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经常吐槽
奶奶/姥姥带娃,
会把娃换一种画风,
比如:
时尚咖位降低
肤色更“健康”
行为放飞自我
等等……
就连“立早姐姐”加的宝贝儿也逃不过:
然而,你知道吗,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来来,点击视频看看爷爷/姥爷是怎么教娃的:
如果你说这没什么,不就是口音嘛,大家都有的呀,毕竟不是每个地方都说普通话嘛!
这么说的人你一定是生活在自己家乡咯,而且居住地都没变过,那里的人口音都是一样的!
毕竟小编上海的大学同学说上海话和松江话很多不一样,稍微说快一点都听不懂啊!
小编的浙江同学会说3门语言!因为外婆和奶奶是不同城市的人,所以两家说的方言都不同,互相又不太听得懂……
然而你以为北方就好了吗?并不啊!城市里和郊区和农村还是有口音差别的哎!不至于说听不懂,但暴露身份呀!
那你说,这都是跟家人沟通没什么问题,那么,你觉得孩子上了幼儿园、上了小学还没什么问题吗?
“
老师指着茄子问,这是什么呀?
小朋友说,瘸子,七鱼约,瘸子。
老师指着螳螂问,这是什么呀?
小朋友说,到两(刀螂即螳螂)。
”
先不说有没有错,就说会不会引得哄堂大笑。
就你自己的经验,愿意在自己发言的时候经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吗?
你愿意看到老师一脸憋出内伤(甚至可能一脸嫌弃)看着你告诉你,那是方言,来,跟老师说普通话?
这件事本来并不是错的,但是会给小朋友带来很不好的体验,甚至留下阴影(不敢当众发言等)。
当然啦,也不是说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不能教孩子,但麻烦不要那么一本正经的……七鱼约子是什么鬼?
其实重点还是在父母啦,要让孩子区分出来“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就像混血小孩能区分爸爸妈妈语言的不同,从而分别用不同的语言去跟爸爸妈妈交流。
就像很多上海的小孩子跟爷爷奶奶说话的时候都是一口上海话,但是讲到学习、上课的内容多会用普通话。我们还经常说南方的小孩子从小就会“两门语言”~北方人真的羡慕不来……
除了因为方言、口音可能会被同学嘲笑或者孤立(校园暴力很大一部分是一种“排异”行为),还可能带来一些知识或者认知的迷惑哦!
就比如视频里的爷爷拼的“汉语拼音”……小编不晓得是不是有的方言有自己的拼音体系,但是,这样教完孩子没法好好学习认字了咋办?
如果“ie”不读“一叶”,而读“鱼约”,那非但“茄子”不是“茄子”是“瘸子”,“叶子”还成了“月子”;“节日”成了“绝日”……
大家都知道拼音的重要性,毕竟小时候认字靠它,长大了打字也靠它呀!以后坐办公室办公、发微信朋友圈秀恩爱肿么办?要等到以后智能方言语音识别吗?
再者,你知道带着方言味道的英语口语是多尴尬吗?毕竟大家以后都要学英语的嘛,如果读个单词说个句子都带着方言味,朗读课文的时候岂不是要笑掉大牙?
那么,怎么才能让宝宝们避免这种尴尬呢?
还是上面说的,让宝宝同时学习普通话嘛,当成两种语言去说就好了。其实各种方言都或多或少会影响一些普通话的发音,但是如果学好了普通话,方言的发音并不影响,还会更容易学习外语哦!
不用担心宝宝分不清楚,毕竟刚开始学说话的宝宝们就像“吸收能力”超强的海绵,可比大人们学东西要快的多啦!但学“偏”的速度也很快哦,可别等到偏离航线太多才想起纠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