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生:坐月子是女人脱胎换骨的唯一机会,把握住了受益一辈子

作者:最美育儿妈 07-22阅读:1804次

女人生孩子可以说是一个千辛万苦的过程,“在生完孩子之后,如果做好了月子,相当于脱胎换骨。一生中有三次机会可以调整自己的体型,使之恢复青春、美丽与健康,那就是初潮期、生产后、更年期。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后这个阶段。产后时期,妈妈的身体就好像一个打开的大门,可以把怀孕时积累的多余的积水和毒素排出体外,如果产妇的月子坐得好,产妇就有可能比怀孕前更健康、更美丽哦。下面我们就开启愉快的月子之旅吧。

一、注意防风,防寒

我们清楚地知道,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多,加上出汗、腰酸、腹痛,非常耗损体力,气血、筋骨都很虚弱,这时候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补,因此产后必须坐月子绝对不可以吹风受寒。但也不能总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坐月子就要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能见一丝风,就是所谓的捂月子,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产妇生产之后想要快速恢复是需要排除身体的一些水分和恶露的,想要更快的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不断的散热,如果把产妇完全封闭起来,不利于散热,很容易会出虚汗,不利于产妇的恢复。适当的穿衣,保持通风很重要,但要避开风口。

二、适当的运动,更利于身体恢复

传统的月子观认为,女性在生育时因为出血和用力,身体比较虚。在血气两虚的时候,所以月子期间不要走动,因此传统观念认为月子里,躺着休息是最好的选择!而现代的月子观认为,新妈妈久卧容易伤津气,而适当的运动反倒能使新妈妈气血畅通。

产后24小时需要卧床休息,第二天可下床活动。保证每天有10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起床时不应过快过猛。有做过会阴侧切或剖宫产的新妈妈也应该尽早下床活动。有会阴左侧切(多数是左侧切)的新妈妈应采取右卧位,防止恶露或粪便污染伤口。不要长久站立,避免体力劳动和蹲位姿势,以免阴道壁膨出或子宫脱垂。一周后即可做产后形体恢复操。

另外,新妈妈常运动,能够使得腹部和骨盆附近的肌肉群,骨盆中的韧带以及周围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恢复。因此,从科学性上来说,现代的月子观是更胜一筹的,也就是说,月子里适当做做运动,反倒有利于新妈妈身体的恢复!

三、坚持母乳,产后康复更快

母乳喂食的动机是无私的。由于母乳喂食是怀孕一出产一抚育这个自然环节的,这不仅对婴儿好,对母亲也有利。哺乳会协助子宫赶快康复到怀孕前的巨细(出产后的头几天,孩子吃奶时,子宫收缩次数添加),一起恶露量也很快削减,并且每天会耗费500多卡的热量,能够减轻怀孕时添加的体重,由于怀孕时添加的体重有些以脂肪的方式堆集下来,.帮助产奶,而喂奶就能够耗费掉这些脂肪。

四、剖宫产产后护理有四大忌

孕妈妈都知道,不是所有的剖腹产都应该避免。如果你有特殊情况必须剖腹产 ,为了你和宝宝的健康,医生也会建议你剖腹产。也有一些产妇不存在剖腹产指征,而主动选择剖腹产。这些产妇中大多可能是因为怕疼。还有的产妇不得不选择剖宫产,那么产后护理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禁忌。

1. 忌盆浴

一般来说,产妇产后一周就可以洗澡、洗头,但洗澡必须擦浴,不能坐浴或者盆浴,以免细菌伺机进入生殖道引起感染。另外,在拆线前新妈妈要,保持腹部伤口的干燥、清洁,不能淋浴洗澡,可用温水擦洗身体局部位置,或请医生做好伤口防水保护后再进行淋浴。

2. 忌怕痛不敢大小便

剖宫产后,麻醉一旦消失,产妇们都害怕触动伤口,导致疼痛或伤口开裂,所以宁愿躺在床上,少吃少喝点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产后大小便若不能顺利排泄,易造成尿潴留和便秘,还会加重原有的痔疮情况。所以,剖腹产后的新妈妈要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身体恢复比较好的妈妈可以及早下床活动,可以防止肠粘连、血栓形成、猝死。

3. 忌平卧

由于剖宫产产妇身体恢复较慢,不能像顺产者那样产后24小时就可以活动,因此剖宫产妈妈更容易发生恶露不易排出的情况。所以,剖宫产产妇最好采取半卧位,经常翻身,可以促使恶露排出,避免恶露淤积子宫引起感染,也利于子宫切口的愈合。

4. 忌盲目进补

生产对女人来说,可谓元气大伤,产后进补也理所当然。但是,专家并不建议月子里大鱼大肉,盲目进补。产后摄入大量肉类或者高脂肪食物,不仅容易引起产后肥胖,也容易导致便秘和奶水中的脂肪含量猛增,引发宝宝脂肪性腹泻。一般来说,剖宫产妈妈术后六小时可进食些炖蛋、蛋花汤、藕粉等流质食物,术后第二天可吃粥、鲫鱼汤等半流质食物。

五、产后饮食应该留意什么

分娩后为补充营养和有充足的奶水,普通都注重产后的饮食滋补。其实大补特补既糜费又有损安康。滋补过量容易招致瘦削。瘦削会使体内糖和脂肪代谢失调,引发各种疾病。此外营养太丰厚,必然使奶水中的脂肪含量增加,如宝宝胃肠可以吸收也易形成瘦削,易患扁平足一类的疾病;若宝宝消化才能较差,不能充沛吸收,就会呈现脂肪泻,长期慢性腹泻,还会形成营养不良。

产妇饮食是家里人很注重的事。但营养过剩或食谱单调,营养成分比例不当,均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使产妇饮食布置得科学、合理,请留意以下几点:

(1)注重膳食中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的供给。应依据产妇饮食习气,合理搭配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

(2)主食多样化,粗粮和细粮都要吃。小米、玉米面、糙米、规范粉中所含B族维生素要比精米、精面多出几倍。要恰当喝汤水,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

(3)多吃新颖蔬菜和水果,既供给维生素C又可预防便秘。

(4)不要忌盐。吃盐不会影响下奶,产后出汗多,尿量多,排出大量盐分,假如补充缺乏,会呈现全身无力、头晕、食欲不好,反而影响奶量。

六、产后如何养护子宫?

子宫,是生命的发源地,也是宝宝的第一个摇篮。在孕育期间,子宫立下汗马功劳,生完宝宝后,妈妈可千万别忘了它哦,很多日后出现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宫颈癌等,都是日常对它忽略所造成。那么,在产后,我们该如何养护子宫呢?

专家表示,经过漫漫的40周怀孕,子宫变为原来的数十倍大,功能和外貌都变得大不相同,帮助子宫恢复到正常状态,可为日后要二胎做好准备,也清除了子宫垃圾,预防妇科疾病,使女性保持健康年轻状态。那么产后如何该养护子宫?

1、及时排尿

产后要及时排尿,这样才能不使膀胱过胀或经常处于膨胀状态。

2、避免长期卧位

产后6~8小时,产妇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可以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身体生理功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卧床休息时尽量采取左卧或右卧的姿势,避免仰卧,以防子宫后倾;如果子宫已经向后倾屈,应做膝胸卧位来纠正。

3、哺乳

母乳喂养不仅非常有利于宝宝的长发育,而且宝宝的吮吸刺激会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从而促进子宫复原。

4、注意阴部卫生

产后要注意阴部卫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进一步影响子宫的恢复。

七、产后为什么要恢复盆底肌

盆底肌肉,是指骨盆底部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紧紧固定住盆腔内的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使这些组织处于正常位置,此外,盆底肌还具有多项生理功能,如控制排泄,维持阴道的紧致、增加性快感等作用。在怀孕过程中,需要依靠盆底肌来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儿,并且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神经会有一定的损伤,会出现被破坏、断裂的现象,所以在产后会出现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漏尿等的情况。

盆底肌出现问题有哪些后果?

盆底肌出现问题后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合型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盆腔内组织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功能下降,相应的并发症就会越来越严重。此外,产后阴道松弛也是盆底肌受损的一大表现之一,而一旦出现阴道松弛孕妇们很容易感觉到自觉阴道下坠、有块状物从阴道脱出,长久站立、激烈活动后块状物增大、下坠感更明显、排尿困难、甚至继发尿路感染、咳嗽、用力屏气时有尿液溢出、称压力性尿失禁等,尤其是盆底肌松弛造成的阴道松弛,很容易导致性生活不和谐,这不仅产生了健康问题,还使得夫妻感情受到影响。

八、产后及时管理腹部

产后收腹很重要,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产妇刚生产完,肚子变得松懈,及时使用收腹产品,可以防止内脏下垂,同时对于产后恶露的排净、腹痛的缓解、产后子宫、产道的修复都有良好的效果。

九、月子期间不能碰凉水

无论你身体多么好,恢复多么快,只要你还在月子期间,就不能碰凉水。女性生产完身体比较虚弱。容易出汗,毛孔都处于开放的状态。如果你接触凉水的话是会引起以后接触部位疼痛。也就是老年人常说的月子病。而且宝妈在坐月子里抵抗能力会有所降低,容易导致感冒,所以一般要求宝妈在坐月子里面不要碰冷水,防止受凉导致感冒,也不利于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