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强迫宝宝脱纸尿裤,尊重宝宝自然发育!

作者:营养师妈妈蓝弧 03-19阅读:3770次

前两天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如厕训练”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变得特别重要,似乎越早脱掉纸尿裤,就越是值得骄傲的事,越晚就越“丢人”。

可是你们却忘记了,“自主如厕”是到了一定年龄就一定会具备的能力,跟说话、走路一样,迟早都会,不同宝宝发育有早有晚,非常正常。借用伊能静的一句话:迟早都会有的事,为什么要急着逼宝宝?

有“攀比”就会有“压力”,看着别人家宝宝都可以不再用纸尿裤,自己宝宝连“尿尿”都还不会表达,心里就特别着急,想尽办法“逼迫”宝宝尽快学会自主便尿。

但是孩子如厕条件还不成熟,不论你怎么着急怎么引导,也不会变的快一点,结果就是经常尿裤子。

尿裤子孩子自己不舒服,更会加重大人的情绪,有时候忍不住对宝宝责备吼骂,宝宝受到大人情绪的感染,产生心理负担,会不知所措,害怕无助,后面很可能出现憋尿、频繁尿床的情况,对大人小孩都是煎熬

。宝宝还无法感知自己排尿排便的感觉,就脱掉纸尿裤,这种“强迫性”的如厕训练,非但没效果,反而可能延长宝宝“自主如厕”的时间。前不久就有台湾的新闻报道:

过早让宝宝戒掉纸尿裤,恐伤肾功能,有加重便秘、尿路感染的隐患,引导不当还会造成心理伤害。

强迫性“如厕训练”是根本没有效果,因为宝宝尿道和肛门括约肌还未发育成熟。那是不是应该一直穿着纸尿裤等待宝宝某天主动要求便尿呢?

当然不是!如果完全不管,有的孩子还真到4.5岁还不会自己上厕所的。

如厕,与其说“训练”,不如说“引导”,更合理一点,而且这个引导,应该在一切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去适度去做,这个过程越自然越好。

一定要说个时间的话,一般来说,宝宝膀胱3岁左右发育成熟,3岁左右学会独立如厕属很正常,女孩会比男孩稍早一些。

但是2岁以后,就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引导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还不到时候就耐心等待,平时多观察。可以进行“如厕引导”的基础应该是:

1、能听懂大人指令;

2、有固定的排便规律;

3、会表达“要尿尿”“要大便”的意愿;

4、能自己穿脱裤子;

5、会拉扯不舒服的纸尿裤;

6、能模仿大人上厕所的样子,至少愿意坐在马桶上;

最好以上同时满足,至少要能满足1.2.3时,可以开始尝试适度的引导了。

原因是:

1、能听懂大人指令,日常简单的指令是可以听懂的,比如吃饭、洗澡、洗手时会懂得配合,那么才能明白如厕的指令,比如“脱裤子”,“坐马桶”,不管是不是愿意“听从指令”,至少要能“听得懂”,这是基础;

2、有固定的排便规律,说明宝宝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已经有了一定的控制力,可以储存屎尿,而不是一有压力就“直喷而出”了,一般一岁半以内是没办法进行“如厕训练”的,因为孩子自己控制不了;

3、如果想要拉屎拉尿了,会懂得先告诉大人,说明不仅括约肌有了一定的控制力,自己也有了排便意识,此时需要大人的协助,再引导就变的自然而然了。

或者虽然没有直接表达,但是从宝宝的表情、动作大人可以很清楚知道这是宝宝要排便了,也是不错的时机。

那些标题为:“只用一个方法,让宝宝一天就学会自主如厕”“七天完全脱掉纸尿裤”之类的文章,没有啥意义,宝宝能不能脱掉纸尿裤,看的是宝宝自己的意愿和如厕的生理条件。

条件成熟,也许半天就学会,条件不成熟,不管多牛的方法都不能让宝宝“一天学会自主如厕”的!

“如厕引导”的一些小建议:

1、当宝宝能通懂指令,但是就不听从“如厕”指令时,可以买一些有趣的如厕绘本,读给宝宝听,平时不断重复“如果宝宝感觉肚子挤挤的,就是要尿尿了,尿尿先告诉妈妈哦”、“宝宝要拉臭臭了就去坐马桶”之类的话;

说这些话最好语气自然,不带情绪和责任,让宝宝慢慢接受需要自己如厕这件事;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宝宝如厕的器具,那就是马桶了,准备一个可爱高颜值的马桶,先让宝宝愿意坐马桶,再让宝宝建立起有“有便意了就坐马桶”联系,如厕就能顺利的多;

3、宝宝有“模仿”的天性,大人上厕所时,可让宝宝在旁边看,自己放慢动作,边做动作边解读;

不过大人的动作对宝宝来说有一定距离感,最好是找已经会自主如厕的其他小朋友,在宝宝面前“表演如厕”,经常看就会学着模仿了;

4、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引导大便,再引导小便;先脱白天的纸尿裤,再脱晚上的纸尿裤;

5、做好受挫的心理准备,引导不顺是很正常的,控制好情绪,永远给宝宝鼓励,即使尿裤子了,也用平常心对待,可以对宝宝说:“宝贝你尿到地板上啦,没关系,我们来一起把它擦干净,妈妈希望下次宝宝可以提前告诉妈妈哦,妈妈带你去找马桶哦。”对于“如厕训练”,我的原则是:“晚训练比早训练好”。

欲速则不达,放轻松点,即使多用一年的纸尿裤,又能怎么样呢!没有听说过,谁家早早学会如厕将来就更优秀,或者晚学会如厕就说明身体发育不健全,18岁以后,谁还记得自己几岁学会如厕的呢。

回到一开始那位宝妈的问题,其实她目前最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焦虑,观察宝宝是否达到如厕的条件,如果没有,那么再等等何妨。

我特别能理解这种心情,宸宝曾经不会爬也让我纠结了一阵,他在一岁三个月学会走路之前,是一点都不会爬的,怎么教导都不行,后来索性不管了,突然有一天发现,他已经各种“匍匐爬”“狗爬”“螃蟹爬”切换自如拉。等他的四肢力量发育到一定程度,懂得了如何协调四肢,会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还不会爬的时候,总是担心,会不会协调能力不行,会不会智力发育落后,而看现在爬的这么好,曾经的“不会爬”完全没有对现在造成任何影响,就对以前的担忧呲之以鼻了。

很多时候家长需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障碍,其实等孩子大了, 再回头看曾经的焦虑,真的不算什么。

作者:蓝弧,育儿营养师,专注宝宝科学喂养和疾病的辅助调理(微信公众号:蓝弧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