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有多少父母能够与孩子好好说话?

作者:漫说健康 02-02阅读:4220次

当你听到孩子留学12年未回家,与父母决裂6年,

或许你会第一反应这孩子太无情了吧!

然而,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

或许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情感关系的确是一个永不过时、值得讨论的命题。

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北大毕业留学生发万字长文"痛诉"父母

今年34岁的王猛(化名)从小成绩优异,凭借着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身份,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称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却12年从未回家并且拉黑父母6年。最近王猛写下一封万字信,里面讲述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种种经历,控诉其父母的“罪行”,将这一切过错都是因父母的“过度关爱”成为罪魁祸首。

过度的控制,单纯环境限制了孩子社交能力

在这一封言辞激烈的15000余字中,可以看到王猛自己从小到大与父母之间的种种事情。在信中,王猛写道自己的内向、敏感、不善言辞的性格弱点,都是源自于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父母的过度关爱以及缺乏亲情,最终他没能树立足够的信心。

由于父亲经常在外出差,母亲负责照顾王猛的生活一切事宜。但王猛认为母亲一直倾向于将孩子关在家里,极度控制了王猛种种日常事宜,甚至从小到大几乎所有衣服都是父母包办,就包括在小学一二年级,老师要求学生必须穿短裤参加表演,但母亲不由分说让他穿起长裤。

成长的道路上,从未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

而王猛在高中毕业前,所有社交圈子都是生活的大院子里,就包括所交的朋友,都需要父母的认识、了解以及审批。王猛曾强烈要求在高中寄宿也都遭到父母的拒绝,本以为能考上北大就远离父母的“控制”,然而父母却要求王猛与北京的亲戚打电话,在孩子看来这已经不是照顾,而是一种“限制”。

王猛还多次强调自己在成长路途上从来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在他看来父母从来没有关心他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甚至他因不会剥鸡蛋而被他人嘲笑时,父母也没有选择保护和支持。最终,王猛选择出国读研后便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

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几乎没有任何缺陷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关系如此恶劣呢?

对于儿子的“万字决裂信”,父母也始终搞不懂为何儿子总揪着过去不放呢?明明自己培养的“正常”孩子,咋就这样呢?面对儿子的“决裂”,父母内心还是期待儿子能够回家,希望与儿子重新建立起亲密联系,也明白儿子性格与自己教育方式有差异。

当今的孩子,被父母养在“第三只笼子”里!

实际上,现在的孩子就像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父母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存物质和环境,但同时也控制孩子的一切。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在各行各业中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特质:输得起!然而我们现在教育,很多父母都只让孩子成功,不让他输。

你想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成功品质,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难道孩子不就是那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方向。

研究表明,父母对孩子控制欲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甚至负面影响堪比丧亲。

很多父母都常常把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子女成功是他们成功,子女失败是他们失败。但孩子长期在总重约束下变得自卑,过分苛求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压力增大,那么势必孩子就容易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对于这位留美学生控诉父母“过度关爱”,父母有过错,但孩子也得反思。实际上这也是两代人的“悲剧”,一家人悲剧。这种类型的父母,或许我们似曾相识,但与其谴责追问,不如试着谅解;与其批判过去,不如引导未来。

小康医生认为,关系决裂并非是最佳选择,对抗不如对话。亲情的冰块,时间最终也能消融。愿世间那些为人父母者,也应该明白孩子并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越控制越疏远,不如试着让孩子自己行走人生,学会尊重,也学会自由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