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明确致畸的药物很少,因为不可能所有的药物都有孕期实用的资料。而且,这些资料总结也很困难,因为有些缺陷不一定是在胎儿出生前后即显现出来的。比如说药物和儿童期肿瘤的关系,除非这种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在追溯孕期用药的情况,从而总结疾病和孕期用药的相关性。如果是常见的肿瘤,很可能根本不会被引起重视。比较明确会导致畸形或影响较大的药物多为化疗药或激素类用药,目前药物对胎儿影响的研究仍停留在药物导致胎儿结构异常上,而对胎儿智力,器官功能或者社交能力的影响我们知之甚少。
关于孕期用药与致畸的一个主流观点是:“任何药物或者物质都是可以导致胎儿畸形的,包括我们每天引用的水。但是这和你摄入的剂量是相关的“,通常要在常规剂量的十几倍或几十倍以上时才会出现导致畸形的可能,而即使如此也不是绝对致畸的。常规剂量下绝大多数的药物是安全的,例如咖啡,民间流传着孕期不能咖啡不能喝茶叶的说法因为其中含有咖啡因。咖啡因的确有很明确的致畸性,在孕小鼠和孕大鼠的实验中,可观察到胎仔的四肢及腭畸形率增加。甚至再大的剂量会导致胎仔死亡,生长迟缓和骨骼变异,灵长类动物食蟹母猴在孕期暴露于咖啡因,同样可以观察到其后代死产和流产率增加,但在人类尚无报道。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天喝上百杯咖啡,可是动物实验中却可以。也就是说,咖啡因致畸并代表喝咖啡致畸,和使用的剂量有很大相关性。通常一个药物如果在常规剂量十倍以内即可产生对胚胎的毒副作用,我们就认为它是一种强效致畸剂,因此药物对胎儿产生潜在影响都要在常规人类推荐使用剂量的10倍甚至数10倍以上。
全或无理论。药物致畸和使用药物的时期也有很大关系。假如你使用药物时,受精卵已经形成并且着床,才有可能对胚胎产生影响。但在早期受精卵细胞很少,如果药物或放射线等不良刺激因素影响到胚胎,胚胎就会死亡流产,假如胚胎存活就认为没有受到影响,这就是目前药物致畸学中的全或无理论。如果在排卵前或着床前用药,目前认为不会产生影响,因为受精卵没有形成或者不会和体液接触。除非该药物的半衰期很长在体内代谢干净需要很长时间。受精卵与体液接触往往要排卵后7-10天后才有可能。
FDA药物分类将药物有无致畸性分为ABCDX五类。其中。A,B类为孕期相对安全用药,x类为孕期禁止用药,CD类要权衡利弊后使用。但是FDA分类有很多不足,有些只是根据“少数个案报道“或有限动物数据得出的,且更新时间较慢未必适合对孕妇常见咨询。比如常见的口服避孕药在FDA中属于X类,孕期禁用,我相信动物孕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畸形但是人类都是在排卵前后使用紧急避孕药,谁会在怀孕后服用呢?现在尚没有关于使用口服避孕药导致胎儿畸形的报道。其实,在国外还有很多药物的分类标准,如wayne州立大学的致畸等级系统就将口服避孕药规到了很小的致畸风险中。
中成药的说明书上大都标注孕期禁用或慎用,原因往往是因为中药中有一些活血成分,从中医上讲孕期使用活血成分的药有增加流产的风险,并不代表有很严重的致畸风险,其实,换个角度讲,中成药药性多比较温和,很多中成药本身效果不是很显著,跟别说致畸性了。
另外,有很多孕妇关心电脑辐射,味精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从保护胎儿的角度出发,我们孕期应该少接触药物和半加工食品,接出了也不要耿耿于怀不能自已,至于电脑辐射,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是这样说的:迄今为止没有证据显示电脑辐射增加了流产率,但是从事电脑工作的孕妇流产率是增高的,主要考虑因为长期从事电脑工作精神高度集中导致的腰酸,劳累等症状增加了流产的风险,因此国外建议孕妇从事电脑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且经常活动变换体位。
医生真正关心的数字鉴于孕期用药致畸性研究有限数据的不可靠性以及个性化用药不可知性,我认为孕期用药与药物致畸作用的范畴应当局限于因母体疾病,如癫痫,妊娠期高血压,甲状腺疾病风湿免疫类疾病等孕期需要长期大剂量使用药物的情况,而非孕前,排卵期前后,常规剂量使用某种药物,局部用药,或男方用药等情况。这些情况下药物不良影响根本无从谈起其实去谈也无任何依据。当您在孕30天前后问我,因之前偶尔不经意的用药是否对胚胎产生了影响时,在我的眼里出现以下数字:您因为怀孕而面临着自然界固有的15%的自然流产率,2%的宫外孕发生率,3%-5%的自然界出生缺陷率,其中包括七百分之一的唐氏儿(21三体,智力低下)出生率,男婴中七百分之一的克氏征(47XY不能生育)出生率,等等。在中国,孕期阿司匹林的最大服用计量为150mg,但是我曾经碰到一个病人,孕前至孕后5个月每天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直到被别人发现才改过来,不过最后顺利分娩,现在孩子已经7,8岁了也未发现异常,药物对胎儿的致畸性到底有多少?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