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建设“健康广西”
努力打造“健康青秀”
让健康陪伴儿童幸福成长
如今手足口病高发期
预防手足口病流行病
让宝宝健康成长
从你我做起
1
严格晨午检,把好预防关
在幼儿园保健医生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对幼儿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如果是身体健康的孩子,保健医生会发放绿色的卡片;如果出现咽部发红、舌苔黄厚腻、生病后返园等孩子则发放红色的晨检牌,需要教师在园一日观察中加强护理,使孩子尽快调整好身体状况。
2
坚持勤消毒,减少传染源
使用合适的香皂或洗手液,加上正确的洗手方式,可有效清除附着在皮肤上的病原微生物,对预防降低手足口病起到重要作用。
3
教育勤洗手,养成好习惯
每天都严格按照卫生消毒要求,保障我们孩子的生活游戏环境的整洁干净。定期清洗消毒孩子们的玩具,卫生用品及餐具等,保持室内通风。每餐前按清(清水擦一遍桌子)→消(消毒水擦一遍并保留15分钟)→清(再清水擦桌子),细菌病毒跑光光啦。
4
物品做标记,避免乱混用
每位幼儿的个人物品都贴上标识,如水瓶,毛巾等,避免混用而造成交叉感染。
5
运动加饮食,提高免疫力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孩子精心编制科学均衡的花样食谱,以保证孩子的每日营养摄入。运用中医保健原理,根据季节变化每天配制健康饮品,供每位幼儿和教师饮用,适时调理肠胃功能和提高免疫力。
6
宣传形式多,意识提高快
通过健康青秀微信平台,LED宣传栏,卫生计生宣传栏进行预防疾病的宣传,幼儿园保健医生到班级对宝宝们开展卫生保健知识宣教,看小朋友们听的多认真!
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幼儿园除了做好幼儿的日常教育及管理,还利用宣传栏、健康青秀微信平台或“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哪些症状要注意?
1.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部分病例无热。
2. 宝宝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3. 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泡,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4. 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疱,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5.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患儿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洗手!洗手!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孩子饭前饭后、外出回家后、便后、接触钱币、接触病人后等等…都要让孩子用流动清水和洗手液或者香皂洗手,但是不能随随便便用清水洗洗哦,要认真洗干净!
2.喝开水!吃熟食!
不要以为“多喝开水”是家常话,其实它还是有非常大作用的,一定要让孩子多喝开水。所谓“病从口入”,入口的东西也要多加注意,不要让孩子吃半生不熟或者不干净的食物,要吃熟食。
3.常通风,少拥挤!
流行季节,室内要保持良好通风,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勤消毒,多晾晒!
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衣物及床上用品定期到太阳下暴晒6H,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
让我们通过儿歌,一起再来复习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吧!
《预防手足口病》儿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手足口病要防治。
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不要吃。
勤洗澡来勤换衣,人多不去凑热闹。
多喝水,休息好,多锻炼,身体好。
大病小病都赶跑,快乐健康最重要。
温馨提示:
患儿居家治疗隔离期间,爸爸妈妈们要密切监护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立即送到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7天,病程一般为7--10天,一般痊愈后良好,无后遗症。在此期间,宝宝需要在家休息,基本上病后一周以后传染性就逐渐降低了。
症状消失7天后,带宝宝到医院复诊并开具疾病痊愈证明,宝宝就可以上幼儿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