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胎毒」说到「新生儿护理」

作者:妈妈圈微报 10-09阅读:3885次

古籍援引:小儿初生……于儿未啼之时,令精巧妇女,轻指探儿口,挖去污血。随以甘草汤……然后看儿面色。若身面俱红,唇舌赤紫,知其必有胎毒,每日用盐茶,但不可太咸,以帛蘸洗其口,去粘涎,日须五六次。此法至神至异,世所不知。

盖儿之胎毒,藏于脾胃,口中多有粘涎,其马牙、鹅口、重舌、木舌,皆从此起。每日拭洗,则毒随涎去,病从何来?……倘胎毒重,直须洗过周岁方得……倘儿面唇淡瑩此为胎寒,不可用茶,惟以淡姜汤洗拭,每日一二次足矣。(《幼幼集成•卷一》)

胎毒是宝宝产后急性过敏重症,宝宝的疮疖、疥癣、痘疹等病统称胎毒。在古籍中有诸多论述,今日再看,对于新生宝宝的健康仍有一定的意义。

胎毒究竟是什么?

关于胎毒学说,自隋代《诸病源候论》起,历代皆有论述。胎毒,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如疮疖、疥癣、痘疹等。

《幼科概论》记载:凡初生婴儿,数月或周岁及两岁以内,头面环唇等处,忽生疮结,细如粟米粒,白脓头破裂即连成片,热胀痛痒不安,时时流出淡黄腥脓水。

附近的好皮肤,一经流出的黄脓水浸染,旋复成疮,初起在皮肤外间溃烂红肿,若不治则渐渐蔓延至肌肉表层,亦发淡红肿而溃烂,若治不得法,日久能由头面蔓延遍身,此即所谓胎毒。

古人认为,小儿体内有胎毒,就容易发生疾病。《幼科发挥》云:麻疹、水痘、疮疹、湿疹、丹毒、痈疖、口疮、胎黄、胎热,以及初生不乳、腹痛吐泻等均与胎毒有关。

因此,古代医家对胎毒十分重视。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详述了胎毒致病的危害,以及亲自治愈的案例,并指出,在产前孕期服药可预防胎毒之患。

根据古人的经验,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一些学者运用中医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取得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医胎毒学说以及祛毒的指导思想,在临床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中医对胎毒成因的解释

历代医家皆认为:

●◎孕妇恣食辛辣肥甘,可以酿成五脏热毒;

●◎孕母忧思郁怒太过,可致五志化火;

●◎父母淫欲之火,造成小儿胎毒;

●◎父母患淋病、梅毒等,也可遗热毒于胎儿;

●◎孕妇体质湿热或用药燥热而遗于胎儿;

●◎小儿出生,口中秽物下咽腹中成胎毒遗患(故剖宫产胎儿胎毒易发易感,无产道挤压故也)。

中医如何处理胎毒?

古代中医,对于小儿胎毒的预防处理有两种措施“拭口祛毒”和“服药祛毒”。小儿出生,先要拭口,即将口中污血秽物及时拭去,否则吸入咽下,会导致疾病。

初生拭口的方法较多,一般用干净软帛或纱布裹指,将小儿口中污物拭净。也可根据小儿体质之寒热,再加不同的药物煎汤拭口。

服药祛毒,民间和古籍都多有记载,现将常用之法简介于下,但必须由中医医生根据小儿体质及胎毒轻重选用:

●◎甘草法《备急千金要方》生甘草三克,浓煎取汁,用消毒纱布蘸药汁,令儿频频吮吸。或每次用滴管滴入两三滴,一日三五次。

●◎豆豉法(李东垣方)淡豆豉十克,浓煎取汁,频饮。脾胃虚弱者慎用。

●◎大黄法(经验方)生大黄3克,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儿口中。胎粪下后停服。

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们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染了毒气,出生之后若不除去,将来会引发许多疾病,如黄疸、湿疹、鹅口疮等,因此出生后要服用解胎毒的中药,如黄连、朱砂、牛黄、轻粉等。

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一概而论全部用胎毒来解释。同时,这些中药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

例如,黄连苦寒,可能损伤婴儿的脾胃部功能,影响消化、吸收;朱砂含有汞和硫黄,对婴儿有一定的毒性;牛黄是食草动物的胆石,味苦、性凉,不宜单味服用等等。

其他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建议

小儿初离母腹,如嫩草之芽,初生之苗。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全赖大人栽培调护,若稍有疏忽,极易患病,且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故小儿后天保健,尤为重要。总括起来,除拭口祛毒外还有断脐护脐、初生沐浴、襁褓衣着等几个方面。

●断脐护脐

脐带为胎儿之命蒂,断脐后的护理即护脐,是预防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措施。《幼科发挥》云:“三朝浴儿,当护其脐,毋使水渍入也。

脐落之后,当换包裙,勿使尿湿浸及脐中也,如此调护,则无脐风之病。”为防风冷伤脐,古人多用艾灸,或艾叶、棉布,或封脐散包裹脐部。总之,护脐之法不外乎注意脐部清洁、干燥和防风冷外袭三个方面的内容。

●初生沐浴

古代医家提倡初生即要沐浴,不仅可以祛除胎垢,开泄腠理,而且能滑利肌肤,流通血脉。为此,提出了三种沐浴法。

第一是新生沐浴。指初生后第一次沐浴,要求在婴儿降生前将水烧好,灌瓶备用,不犯生水。用时临时加温,并用猪胆汁一枚取汁入温水中。

以干净纱布蘸洗。《婴童类萃》云:儿初生,将猪胆汁洗浴,令肤细腻,且无疮疥。如无,用软绢轻轻洗之,其白垢自退。

第二是三朝浴儿。指降生后第三天的沐浴,俗称“洗三”。所用浴汤与初生沐浴不同,用桃枝、槐枝、桑枝、梅枝、柳枝熬水加猪胆汁洗浴。

《备急千金要方》认为本汤具有“解胎毒、辟疫疠、除邪气”等作用。民间也有用单味益母草煎汤沐浴,随各地风俗用法不同。

第三是日常浴儿。是指平时日常洗浴,一般不加任何药物,或只加少许食盐煮开候温备用。

以上沐浴,皆须注意:浴汤须冷热调和,冷热失当易令儿惊;不可久浴,冬则伤寒,夏则伤热;长须护脐,勿使浴水蘸湿。

●襁褓衣着

襁褓是指用棉布做成衣被来包裹婴儿,是我国传统的新生儿保暖方法。《证治准绳·幼科·小儿论》指出:“初生儿出腹,必须入襁褓,襁褓之道,必须得宜”。

襁褓衣着,要注意几个问题:避免过暖,也不可过寒。过暖则容易蕴热,并易汗出外感;过寒则易受风寒则有或咳或喘、或泄或痛。

襁褓以宽松柔软为佳,以免影响腠理开泄,小儿胸腹四肢运动。小儿襁褓还得勤换勤洗,常见日光,不能以衣被盖儿头。初生小儿,要特别注意固护囟门,以防风寒入脑。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