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珍珠(深圳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
宝宝早产常让父母措手不及。面对如此弱小的早产宝宝,毫无经验的新手父母免不了焦虑和担心——怎样才能照顾好我的“巴掌”宝宝?
日渐上升的早产率
通常,我们将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全球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出生,中国早产儿数世界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由于试管婴儿的发展,双胎及早产越来越多,且胎龄28周以下的宝宝所占比例也明显增加。
居家护理,悉心照顾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前一些无法救治的早产宝宝也得以生存,存活率也在逐年上升。与足月宝宝不同,早产宝宝体重低、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也弱很多,需在出院后给予特别的照料。
正确喂养早产宝宝更需要吃母乳早产宝宝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和热量,好赶上正常的成长进度。研究发现,早产儿妈妈的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热量都很高。
比起营养,早产宝宝从母乳中获得的免疫因子更为关键,它能帮助宝宝抵抗自身免疫系统对付不了的有害细菌和病毒,降低感染的几率。
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好发于早产宝宝,母乳喂养能降低其发病的风险。但和足月儿不同的是,单纯母乳喂养对于有些早产儿热卡不够,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没有母乳的情况下,要选择早产儿奶粉喂养推荐按需喂养,而不要定时定量。
回家后的初次喂养量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日后逐渐增加,根据宝宝的体重增长曲线循序渐进地调整喂养量以及奶的种类。
预防感染早产宝宝机体抵抗力弱,所以更容易感染,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酿成严重后果。因此,家庭养育要注意保护性隔离。
出院早期避免过多人看望,看护人要勤洗手注意卫生,若有呼吸道感染迹象要远离宝宝或戴口罩。奶具每次使用后均应消毒,婴儿用具也要注意定期消毒。
关注呼吸胎龄较小的宝宝常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就算不需要吸氧了,吃奶时仍有可能出现气促、青紫(建议在家里准备一个氧气袋以备急用)。
一旦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建议暂停喂奶,休息观察一下。若情况改善不明显,最好找医生看看,有些可能需再次入院。
注意保暖早产宝宝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所以保暖要求更高。如有条件,早产宝宝房间最好保持恒温、恒湿,室温宜控制在25℃~27℃。
在达到足月宝宝的体重之前,同样温度下,早产宝宝应比足月宝宝多穿1件衣服,具体以宝宝手脚和后背温暖而不出汗为佳。
新生儿抚触父母在宝宝出院之前可收存一些有关抚触的视频,也可向护士学习抚触的相关动作要领。抚触动作简单易学,有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有利于增进母子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眼底检查早产宝宝的视网膜血管生长未完成,生后血管异常生长可导致视网膜病变。多数早产宝宝住院期间需要吸氧,而氧气是把双刃剑,既可救命,也可致病——吸氧会增加视网膜疾病的风险。
国家规定,胎龄小于34周、体重小于2000g的早产儿,或体重大于2000g、曾经接受机械通气或CPAP辅助通气、且吸氧时间较长的宝宝,均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初筛时间为生后4~6周,出院后需按眼科医生意见随访。
听力检查先天性的听力障碍往往影响语言发育,所以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产宝宝出院前应完善听力筛查,若未通过则需到耳鼻喉科定期随访。
颅脑检查部分早产宝宝有颅内出血或脑白质软化的并发症,出院后仍需到神经内科随诊评估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如果发育落后明显,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定期保健早产宝宝出院后应定期到儿童保健科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素。早产宝宝易出现贫血,建议在专业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的变化。
还有一些早产宝宝由于静脉营养时间长,易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因此,日常要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定期到消化科随诊。
另外,早产宝宝腹股沟疝、隐睾的发病率均很高,也要定期到普外和泌尿外科随诊。
重视孕期保健,防治早产发生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尽早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适当了解预防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知识,对于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