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粉丝群里大家讨论了一些家长对孩子常用的威胁语句:“你再不乖,妈妈就不要你了!”;“你再哭,奶奶就不喜欢你了”;“你再生气,就让大灰狼来把你抓走吃掉”……
这种威胁式育儿确实并不少见,很多家长和孩子说“不要你”了,通常是在生气的时候,希望通过“吓吓”孩子,让他们乖乖听话。
如果只看当下的结果,有效吗?很可能是有的。
因为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们全身心依赖的人,父母拿孩子赖以生存的最最重要的东西去吓他们,幼小的孩子当然会当真,当然会害怕。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什么呢?
是孩子安全感的严重受损和缺失。孩子在婴幼儿阶段是形成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他们会形成安全型的依恋,这种安全型的依恋也是孩子向外探索的“安全基地”。
反之,当孩子的亲子依赖是不安全类型的,他们会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出现退缩行为,而这种退缩又非常可能得到来自父母的斥责甚至嘲笑……滚雪球式的积累,到青春期的时候,父母就会开始抱怨:孩子太叛逆,和父母对着来,动不动离家出走……
为什么父母会这么做呢?
经常这么告诉孩子“不要你”了的父母,首先其实并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平等的个体去尊重,利用孩子和自己之间的力量(身体力量以及精神力量)的差距来“控制孩子”。
另一方面,我们的育儿行为其实很容易被效果强化。恐吓惩罚非常容易表现出即时效果,而且操作还简单。当父母发现我说一句“不要你了”,孩子就吓得立刻“听话”,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这种“效果”其实在无形中强化了父母的恐吓行为。于是,下次当孩子没有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时,恐吓自然而然又出现,反复循环……
孩子可能听到“妈妈不要你了”这几个字,还发生在另一种情况下:父母以外的人对孩子所谓的“开玩笑”。
有邻居逗弄家里刚添了小宝宝的孩子:“你妈妈因为不喜欢你才生弟弟的,你来做阿姨的孩子吧?妈妈不想要你了!”而更糟糕的是,往往这些人在逗弄的时候,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周围一群“帮凶”,孩子的内心恐慌可想而知。
说的重一点,其实靠吓唬孩子来取乐的人,其实是很无能的表现。吓唬孩子,看着孩子哭闹害怕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感和心理快感,对孩子的内心进行践踏伤害,这样能说明什么呢?很幽默?还是很能干?
有些妈妈会碍于亲戚邻里的关系,对此不做制止,而有的妈妈对此提出抗议,人家还振振有词:“喜欢你家孩子才逗她呢,要不要这么较真啊?小孩子嘛,逗一下有什么关系……”
有家长笑言,应该对这样的人说:“你老公/老婆看不上你,不要你了”。如果对方生气,再回应他/她:“和你开玩笑嘛,把你当朋友才和你开玩笑呢……”
虽然是笑言,但是咱们做父母的确实要注意,除了自己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当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也要进行制止,不要因为“面子”而默不作声。
【作者介绍】
徐桂凤: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与障碍中心,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咨询及指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评估、咨询及治疗、家庭亲子关系咨询及指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