常是一位“宠妻狂魔”,现在是两岁男娃的爸爸,他也自告奋勇尝试体验,并最终坚持到了10级。“一开始像小刀割,到后来大脑已经是一片空白,集中在一个地方剧烈地疼,没法用语言来形容。”
坚持到8级时,主持人问邬迪什么感受,他深呼吸一口气说:“我就不接受采访了……”已然痛得说不出话。体验完,他告诉在场的“准爸爸”们,“老婆生孩子的时候,医院里能提供的服务咱们都用上,不管是无痛,还是导乐、家属陪产……”
一起到现场体验的“IT男”詹先生和韩先生,都声明是妻子给报的名。疼痛感到3级的时候,詹先生就连连喊“疼”,台下的爱人不让停,喊“继续”,不得已,詹先生继续坚持,最终在6级时败下阵来,并大声告白“老婆,我爱你!”而不善言辞的韩先生则坚持到了7级,他说,感觉像是一锅热油泼到了身上,“目前老婆怀的是二胎,老婆真的辛苦了,感谢老婆!”
两位“IT男”现场体验中(饶雪莹 摄)
而台下的“勇士”们见到先前体验者们纠结的表情,有人当即就怯场了。
郭女士去年在一妇婴分娩,分娩过程中接受了分娩镇痛服务。她为所有到场的“爱妻勇士”大力打CALL:“只有‘痛’过你的痛,才能真正做到爱着你的爱。很高兴有这么多男士、这么多志愿者关注孕产妇的分娩福利,有这么多医务工作者为妈妈宝宝的健康护航,有这么多有影响力的机构、团体和媒体共同呼吁这件事。”
无痛分娩好处这么多 推行依然任重道远
“你们体验的只是一两分钟,而你的爱人在生产时,却是以小时来计算。”体验结束后,一妇婴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徐振东对在场的“准爸爸”们说,生产阵痛堪比手指骨折、截掉手指的感觉,除了疼痛,还有未知的无助感。除了药物和仪器的帮助,爱人的陪护和支持也同样重要。
今天在现场,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应豪、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徐振东和产房护士长厉跃红回答了现场听众及网友们的提问。
医生现场回答听众提问(饶雪莹 摄)
任应豪说,无痛分娩不仅是镇痛手段,更是“意外保险”。有些产妇在生产过程发生子宫脱垂、破裂等意外,如果已有椎管麻醉镇痛基础,可立即转入剖宫产手术,最大限度降低母婴风险。
其实,上海是国内无痛分娩开展最早、最普及的地区。以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为例,从2010年开始推行无痛分娩,目前实施椎管药物镇痛的产妇比例在70%以上。但在中国,平均分娩镇痛率还不到10%,而且东西部、城乡差别巨大。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长万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不痛怎么生孩子”、“忍一忍就过去了”、”上麻药对宝宝不好”等传统观念,依然在思想上束缚着广大公众;另外,对分娩镇痛技术的不了解和误解,这些都成为分娩镇痛技术推广的瓶颈。此次由群团组织、媒体单位和妇产科专科医院共同发起成立的无痛分娩推广公益联盟,旨在致力于扭转公众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在更广大的范围内科普分娩镇痛技术,让产妇顺利并舒适地完成分娩,营造支持无痛分娩的友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