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很多家庭在夏天都会常备“蚊香液”,有些产品无色无味无香,家长稍不留神,正处在口欲期的好奇宝宝,就可能拧开喝一口,后果不堪设想……
家住东莞市的一位19个月大的小宝宝趁大人不注意,偷偷拿起放在地上的“蚊香液”瓶,拧开盖子喝了一口(约10ml),短时间便出现了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中毒症状。
幸好,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医,在经过了医护人员近3小时的救治,终于从“死神”手中把孩子拉了回来。
这类事件常常报道,但仍屡有发生。
作为家长,孩子出意外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在和宝宝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真的应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将能预见的、一切有危险的东西,都尽量放到宝宝不能触及的地方。毕竟,孩子辨别危险的能力太弱,生活常识也不像大人那么丰富,“无知者无畏”,一旦出了意外,家长和孩子都追悔莫及!
说到底,防患于未然,是每一位家长心中应有的底线。
宝宝易发生的意外: 误吸和误食
文章开篇我们提到的情况,就属于误食,把不应该吃下去的东西,吞到了食道里或消化道里。
除了误食,误吸也很容易在宝宝中发生。误吸是指宝宝在进食过程中,不小心将本该进到食管里的物体,吸到了气管里。宝宝如果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说话、大笑或哭泣等,都会增加食物误入呼吸道的风险。
误吸和误食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异物停留的部位不同。通俗点说,误吸就是异物进到了呼吸道里,误食就是异物进到了食道里或消化道里。
年龄较小的孩子,主要以奶类等液体食物为主,所以发生误吸的概率相对更大一些,就是奶液容易呛到气管里;而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吞咽功能比较完善了,不容易发生误吸,但是好奇心强,喜欢把异物往嘴里塞,一旦把不能吃的东西吞下去,就会发生误食;如果异物或食物过大,没有进入食管,而卡到了气管里,也会发生误吸,也称为气管异物。
实际上误吸和误食是不分年龄的,全年龄段的儿童(甚至是成人)都会发生。
误吸和误食都很危险!
误吸会堵塞呼吸道,气道一旦出现阻塞,就存在窒息的风险,甚至会危及到生命。
而误食更危险的是异物本身在人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大小类似纽扣的纽扣电池,内含的导电电解质,在人体内的湿润环境下,可以释放出电解液,从而造成周围粘膜的损伤,轻者是局部溃疡,重则可能导致食道穿孔,甚至周围的大血管破裂,危及生命安全。
容易被误吸、误食的物品
1. 纽扣及硬币:
纽扣颜色鲜艳,又比较轻,很容易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但是纽扣通常比较小,脑洞大开的孩子,很可能放嘴里咬一咬,危险不言自明。因此,玩纽扣的话,最好不要让孩子抓握,可以放在封闭的透明瓶子或罐子里再玩。同理,硬币也不要让孩子随便拿着玩。
2. 纽扣电池:
与纽扣一样,纽扣电池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误食物品。而且,纽扣电池一旦误食,后果更严重。因为纽扣电池内含多种重金属,有很强的腐蚀性。家长应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将纽扣电池塞入口腔、鼻腔、耳道等。
3. 磁性弹珠:
磁性弹珠直径较小,又有很强的磁力,如果给孩子玩,一旦发生误食,后果就会很严重:可能会穿过人体组织吸附在一起,导致胃肠道穿孔或是阻塞,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死亡。
4. 彩泥及颜料:
彩泥、太空沙、各种颜料等颜色鲜艳的玩具,也是误食的重灾区。颜色鲜亮,看起来好像很美味,其实里面含的色素、各种发泡物质、着色剂对人体都是有害的。孩子在玩这些物品时,家长一定要妥善看护。
5. 干燥剂:
食品等包装里,常常会放一小包干燥剂防潮,但是幼小的孩子对干燥剂的用途并不太明白。一些化学干燥剂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甚至液体飞溅,因此家长除了叮嘱孩子不能食用干燥剂外,还要当心与水混合产生氢氧化钙造成危险。
6. 药品:
家庭常备药品是引起宝宝中毒的“重要危险品”。孩子可能会将药片当成糖果误食,引发中毒。家长一定要将药品放置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并教育孩子不能随意吃这些颜色鲜艳的东西。
7. 化妆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活泼好动的宝宝会模仿妈妈的样子“化妆”。然而化妆品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很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伤害,误食化妆品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8. 化学制品:
像开头提到的误食蚊香液的例子,就属于化学制品。化学制品范围很广泛,包括洗护用品、消毒用品、防腐剂、蚊香液、洁厕剂、空气清新剂、樟脑丸等日用品,都是孩子容易“感兴趣”尝尝的,所以一定要收好,放在孩子不能触及的地方。
发生误吸、误食,该怎么办?
1、误吸:
发生误吸时,一般来说宝宝会突然剧烈的咳嗽,呼吸不畅。尤其是在发生呛咳的时候,呼吸不畅表现更明显。如果是较大的异物进到了气道里,可以短时间就造成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危及到生命。
气道里误吸了异物,不同分期表现不同:
● 刚开始的时候,会发生呛咳;
● 在呛进去以后,可以有短时间或症状非常轻的“假象平稳期”。(这种平稳期,有的人可能时间比较短;而有的人只要没有东西刺激气道时,表现就会趋于平稳,甚至造成误诊。)
● 之后,由于异物导致局部气道出现了炎症反应,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肺不张、胸膜炎、支气管扩张等。(这些症状随时都可能出现,但是也可能会在发生误食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这些症状表现。)
窒息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脑部多神经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家长一定要具备急救常识,如果发现孩子突然吃力咳嗽、喘不过气、脸色发白,应检查是否有异物梗塞,如有应立即施行急救,以免耽误抢救时机。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非常有必要!下面就教大家婴幼儿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方法:
婴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
可采用背部拍击法及胸部冲击法。
一手固定婴儿头颈部,面部朝下、头低臀高,另一手掌根部连续叩击肩胛区 5次。
再将婴儿翻转成面部朝上、头低臀高位。
或用食指、中指连续按压其胸骨下半部 5次。
两种方法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异物排出。
幼儿气道异物梗阻处理:
施救者可以单腿跪地,或取坐位,把孩子腹部放在大腿上,头低臀高,连续用力拍击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然后检查异物是否排出,如未排出,继续拍背。如此反复进行。这个方法的原理,一是利用重力的作用,二是利用振动的作用。
也可以用上腹部冲击法。施救者在患儿身后,坐在椅子上,或站立、身体下蹲,或单腿跪地上,都行。然后,用一手两三指横放在患儿肚脐上一两横指的上方,另一手的两三指重叠在上,连续向患儿的后上方冲击。
还可以用幼儿卧位上腹部冲击法(可参看下面的“成人卧位上腹部冲击法”)。如果患儿意识丧失,立即将其身体平放在地,骑跨在患儿身体上方,一手手掌根部放在肚脐上方一两横指处,然后冲击五六次,看孩子嘴里有没有异物,没有再接着冲击五六次,如此反复。
误食:
孩子将异物吞到食道里最早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家长要注意观察:第一,流口水;第二,不敢吞咽,吞咽时会有疼痛和哭闹。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误食了有毒物品,要保持孩子的呼吸通畅,不要喂食或喂水(因为大量给孩子喝水,反而容易促进化学物品的吸收,遇到强酸强碱物质,给孩子喝水可能加重灼伤),应第一时间送医救治。
家长要做的预防工作
对待儿童意外,家长要做的重中之重,就是预防!
然而这一点说起来最简单,也最复杂。
说简单,是因为这些都是“意外”,也就是家长只要多一分安全意识,多一分谨慎,这些令人悲痛的事故可能就不会发生。对孩子来讲,一旦发生这些意外,实际上是非常大的伤害,轻者可以通过手术处理,严重的却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夭折,不能不为之痛心。
说复杂,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位家长在看护宝宝时,都是时刻警惕的,但是探索欲望强烈的宝宝,不可能一直在固定的地方玩耍,稍不留神可能就抓起来一些危险物品往嘴巴里塞,家长可能有100天的目不转睛,就这一回没看住,意外就发生了。
因此,家长一定要首先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并时常教导宝宝远离这些危险物品,在宝宝拿纽扣、硬币、坚果、小型玩具等玩耍的时候,及时提醒宝宝不要放到嘴里,或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孩子放下这些容易发生误食的物品。
我们不建议给3岁以下的孩子吃坚果,因为这时宝宝的咀嚼能力还不完善,咀嚼能力和成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宝宝不能很好地把食物磨烂,咬碎的时候,那么一出现哭闹、大笑等情况,就会造成会厌保护能力的进一步下降,进而导致异物进到气道里,发生误吸。在临床中,1~3岁宝宝气道异物的病例占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