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元宵节是什么?”
“……乖,去问妈妈……爸爸现在有点忙”
“妈妈,元宵节是什么?”
“(⊙o⊙)…元宵节,嗯,就是要吃汤圆儿的节日?”
……
为了缓解如上述对话中的尴尬,眼看着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就在眼前了。爸爸妈妈们不妨现在抱抱佛脚,等到宝宝问起的时候,还可以这么跟他们解释一番:
一、元宵节
1、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汉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元宵节的习俗
作为主流民族,汉族的元宵节习俗有:到处张灯结彩,吃元宵(北元宵、南汤圆),看花灯,猜灯谜等等。其他少数民族在此基础上更是加上了本民族的特色,比如白族的耍龙、舞狮, “金花歌舞队”大闹元宵; 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在台湾,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现在,有孩子的家庭,这一天也可以是家庭日。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们在家做元宵、做兔子灯。晚上,可以全家坐在一起,玩元宵节诗词接龙。这样既传承了历史,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Tips:3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适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不测。
三、关于元宵节的冷知识
除了了解正常的习俗外,还有很多冷知识也是丰富孩子们知识库的好素材。
1、传统情人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流芳百世的情诗原本就是写在上元节的这天!在这天,很多年轻的情侣们会一起出门赏花灯、猜灯谜,享受甜蜜共处;没有对象的,说不定也会在灯火阑珊处遇见心仪的那人。所以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真正是极对的呢。
2、中国的万圣节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剧里面看到过某个怦然心动的场景:男女主,在灯火阑珊的街头,分别戴着个奇特的面具,面具后的人儿早就红了脸颊……旁白还会说上一句“传说上元节这天……”。所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是西方无法比拟的呀。
3、正大光明的偷
有点类似于“摸秋”,在元宵节这天,男女老少们吃饱了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到处“偷菜”了,但偷的原则是“本族的不偷,同性的不偷,偷的数量不在多在巧(寓意好的菜)”,那场面相信是现代的手机农场不能匹配的。不过,一些少数民族的“偷青”活动,可是预示着美好爱情的哟。如果男孩儿对一个女孩儿有意思,那么就去她们的田地里偷一把菜,并且回家告诉妈妈,然后请媒人去求娶。
4、元宵节举国放假
这一传统怎么就不能好好的传承下来呢?要知道元宵节这一天,在古代都是举国同庆,是要放假的,还是带薪。汉朝1天,唐朝3天,宋朝5天,到了大清朝都是直接10天!之前的人大代表提过,但为啥没通过?
5、元宵不是汤圆
真正能代表古代的元宵是“摇出来”的,并不是像汤圆一样“包出来”的。传统的元宵是把馅料制作成小方块,然后放在糯米面里面摇啊摇,裹上面粉,表面是干的。
6、对骂
在某些地区,在元宵节这一天,有“对骂”的习俗。大家吃完饭,搬个板凳,优哉游哉的坐在家门口,逮谁就开骂,将平日里的怨气怒气统统发泄出来,被骂的还不能还口!你说要是这一习俗广泛流传到现在,那指不定街道、村道会变成什么样儿呢。
7、吃生菜、面条表吉祥
广东一带对于吉祥这方面一向比较看重,所以在元宵节的时候很多地方有吃生菜的传统,生菜谐音“生财”;生菜这个还有点谐音,那面条呢?在江北地区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旺明年”,所以看似不相关的面条也尽是吉祥之气。
最后再给大家个冷知识,你知道一个人一口最多吃几个元宵么?答案是6个,因为多了肯定会被噎到! 不然,你放下手机去试试?
家有宝宝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图片源自网络。
家有宝宝,接地气的科学孕产育儿经,关注我们,一起做快乐孕妈妈,一起分享养育道路上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