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行的这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靠谱吗?

作者:温州市市场监管 04-03阅读:4341次

春光正好

花粉、柳絮

漫天飞舞

过敏体质人群和

自身免疫力较低人群

易发过敏性鼻炎

民间一直流行着一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

他们真的有效吗?

这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偏方靠谱吗?

盐水洗鼻

用盐水洗鼻这个方法可以用,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中耳炎患者不建议用。

盐水洗鼻是由清水洗鼻发展而来,原理是通过盐水的消炎杀菌作用,清除鼻腔内部,甚至是鼻窦内聚集的大量过敏原、细菌、病毒和脓涕,给鼻腔一个干净清爽的环境,以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但盐水洗鼻必须注意几点。

1.建议使用接近体温约37℃的温盐水,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

2.生理盐水的调配法为1000毫升的温开水兑9克的食用高级非碘盐(即浓度为0.9%的盐开水)。

3.必须选用食用高级非碘盐或生理盐水。

蒜汁滴入鼻孔

大蒜含有大蒜素,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但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上没有这样的说法。

同时,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刺激性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不建议使用。

蜂毒法

网上有一种偏方名为蜂毒法,即用蜜蜂蛰穴位,据说蜂毒中含有抗过敏物质,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

其实,蜂毒里含有异体蛋白,是自然界当中最容易引起过敏的一类物质,有人吃肉、鸡蛋以及喝牛奶过敏,就是这些食物所含的异体蛋白所致,这类患者如果被蜜蜂蛰这一下,很有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尝试,此法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角度来说都没有任何科学道理。

按摩眼眶

按摩眼眶并不能治疗过敏性鼻炎。不过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塞,有时会感觉头痛、头昏,按摩眼眶,可能会使头痛、头昏的症状缓解,但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并没有效果。

用冷水洗鼻子

可以洗鼻腔比较靠外的部位,让鼻子对温度的适应性提高,不过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意义不大,对因温度变化而出现的血管舒缩性鼻炎或许好些。

用白萝卜煮水,吸蒸汽

从口咽鼻腔吸入蒸汽,可以促进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这种方法没什么坏处,但也没什么治疗意义。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根源在于过敏原,而非温度变化。

提醒:

很多偏方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因为个人体质不一样,一般来说大家对水、氧气、二氧化碳这些常见物质不过敏,但是其他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尤其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人,轻易尝试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加重。

国内外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专业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也很多,而偏方没有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缺乏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何预防、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回避

尽量脱离环境中的过敏原,如果是花粉过敏,在花粉季要减少户外活动,关闭门窗,出门佩戴口罩和防风眼罩,从室外进入室内进行鼻腔冲洗。

如果是尘螨过敏,需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织物勤洗勤换,对被褥进行高温暴晒,也可使用除螨吸尘器等,尽量避免在图书馆、面粉厂等高危环境中工作。

药物治疗

如果进行了过敏原回避还有明显的症状,就要接受药物治疗。

根据国内过敏性鼻炎临床指南推荐,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有鼻喷激素、二代口服抗组胺药、鼻喷抗组胺药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四种。

免疫治疗,也称脱敏治疗

目前有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两种,即打脱敏针和舌下使用滴剂。

免疫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患者,最好是单一尘螨的过敏,皮下免疫适用于5岁以上人群,舌下免疫适用于3岁以上人群。

但是,以下患者不能进行免疫治疗:伴严重或未控制的哮喘、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使用β受体拮抗剂或ACEI治疗、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免疫性疾病、严重的心理障碍、恶性肿瘤、妊娠期。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不能改变疾病进程,只适用于药物控制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明显解剖结构异常的患者。

治疗分为两类手术:一是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的手术,如下鼻甲成形术和鼻中隔矫正术;二是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的手术,如翼管神经切断和鼻后神经切断术。

勿把过敏性鼻炎当感冒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有时还伴有刺激性干咳,所以和感冒难以区别。

辨别感冒和鼻炎可以从以下4个要点来区分。

一、打喷嚏:感冒虽然会打喷嚏,但次数并不多,更不会有连续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情况,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有的人甚至会一天打30个以上的喷嚏。

二、流清鼻涕:从感冒伴随的症状来看,流清水鼻涕一般出现在感冒初期,而且流量并不会很多。而过敏性鼻炎恰恰相反,伴随着打喷嚏的同时,大量的鼻涕会倾泻而下。

三、鼻堵塞: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是长时间的鼻塞,不是鼻痒。不过,如果是患上了过敏性鼻炎,不仅会出现鼻塞,鼻腔与咽喉部位还会非常痒。鼻痒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眼、耳、咽喉、硬腭等多处发痒,出现嗅觉减退。

四、其他症状:在感冒的同时,一定还会并发一些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而过敏性鼻炎由于是人鼻黏膜对某种物质产生的免疫变态反应,因此发作时通常不会出现以上全身症状。

来源 | 食药舆情

周周互动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

我们将

每周精选

部分精彩留言

送出定制礼品

转发朋友圈获赞截图发送后台

也有机会中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