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名中医育儿师,我会坚持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关于育儿疾病类知识的调理方以及各种带娃存在的误区。
祖国中医医学有其独特的育儿方法,尤其以古人所倡导的“养子十法”,精辟科学地总结出养育宝贝的实用经典,值得我们借鉴。
1.背要暖
俗话说:“要欲宝贝安,三分饥和寒”,一语道破育儿的真谛。宝贝衣着要适宜,既要保暖又不宜穿着过多,不使其忽冷忽热,从而护卫阳气,少生疾病。
在护理宝贝时,尤其要注意其背部的保暖,因为人体背脊有许多腧穴,都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尤以肺俞穴若受风寒侵袭,就会损伤肺经,使人毛孔闭合留邪,导致宝贝出现咳嗽、喷嚏、流鼻涕、发热、呕吐等感冒症状。所以,如果宝贝玩耍后出汗多,一定要及时擦去汗液并更换浸湿的内衣,以防受凉,引发感冒。
2.肚要暖
俗话说,“肚无热肚”。平时我们摸小宝贝的腹部时,大多是发凉的感觉。人的腹部是胃肠等消化器官所在地,胃肠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胃生性喜热,热才能消化食物,营养吸收宝贝才能不断生长发育。
3.足要暖
宝贝穿衣不需要太多,只需要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一定要保证宝贝的双脚暖和,因为脚部受凉宝贝就会生病。双足为阳明胃经之所在,所以寒从脚下起。一旦受寒就会出现尿频、尿床、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宝贝脏腑脆弱,元气易虚,通过温暖足底,可以促进手脚等肢体的末端经络运行和气血循环,增进宝贝的抵抗力。
4.头要凉
古人历来强调宝贝的额头、心胸等部位宜凉。但中医认为头为六阳之会,所以头易热,也就是容易生病。头若热,则发烧生病或囟颅肿起,所以要注意保持宝贝的头部凉爽。
5.心胸要凉
宝贝的前胸内有心脏和双肺,生理代谢旺盛。从中医理论认为,心属内火,若受外部邪热所伤,容易引发不适。轻者则口干舌燥,面红耳赤;重则啼叫惊掣。所以,宝贝的心胸部位凉为宜。
6.要勿令见非常之物:因为小儿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神气未定,易受外界惊吓而引起抽搐。
7.脾胃要温:因小儿脾胃喜温而恶寒,在患儿用药时要多用温性的药,少用寒凉的药物。
8.儿啼未定,勿使饮乳:小儿哭闹时,常有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常会引起腹胀呕逆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小儿安静时吃奶。
9.勿服轻粉、朱砂:轻粉、朱砂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冷,易伤身体。
10.一周之内宜少洗浴:指小儿出生的第一周,不宜多次洗浴,中医认为新生儿如草木之新芽,未经寒暑娇嫩软弱。故不可频频洗浴,恐温热之气郁蒸不散。
实际上民间很多老人家在照顾小孩上都有着一些很好的方法,年轻的父母们可多向他们请教
像什么睡觉打呼噜,踢被子等小动作不断,早起口臭严重,总是反复反复拉肚子,咳嗽,而且咳嗽总是有痰,拉的大便是绿色的,总是不爱吃饭,挑食盗汗等等,方法都很简单,不怎么需要动脑子就能看懂的方法,而且材料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
家长问时可以将宝宝舌苔照,喂养情况,详细症状表现给我 zcmj168168 就能根据宝宝体质情况,告诉合适的护理方法哦。
同为父母深知带小孩不易,不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