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朋友发给我一条消息,说:“你们这个行业,又被表扬了。儿科医生那么短缺,估计以后还会有很多医生受到表扬。不过,看来你们医生要钱,没有,要命,死了有可能会被宣传成典型。”
我打开他发给我的链接,这是人民日报的报道,一看题目就觉得很好笑:《含泪送别!八毛钱治好高烧的“不打针爷爷”,这才是医者仁心》。媒体对于这八毛钱就能够治好病的事情,怎么那么热衷呢?
我一下子想起了当年的八毛门事件。
2011年8月21日,深圳龙岗,出生仅3天的一个男婴因为腹胀,转入深圳市儿童医院,3天后,医院出具病情告知书,告知孩子有肠梗阻、小肠结肠炎,为先天性巨结肠。需要手术,手术费要数万。
孩子家长签字拒绝手术,8月24日带男婴到广州市儿童医院就诊。家长称接诊医生开了八毛钱的药,“孩子就治好了,能吃能拉”。家长责疑深圳市儿童医院过度医疗,要求医院撤销科主任,退还3900元住院费,赔偿10万元。深圳新闻网在2011年9月5日,未经调查,发表 《医院要做10万元手术最终8毛钱治愈》一文,众多全国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却没有一家媒体听取过医院方面说法,基本上都是一边倒地指责医院。网络上,网友排山倒海地责骂医院黑心赚钱。
事件随后引发全国性的医患信任危机,深圳市儿童医院多名阑尾炎患儿因“八毛门”事件影响,患儿家属拒做手术,导致阑尾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的严重后果,其他医院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2011年10月20日,患儿在武汉同济医院小儿外科被证实患先天性巨结肠,花费大约2万多元做手术后康复。此后,该家长公开道歉,深圳新闻网也迫于社会压力公开道歉,但是其他各大媒体,至今无人道歉。
时隔六年,中国媒体又一次掀起了“八毛药治病的热潮”,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是用捧医生的形式出现,采用的是捧杀的手段。
我们来看看原文报道:
媒体的原文报道
八毛钱治好高烧,不打针爷爷才是医者仁心。众多的文章转发者,宣泄着他们对医生的不满,看中的也是“八毛钱”,“不打针”“这才是医者仁心”。
真是这样吗?
我想请这些无知的记者和编辑们搞明白一件事情:发烧,并不是一个疾病的诊断,而是众多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已。有的发烧,不需要钱,不用药也会好,比如没有并发症的感冒发烧;有些发烧,别说八毛钱,就算8万元,也未必治疗得好,比如,脓毒血症合并脑膜炎导致的高烧。
文章报道中说胡医生行医50多年,坚持开药治疗,只为一名患儿进行过肌肉注射。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而且,从人民日报的文章的内容看,这个唯一打针的孩子,是一个休克的孩子。
稍微懂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休克病人,会有生命危险,抢救不得法或者不及时,会死人。休克病人的抢救,第一条就是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液扩充血容量,才能保证正常的血液灌注,维持心脑肺的功能,从而挽救人的生命。
人民日报说,胡医生为一个休克孩子进行了50年来的唯一一次肌肉注射,而不是输液治疗。休克孩子能够救得活,我表示怀疑。我绝对不相信这是一个顶级儿科专家坐的事情。媒体这是公然污蔑我们的儿科专家。
人民日报说他行医50年,只开药,不给孩子打针。这50年中,难道胡医生就没有遇见过重症病人吗?别的不说,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有些腹泻患儿,病情到了严重脱水出现休克的情况下,光吃药不输液,不死人才奇怪。我相信胡医生不会只开药不打针。这又是媒体在公然污蔑我们的儿科专家。
如果不打针“这才是医者仁心”,那么第一步,人民日报是不是建议把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儿科病房,儿科重症病房全部拆了才满意呢?重症儿科疾病,哪一个病人离得开打针和输液?第二步,把全国的儿科病房,儿科重症病房,全部取消了吧,他们对重症患儿的救治,哪个离得开打针和输液?
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成果之一,这种给药方式的出现,挽救了千千万万以前救不回来的重症病人。作为中国大陆有影响力的一家媒体,用“不打针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来妖魔化打针和输液,又为了什么呢?你们这种反科学的反智行为,不是在祸害医疗行业吗?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还说到了医生的收入问题。
人民日报报道截图
全国最顶级的儿科专家,退休工资加上返聘工资,相当于双工资待遇,一个月才5000元。胡医生愿意放弃更高的收入,这是他的权利,我一点也不怀疑他的艺术和医德和他的高风亮节。我相信,以他的专业素养,他也不会同意媒体这种报道。
我们医生,也是爹妈生,爹妈养,但我们开始做医生的时候,也要养活自己,也要养孩子,也要养父爹妈,这些都需要钱。普通人做医生,无非是做一个职业,服务大众,换取报酬,养活自己和家人。
一个年轻医生,奋斗几十年,成为了全国顶尖的儿科专家,即使在双工资的情况下,一个月的收入才5000元,在老同学中,是最穷的人,这样的职业,对于年轻人,有什么吸引力呢?一个顶尖的儿科医生专家这么穷,有关方面不应该感觉到惭愧吗?
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感到惭愧,还在津津乐道地宣传这种反人道的医生的清贫。他们正在用这种方式,来逼迫年轻医生不断改行,来祸害医疗行业。
两个星期前,我委托了一些年轻医生开展调查,调查的内容,就是基层医院,也就是各级区县乡医院里,年轻规培医生改行的情况。调查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从目前所知道的情况看,基层医疗机构,年轻医生改行的数量和比例,非常惊人。中国大陆年轻医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医生流失的最关键原因,就是没钱。
我们的年轻医生,需要参加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名义上,国家对规陪医生每年有3万左右的补贴,但是这个钱,根本就没有全部发到规培医生手上。雁过拔毛,发到他们手上的,少得可怜,说起来,都是血,都是泪。这些年轻的规培医生,规培三年,如果没有家庭的资助,恐怕自己吃饱穿暖都成问题,更别说这个年纪需要的恋爱结婚了。
我国台湾的住院医生,需要五年培训,从R1到R5。住院医师第一年,每个月可以领到月薪10万台币(相当于2万多人民币)。以后每年还要递增。内外妇儿急诊这五大科室,因为缺少医生,参加这五大科培训的,还可以额外领到每年12万台币的补贴。另外,台湾的工薪阶层,和我们江浙沪工薪阶层的收入,差不多。
美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美国联邦政府每年为参加培训的医师提供15万美元的资助,包括医师工资、福利、行医保险和带教工资。美国规培医生第一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
没有比较,没有伤害。
如果每一个医生,都只能是清心寡欲的穷人,也许会吸引一些圣人来学医,但是,吸引不了需要吃喝拉撒都要钱的芸芸众生来学医。顶级儿科专家很穷,是有关方面的耻辱。
歌颂全国顶级儿科专家很穷,只会吓退更多的有志青年来学医。媒体这是实实在在地在祸害医疗界。
这些日子,儿科医生短缺的矛盾,因为一场流感而暴露出来。其实,急诊科更加缺人。妇产科也很快就会出现医生荒,接下来,如果没有有效措施,全行业都会出现医生荒。天下无医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我呼吁,你们这些媒体人,笔下留情啊,请不要再祸害医疗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