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第14卷第6期《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报道李晓琳等《肾移植术后6例7次妊娠病例分析》,摘要如下,以供学习。
一、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6例肾移植受者7次妊娠的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为尸体供肾移植受体,其中1例妊娠2次,其余5例各妊娠1次,共有7次妊娠。孕妇分娩年龄23~34岁,中位数为30岁。从移植到受孕的时间间隔26~108个月,中位数为80个月。1例妊娠为计划外,其余均为计划妊娠。患者妊娠前合并症情况:合并乙肝1例、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乙肝1例、合并移植肾轻度积水1例。其中高血压患者在怀孕前均口服单种降压药控制血压于理想范围。
6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各不相同。其中2例采用环孢素A胶囊口服,每日二次;硫唑嘌呤片口服,每日一次;强的松片口服,每日一次。2例采用环孢素A胶囊口服,每日二次;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口服,每日二次;甲泼尼龙片口服,每日一次。2例采用他克莫司胶囊口服,每日二次;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口服,每日二次;甲泼尼龙片口服,每日1次。各免疫抑制剂的剂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者孕前6周左右改服硫唑嘌呤片。
二、结果
1、不同时间的血清肌酐变化:
所有患者孕前、孕期肌酐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产后近期移植肾功能均稳定。
2、母婴预后:
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高血压2例次,发生子痫前期1例次,发生轻度贫血4例次,发生胎膜早破1例次,发生早产2例次。所有患者均无发生新发蛋白尿、妊娠期糖尿病或尿路感染。7例次妊娠均为单活胎,自然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新生儿死亡、先天性畸形均未发生。其中5例次经阴道分娩,2例次行剖宫产,出生后均进行人工喂养。孕周32.00~39.30周,中位数为38.10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1330~3600g,中位数为2770g,男女比例3:4。2例次为早产。1例次为低出生体重儿,1例次新生儿有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目前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为4月,在学习及生活能力与同龄人比较未见明显差异。
三、讨论
1、妊娠并发症:
本次研究6例肾移植受者7次妊娠均成功分娩,其中最多的并发症为贫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与Olveira等报道的结果相似,但本次研究未见妊娠期糖尿病和尿路感染发生,可能与研究例数较少有关。
2、新生儿情况:
本次研究胎龄中位数为38.10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为2770g,高于Deshpande等报道平均胎龄35.6周、平均出生体重2420g。本次研究早产率(33.33%)高于我国一般人群的早产5%~15%。其中1例早产儿为低出生体重儿(1330g),与足月顺产相比,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增加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但本次研究无新生儿死亡。
3、分娩方式:
对于肾移植受者,为安全起见,国内学者一般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但国外学者多推荐行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只因产科原因而采用。本次研究除了1例次因社会因素,1例次因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外,其余5例次均行阴道分娩,这提示阴道分娩在肾移植受体仍可优先考虑。
4、新生儿喂养方式:
为了避免免疫抑制剂通过乳汁影响胎儿,母乳喂养不被推荐,本次研究中新生儿均采用人工喂养。
5、怀孕时机:
对于肾移植术后的怀孕时机,一般认为如果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对机会性感染风险较低,并且不使用致畸药物,可以在移植后1年尝试妊娠。也有人提出肾移植2年后妊娠不增加风险。本次研究所有移植受者均于肾移植术2年后妊娠。有1例患者妊娠为计划外妊娠,但发生于肾移植术后27个月,且孕前服用环孢素A胶囊+硫唑嘌呤片+强的松片抗排异。该患者在孕33.4周阴道分娩2500g新生儿,并未发现先天性畸形。
6、免疫抑制剂调整:
孕期女性使用霉酚酸酯的风险较高,应建议至少在受孕前6周停用。本次研究中服用吗替麦考酚酯胶囊者孕前6周左右改服硫唑嘌呤片,未发生先天性畸形。
总之,肾移植受体妊娠有望成功分娩,但同时存在较高风险,应由移植科医师和产科医生密切监测随访。
本文摘自于《肾移植术后6例7次妊娠病例分析》,仅供学习分享,完整准确内容请查阅原文。
原文作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晓琳、余剑琴、万晓洁、郑飞云(妇产科),李一夫(移植科)
原文来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11月 第1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