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致95人死亡! 这种病东莞正处于高发期,快通知身边的家长!

作者:莞易网sh 04-05阅读:3387次

“清明小长假”

终于来啦

今天是清明假的第一天

大家是不是跟小编一样

既激动又兴奋啊

但是别高兴得太早了

因为小编要带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4月份开始

细菌、病毒会特别活跃

孩子们随时容易感染

各位家长们4月份要注意这几种疾病

赶紧随小编看看吧

手足口病

东莞疾控发布消息,当下“手足口病”要特别关注。因为“手足口病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去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192.96万例,死亡95例

东莞也曾发生过因手足口病死亡的案例。2009年~2014年东莞共报告手足口病17 .6万例,其中19人死亡病例超九成都是5岁以下儿童,其中1岁左右儿童最容易感染,而且男童多于女童。

关注原因:

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

重点人群:

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提醒:

近年来全国手足口病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重症和死亡呈下降趋势,报告发病、重症和死亡呈隔年高发特征。

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儿童,死亡主要集中在3岁及以下儿童。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多种血清型共同循环引起,重症和死亡病例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为主。

根据隔年高发的特征,

预计今年手足口病,

整体流行强度将高于2017年,

今年的情况将不容乐观!

感染后的症状:

手足口病有1-10天的潜伏期,大部分家长只有当孩子的手心、脚心、口腔出现疱疹了才会意识到孩子可能患上了手足口病,其实,手足口病是有早期信号的,家长可以注意一下。

手足口病最大特点,跟它疾病的名字相辅相成,就是孩子的手、脚、口腔出现一些疱疹

预防措施:

1、勤洗手。宝宝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擦干。家长们在接触宝宝前、替宝宝更换尿布、处理宝宝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后,也要洗手。

2、吃熟食。不要吃生冷或半生不熟的食物,确保食物安全。

3、喝开水。不喝生水,多喝开水,促进新陈代谢。

4、常通风。不仅室内居室要勤开窗通风,而且不要到人员复杂、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去,避免从空气飞沫中感染病毒。

5、晒衣被。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宝宝的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更应该每周清洗;宝宝的尿布、毛巾、衣物、被褥也要经常换洗和晾晒。

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流行性腮腺炎潜伏期14至28天,多见于5~9岁儿童,15岁以上人群发生并发症的机会更高,并发症主要有睾丸炎、乳腺炎、卵巢炎、脑膜脑炎、胰腺炎、耳聋等。

重点人群:

既往未患该病或未接种相应疫苗的儿童,特别是6~14岁儿童。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偶有在接种后1周发生腮腺炎者。

麻疹

关注原因:

麻疹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患者出疹前后4天的口、咽、鼻、眼结膜及气管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患者发病前驱期的发热、咳嗽等症状易被误认为感冒,部分患者可并发肺炎甚至脑炎。

重点人群:

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无麻疹患病史的人群,特别是儿童。

预防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接触者检疫3周,曾接受被动免疫者检疫4周。

(二) 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三)增强人群免疫力

1、主动免疫: 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月龄初种,7岁时复种。应急接种时,最好在麻疹流行季节前1个月。接种12日后产生抗体。

2、被动免疫:年幼、体弱患病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可有保护作用。6日后注射后可减轻症状。有效期3~8周。常用的制剂是丙种球蛋白。

东莞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注意孩子们的卫生习惯

避免感染这些病疾!

来源:东莞时报、我们的东莞、莞易网综合整理

东莞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