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临近预产期的朋友,她是第一次怀孕。虽说孕期的某些时期或多或少的有些恶心、呕吐,这里痛那里痛的不舒服,但总体来说整个孕期过程还是很顺利的。
她很期待见到自己的宝宝。天天在微信上倒数自己的预产期,这让我联想到就好像即将到来的高考,天天黑板上写着倒计时。“孕36周,倒数28天”,她又更新了她的微信。预产期那一天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她脑海中,这让我非常担忧她的状态。
我所担忧的是,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如果她仍旧没有任何要生的迹象怎么办?如果过了预产期她依然没有任何动静她又会怎么样?她会很失望或者焦虑吗?她会不会因此改变她的顺产计划,因为焦虑和担忧而索性选择剖宫产?
我就遇到好多这样的准妈妈们,本来怀孕是个多么美妙的时期,最终在孕晚期等待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焦虑,再加上七大姑八大姨善意的关怀和询问,心态彻底变坏。常常是超过预产期一周来院引产的时候,已经变得产前抑郁,原本坚定顺产的信心消失的无影无踪:“医生,我实在不想等也不想引产了,天天睡不好,给我剖了吧……”
其实预产期只是根据末次月经来计算的大概数字,许多准妈妈却喜欢把它变成一个“不见不散”的约定。预产期前三周直至预产期后两周,也就是37-42周分娩均属正常,而且大部分孕妇也在此期间自然临产。如果不做任何人工干预,超过42周而未临产者仅为10%不到的比例。但现在大部分医院根据偱证医学的证据,遵守着最晚41周引产的医学指征。也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把预产期定在了41周的原因吧。
坦白的讲,我并不喜欢准妈妈们牢牢地记住自己的预产期,并像我那位朋友一样掰着手指头倒计时。因为预产期常常会让那些初次怀孕的准妈妈们失望。提前预产期临产了,常常把准妈妈们打个措手不及,担心宝宝会不会不成熟,担心自己没有做好准备;超过预产期没临产,又会变成焦虑和抑郁——羊水会不会少?宝宝会不会缺氧?一直不临产胎儿会不会越长越大?这样无端端的生出好多心里负担。其实这些都源于我们潜意识里对预产期的先入为主,并且逐日强化造成的。
如果你没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孕期合并症,那么大多数孕妇超过预产期对她自身也好,对宝宝也好,都不会有什么问题。所以我常常会跟我的病人说,你在一月底到两月中旬分娩都是正常的,而不是强调那几个确切的数字。
那么,当你一直没有临产的迹象,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听你产检医生的安排。定期产检,耐心等待,数好胎动,加强监测,超过预产期的监测频率会比之前更密集。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等等呢?为什么不去享受宝宝来临前的那份期待和幻想呢?为什么要因为那份等待而改变顺产的初衷呢?
真正的分娩时间,不是你来决定的,也不是医生来决定的,更不是宝宝的大小决定的,它是你体内激素的一个综合效应,就像上天赐予你的神秘礼物——何时拆封,由不得你。
更多的妇产科及医学讯息,请关注 Dr祝佳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