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踩到宝宝用药的禁区,不仅“坑娃”还遭罪呐~

作者:婴儿辅食小百科 05-26阅读:4547次

孩子不好好吃药,我有法儿,把药溶在牛奶或者糖水里,立马就喝了。

俺孩儿突然拉肚子,我看说明书上成人吃一片,隔壁邻居说给小孩儿吃四分之一片就可以了。

可算不发烧啦,那就直接停药吧。

前段时间我听说给孩子补充维生素好,我也给俺家妞妞买一瓶吃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上述情况每个家庭都会出现,但是这样做真的对吗?究竟应该怎么给儿童用药呢?

在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多达成人的4倍!儿童用药安全令人堪忧。3500多种常用药仅60种儿童专用,我国每年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致聋!

为何婴幼儿用药安全受到威胁?

第一个原因就是儿童药品的研发成本接近成人药的两倍,研发风险大,而且儿童药生产的厂家较少,加上绝大多数父母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临床受试者,这也加大了临床试验的难度,导致儿童药品研发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疾病患儿无药可用,或者成人药儿童用,从而增加了儿童用药安全的风险。

第二个原因就是一些传统的、经典的好药,它的剂型都是散剂,但是因为口味苦,孩子大多不愿意吃,而且有些需要用水混合,也不方便给孩子服用。

第三个原因就是家长对于婴幼儿用药意识不足,缺乏常识,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安全用药。

婴幼儿用药小常识

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生理特点。比如说,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各系统器官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与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而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以常用的抗菌药物为例:

氨基糖苷类因耳毒性及肾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四环素类8岁以下儿童禁用;

喹诺酮类18岁以下不宜使用;

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期间,由于磺胺类药物可致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变化。由于新生儿和儿童多见脑性核黄疸,因此,此类药物禁用于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婴儿。

对于抗真菌药物:

酮康唑不宜用于2岁以下儿童;

氟康唑不推荐用于6个月以下婴儿;

伊曲康唑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

伏立康唑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患者;

卡泊芬净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儿童。

婴幼儿喂药的原则

不同阶段的给药途径也很讲究:

①对于新生儿(0-28天),静脉注射药效相对更可靠,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吸收较差,且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滴眼剂、滴鼻剂等会因透皮吸收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口服药物吸收差异较大!

②对于婴幼儿,给药宜用液体制剂,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给药方式。

③对于危重患儿,静脉注射用药可以迅速起效。

特别提醒

1岁以内的宝宝有部分仍有生理性反流,即吃奶后容易吐奶。对于这样的宝宝喂药后注意要竖抱,避免宝宝把药吐出后、再呛入气管。喂药后至少要观察10分钟。

很多家长都吐槽说给1-2岁的宝宝喂药最难,他们不像“小时候”那么乖了,但又没有大到可以和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他们乖乖吃药的地步。这时许多家长就会网购一些所谓的喂药“利器”,如针筒、喂药器。小康君在这里要提醒各位粑粑麻麻,使用这些“利器”喂药可以,但要一定要注意药物推送要慢,年龄越小的宝宝吞咽速度越慢,药物推送时就要更慢,否则宝宝很可能会因为吞咽不及时而吐出药物或引起呛咳。

如何让宝宝轻松吃药

1

条件反射法

通常半岁以内的小宝宝味觉发育不够完善,对各种味道(包括苦味在内)并不敏感,给宝宝喂药可用小勺子或滴管将药液顺利送入宝宝口中。如果不顺利,可考虑条件反射法,就是近距离的吹气使宝宝产生张嘴、吞咽等系列条件反射,然后家长便可利用这些反射时机,将药匙或滴管轻轻放入宝宝口中,但是要注意安全。

2

投其所好法

宝宝的味觉发育逐渐完善后,对苦、涩或有异味的药物会比较敏感,宝宝吃过一匙苦药之后是不肯再吃的。为了避免因药物的味道而影响服药,爸妈最好在药品选择上就早做准备,选用味道好的儿科用药如甜的糖浆、有水果味的咀嚼片或含片等,让宝宝能顺利吃药达到治疗的目的。

3

榜样引导法

对一岁以上稍微大一点的宝宝,有了一定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我们用一个鲜活的榜样,让榜样带给他无穷的力量,这样的方式通常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你还可以说:“没关系的,这个药是有点苦,但是妈妈都不怕,来,先看妈妈吃一点了。”你甚至可以自己先尝一点,做出或者享受或者有点痛苦的夸张表情,帮助宝宝克服心理障碍,让宝宝明白吃药不仅是可以让身体早日恢复,还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勇敢、受人喜欢的人。

4

趣味吸引法

搬出宝宝最喜欢的玩具,然后假借XX生病了,告诉孩子只有吃药XX才能好起来,让我们一起帮助XX身体早日康复起来。

其实就是通过孩子的善良与同情心,在这样充满童趣的语言里,把宝宝的感受描述出来,让宝宝的想法因此生产积极的变化。

- End -

婴儿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