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有时让人欢喜,有时
让人压抑。如何表达“爱”,
把握“爱”的尺度,让孩子得到正
在的爱,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懂得真正的爱,
让自己更幸福!
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很多家长听到“自由”这个观念时会大吃一惊:给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对“爱”的恐惧就是对自由的恐惧,直接的反应就是对儿童自由意志的剥夺,典型方式是包办、控制和严厉管制。“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爱和溺爱不是一个事情程度上的深浅,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而溺爱的本质则是管制、包办和批评。
溺爱不是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孩子的独立性,其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
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其自然的成长,用心去感受和接纳孩子的一切,用心陪伴其左右。激发孩子的源动力,帮助他健康幸福的成长!
幸福是我们人类恒古不变的追求,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尽管如此,人们追求幸福的目标却始终如一。
老子所谓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同时也是要顺应自然规律,以“道”运行的方式来处事,只有这样才能够幸福。当然,老子所讲的幸福是多维度的,不光是个人的幸福,还有社会和国家的幸福。
培养感知幸福的能力
“生活得更好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答案同样是五花八门,但只要稍一归纳,就可以概括为两个词:快乐、幸福!没错!所有的生命来到这个世上追求的都是幸福和快乐,这就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
这一生不管你“立”在哪里,追求物质享受也好,追求精神富足也罢,甚至没有野心,什么都不求,最终都是为了获得快乐与幸福,为了“离苦得乐”。
快乐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幸福才是内在感受。
既然我们明了了人生的终极目标与追求是快乐幸福,那么当你感到苦的时候,就说明你已经走错了方向,这时候你就应该先停下来,跳出来看看这件事情,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只要我们能够看透人生不过是一场自我修行的体验之旅,放下各种已经求得与求不得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你就会发现其实幸福和快乐就在我们心里,生命本来就是美的,绽放的,丰富的,快乐的。
明了人生的终极目标,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活好每一个现在,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走在追求幸福和快乐的大道上。
找到生命的源动力
《道德经》里有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充满了数学递进般的美感,而读懂了这句话,你就会了解到在老子的眼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生命又是如何出现的。
“生”的延续,需要生命力的支持。生命力有两个前提。
其一,保持内在的空虚。给自己留有空间,做事留有余地。只有求缺才有走向完美的可能,只有不完美才是人向前发展的动力。
其二,返本还源,抱住自己的根基。生长总是向往无尽的自由,但提供养分的永远是自己的根系。因此,如果我们决定做人生的领导者,那么首先应该想的,是如何为你的支持面服务。从这个角度来看,良知是生命力,平等是生命力,公平是生命力,共赢也是生命力。如此,我们的生命便得以延续,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发展,人类才可以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