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退热贴已经成为大多数年轻家庭应对小儿发烧的“标配”,只要孩子一发烧,无论体温、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退热贴几乎成了家长眼中发热儿童的护身符。那么,退热贴真的有效吗?逢“烧”必“贴”是否应该提倡呢?
从作用机制看,大多退热贴是靠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其中添加的冰片、薄荷、桉叶油等物质,会让局部皮肤感觉凉意。说到底,这仍属物理降温的范畴。然而,试想一下,仅仅依靠一块还没巴掌大的水凝胶给额头降温,真的能够有效地降低颅内温度吗?另外,退热贴给额头局部带来的凉意,也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耐受的,有时还会让孩子面临过敏风险。因此,家长应牢记,孩子发热,第一原则是尽量让其舒服。按照这条原则,当孩子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表现时,除了多喝水、少穿衣,并不需要做任何治疗,自然也不需要贴退热贴。
当然,爱子心切乃人之常情。看着孩子发热,妈妈们除了担心病情,还忧心忡忡:“万一烧坏脑子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些家长甚至采取了匪夷所思的偏方自行治疗。医务人员曾遇到一位家长,孩子发烧后用白酒对其进行降温,想来着实后怕。那么,科学的退烧方式又是什么呢?嘉兴江南医院有关专家回答了宝妈们的关切:
首先,家长要明白,宝宝体温在37.4℃~38℃称为低热,此时无需药物退烧;到了38.5℃时,方可用药。因为孩子的耐热性比大人好,因此,用药的下限体温可设为39℃。在孩子体温没有达到需药物退热的程度时,家长可用温水毛巾为其擦额头、上臂内侧、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处,进行物理降温。
其次,目前,世界上公认有效的退烧方法仍是退烧药,也就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一般间隔4小时可再次用药。当孩子体温出现反复的时候,可以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用退热药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缓解孩子的疼痛,而不是纯粹为了退烧。
值得注意的是,有过抽搐病史的孩子,退热药要尽早使用,以免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而家长们对“烧坏脑袋”的担忧也是大可不必的,除了超过41℃的超高热或颅内感染引起的发烧,发烧并不会烧坏脑子。
此外,家长们还需转变发烧“百弊无利”的传统偏见。相关科学研究发现,体温升高可以减少孩子体内微生物的复制和繁殖,也可以提高人体的炎症反应,有利于对致病微生物的清除,对孩子的病情恢复是有利的。孩子发烧后,家长关注其精神反应比关注体温更加重要。(供稿:嘉兴江南医院儿科陈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