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娃20颗牙齿全部坏掉!别以为是乳牙就可以偷懒!

作者:华大母婴 06-27阅读:844次

原标题:3岁娃20颗牙齿全部坏掉!别以为是乳牙就可以偷懒!

辅食宝典四个字,免费获取40页的《宝宝辅食全攻略》

一位牙医发了这样一条微博,引起热议:

真的很可怕!

这是很典型的“奶瓶龋”,与父母的偷懒和漠视关系不小。

“奶瓶龋”是啥?

“奶瓶龋”指的是儿童早期龋齿,常见于长期使用奶瓶的宝宝身上,其特征为龋齿主要发生于上颌的门牙和第一乳磨牙。

这种蛀牙往往是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造成饮品中的可发酵醣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都含有不同成分可发酵醣类,经变形链球菌利用之后而产生酸,造成牙齿表面脱钙。

“奶瓶龋”是如何发生的?

宝宝吮吸奶嘴时,牛奶容易直接附着在牙齿表面。

此外,宝宝使用奶瓶时还常常边玩边喝,从而使肚子饱胀而引起睡意,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使得附着在牙齿上面的饮料更难去除。

宝宝含着奶嘴睡觉,无法清理口腔,就会使口腔内腐蚀牙体的细菌大量繁殖,久而久之牙齿脱钙、牙冠剥脱,就会形成黑色的残根或牙渣,从而引发“奶瓶龋”。

“奶瓶龋”危害有多大?

与恒牙相比,乳牙中的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因而更容易受到酸的腐蚀,引起“奶瓶龋”。

患了“奶瓶龋”,宝宝不仅会牙疼,严重时还可发生牙髓炎、牙周脓肿等并发症,危害全身健康。

四大误区诱发“奶瓶龋”

误区一: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

很多父母缺乏口腔卫生的常识,也不知道边吸奶边睡会造成大问题;也有的父母,虽有模糊的概念知道这样吃吃睡睡不太好,可是宝宝早已养成“要吃才睡”的习惯,为了图个安静、减少吵闹,就让宝宝继续边吃边睡等等。

而且奶瓶喂食的内含物,不一定是奶汁,也有的是豆浆、果汁、蜂蜜水、米浆等等,而只要含有糖分的东西,都可能引起牙齿蛀蚀,产生蛀牙。

妈妈怎么做?

夜奶一定要戒掉!(在华大母婴后台发送【夜奶】二字查看戒除方法)

如果实在戒不掉夜奶,在喝奶之后一定要喂点清水漱口,或者清洁一下牙齿。

误区二:乳牙护理无关紧要

许多妈妈都忽视了乳牙的重要性,她们认为乳牙反正都会全部脱落并被恒牙代替,所以无需加以特别关注,只要小心护理恒牙就可以了。

也有的妈妈虽然知道应该对宝宝乳牙进行护理,无奈护理知识有限,以为在给宝宝喂奶后或宝宝饭后喝些白开水就足够了。

其实,倘若乳牙护理不周,很早出现蛀蚀又未及时修补,一旦宝宝的恒牙萌出时,便会受到两旁乳牙的影响,由于得不到它们应有的出牙空间,结果宝宝的口腔会布满参差不齐的牙齿!

妈妈怎么做?

在宝宝在六七个月后乳牙长出之前时,妈妈就应帮忙做清洁牙齿的工作:初期可在喂完奶后喂些白开水,并以干净的棉棒或毛巾、纱布绕在手指上,替宝宝擦擦牙龈;

乳牙萌出之后,可以用指套牙刷给宝宝刷牙。

待宝宝牙齿长出来了,则可改用细小、柔软的宝宝牙刷,替宝宝在餐后、睡前刷牙,之后更可以逐渐使用儿童牙膏保护牙齿。

误区三:牙痛才就医

虽然有的妈妈早早就发现了宝宝的牙齿在逐渐变黄,但却认为“乳牙龋坏不需治疗”、“牙痛才就医”,只要宝宝不哭不闹,就不愿意主动带宝宝去看牙医。

其实牙痛时,龋齿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妈妈怎么做:

对宝宝的乳牙要定期检查,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3岁前,带宝宝去牙科进行保健,也是让宝宝逐渐熟悉那里的环境,等到需要进行牙齿保健或治疗时,便能轻松快乐地接受。

误区四:龋齿是遗传

父母患有龋齿,宝宝也会满口蛀牙,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不少人甚至认为蛀牙是会遗传的。

好吧,遗传是有一点儿因素,但是!传染和不良生活习惯,是更大的原因!

不良习惯我们前面讲过了,接下来谈谈传染。

研究显示,3岁以下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致龋菌(会引起龋齿的细菌)能够由父母传播给孩子,这会大大增加宝宝患龋齿的几率。这种传播叫做“垂直传播”。

若父母口中有严重的未经处理的龋齿,是最容易传染的。细菌能够通过唾液传递给宝宝。

妈妈怎么做?

下面这些行为不要做:

  • 给宝宝用奶瓶喂奶时,用自己的嘴对着奶嘴测试温度

  • 喂养宝宝时,用自己的餐具喂给宝宝吃;

  • 亲吻宝宝的手和嘴巴(因为宝宝会啃手)。

另外,如果自己有龋齿的,也要积极诊治,以免传染给宝宝。

尽量不要亲宝宝的手和嘴,传染龋齿是小事,另一些更严重的疾病 也可能会传染。(《澳洲6个月娃被吻了一口,竟然脑瘫了!宝宝还小,别乱亲!》)

PS: 相对于奶粉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更不容易奶瓶龋哦。(当然,母乳喂养的宝宝也要重视护理)

关注【华大母婴】公众号,发送 辅食宝典四个字,免费获取40页的《宝宝辅食全攻略》

为什么有的宝宝吃米饭会变弱智、打疫苗变傻、吃药致聋?我的宝宝也有这些风险么?

华大基因安馨可™新生儿及儿童基因检测,检测87种常见遗传病,32种药物敏感性,34种个体体征预测,并为宝宝提供基因身份证。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