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友健康讲座系列报道《贫血》

作者:生活健康与疾病 08-11阅读:4316次

主办方: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好医友

讲座主题:贫血

讲座背景: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0亿人不同程度贫血,每年因患贫血引致各类疾病而死亡的人数上千万。中国贫血的人口概率高于西方国家,贫血群体中,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和儿童多于中青年。本次讲座旨在通过全面解析贫血的病因、类型、症状、治疗等,帮助更多患者科学认识贫血、纠正贫血。

主讲人:血液内科 张秀花主任

张主任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血液、风湿及内科疑难危重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疾病等,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干燥综合症、风湿热、强直性脊柱炎、白塞病等风湿免疫疾病的诊治。主持、参与临床课题研究工作十余项,并撰写论文20余篇,先后登载于中华级及省级刊物上,并获市级优秀论文奖。

讲座回顾:

讲座中张主任从什么是贫血、贫血的病因及其相关症状、治疗等方面对该病症进行系统的阐述,并逐一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造血异常性贫血等5类贫血进行专业讲解,引导现场患者和家属科学认识贫血、治疗贫血。

一、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低于以下值(常用血红蛋白Hb)为贫血

6个月~6岁 110g/L

6~14岁 120g/L

成年男性 130g/L

成年女性 120g/L

孕妇 110g/L

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

二、贫血的病因

1.生成减少

  •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造血系统恶性克隆等。
  • 造血调节异常:比如骨髓基质细胞受损淋巴细胞功能亢进造血调节因子异常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比如缺铁/铁利用障碍缺叶酸、维生素B12/利用障碍

2.破坏过多

红细胞自身异常:比如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遗传性珠蛋白生产障碍

血红素异常(地中海贫血、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外部异常:免疫性、血管性 、生物理化因素 (血管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烧伤、中毒……)

3.丢失过多

出凝血性疾病:血友病 、肝脏疾病……

非出凝血性疾病:痔疮、消化性溃疡、外伤……

三、贫血的表现

贫血症状取决于: 贫血病因、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程度、血容量下降程度、发生贫血的速度、全身各系统的代偿能力。

  • 呼吸系统:活动下或情绪激动时易出现气急(血红蛋白减少,活动下需氧量增加,刺激中枢导致呼吸急促)
  • 循环系统:血容量不足致心率加快,长期缺血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易引起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 消化系统:贫血影响消化腺分泌,导致消化功能减退、消化不良,出现腹胀、食欲下降、甚至腹泻
  • 泌尿生殖系统:肾脏缺氧致肾功能减退,长期贫血可引起睾酮分泌障碍、女性月经失调
  • 免疫系统:免疫力下降

四、贫血的治疗

对症治疗:

贫血合并出血——纠正贫血同时予以止血治疗

重度贫血、心肺功能不全合并贫血——输红细胞

急性大量失血——迅速恢复血容量并纠正贫血

对因治疗:

  • 补充造血要素: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
  • 刺激红细胞生成: 促红细胞生成素、睾酮治疗肾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 免疫抑制:自身免疫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使用激素、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
  • 脾切除:针对脾功能亢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造血干细胞移植: 针对造血干细胞异常引起的贫血

五、贫血的五大类型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

铁缺乏的病因

  • 需求量增加:婴幼儿、孕妇、青少年
  • 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慢性肠炎、克罗恩病等
  • 铁丢失:慢性胃肠道失血(溃疡、肿瘤)、月经过多、血尿

临床表现

  • 缺铁原发病:溃疡、痔疮等
  • 贫血症状
  • 组织缺铁:异食癖、舌炎、嘴角炎、匙状甲

临床诊断

治疗

  • 去除病因:比如胃肠道溃疡或恶性肿瘤等
  • 补铁:首选口服补铁,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服用4~6个月;肌注铁,右旋糖酐铁最常用。

2.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种贫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

叶酸缺乏的病因

  • 需求增加:婴幼儿、青少年、孕妇、感染、肿瘤、甲亢等
  • 摄入减少:食物加工不当,比如烹调过久、温度过高;挑食导致蔬菜、肉蛋类摄入减少
  • 吸收障碍:腹泻、肠炎、某些药物(抗癫痫药、酒精)
  • 利用障碍:抗核苷酸合成药物(甲氨蝶呤、氨苯蝶啶等);先天酶缺乏
  • 排出增加:血液透析、酗酒

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

  • 摄入减少:完全素食者
  • 吸收障碍:胃酸胃蛋白酶缺乏;肠道疾病;内因子缺乏;药物如二甲双胍、秋水仙碱等
  • 利用障碍:先天、麻醉药

临床表现

  • 原发病表现
  • 贫血症状
  • 神经精神症状:肢体麻木、深感觉障碍、步态不稳、肌张力增高、肌力下降、味觉嗅觉减退 、抑郁、失眠、易怒、谵妄

诊断

治疗

  • 去除病因:原发病
  • 补充缺乏物质:
  • 叶酸缺乏:口服至贫血消失
  • 维生素B12:口服或肌注至血象恢复;如有神经系统表现,维持治疗半年-1年;恶性贫血者终身维持。

3.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破坏、寿命缩短,溶血超过骨髓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临床表现

急性溶血性贫血:

  • 头痛、呕吐、高热
  • 腰背四肢酸痛
  • 面色苍白、酱油色小便
  • 严重者急性肾衰

慢性溶血性贫血:

  • 贫血表现
  • 黄疸
  • 肝脾肿大(髓外造血)

诊断

治疗

  • 对症治疗:急性溶血者去除诱因、补足血容量
  • 病因治疗:药物引起的,停用相应药物 ;自身免疫性的,使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等

4、出血性贫血

病因

血管壁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如过敏、药物、维生素缺乏等)

血小板异常:包括血小板数量异常:血小板减少、增多;质量异常(如先天、尿毒症、药物)

凝血异常:包括先天性(如血友病)和获得性(如肝病、维生素K缺乏、尿毒症)

抗凝异常:肝素使用过量、溶栓药物过量

复合性止血异常: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 病因治疗:控制感染、肝病、肾病等;避免接触、使用可加重出血的药物(阿司匹林等)、物质
  • 止血治疗: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止血药物使用;促血小板生成;局部包扎、固定
  • 免疫治疗、血浆置换、手术切除脾、基因治疗等

5.造血异常性贫血

造血异常性贫血是指因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低下、病态造血、恶性克隆所致的贫血。

发病机制及表现

  •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血细胞质、量异常。
  • 白血病: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凋亡受阻,正常造血受抑制。

治疗

  • 对症治疗:防治感染、输血、补充营养
  • 病因治疗: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