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判断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马上改善,将来绝对大有出息!

作者:高考专家梁廷福 08-19阅读:839次

综合国内外业界人士的观点,结合我国孩子的特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例,5个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下:

  1. 有着正常的智力——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试问,如果一个人智力都不正常,“心理”这种复杂的现象是不会有的。那么,一个人如何才算智力正常呢!一般情况下,智力可分为超常、中常、低常三级,只有低常属于智力不正常,不具备正常人的心理机能。智力是天生的一部分,即使天生有缺陷,但如果家长能在孩子小的时候正确的引导,在后天,也会有所帮助。比如,从小就每晚一篇睡前故事,多做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在认识拼音时,就让孩子每天读点故事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从而改善孩子自身智力方面的缺陷。

  2. 有自我意识,能接纳自己——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是自我意识,包括思想感情、心理状态,还包括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一个孩子能很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那么,这孩子就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完成某件事而闷闷不乐,也不会因为自己做成了某件事而骄傲自满。在生活中,要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不要把自己的不足之处当成累赘,以至于让孩子的心理扭曲,被自己的不足压倒。一个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总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消极、自卑。

  3. 有着稳定乐观的情绪——情绪不但是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因素之一,还能判断孩子是否真的长大,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他一定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情绪,相反,如果,孩子时不时的发怒,动不动就大吼大叫,那么,你就应该注意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了。情绪对协调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孩子稳定乐观的情绪,会让孩子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加,也会让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4. 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们通过交往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就是人际关系。孩子见了长辈能自发的问好,见了同学能打招呼,孩子不羞于启齿,乐观的对待他人,那么孩子的心理就是正常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少有挫折感,偶遇挫折也能很好的处理,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即使遇到一点点的小挫折,孩子也可能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所以,对心理有缺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以上四种情况,只供参考,如有异议,请留言讨论

    我每天都会在朋友圈(xueba018)分享一些关于教育、学习方法、记忆训练的文章的,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看看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