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秋季三大疾病预防与应对,教师必会

作者:青苗荟幼教联盟 09-20阅读:4351次

幼儿园是小朋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场所,人员密集,也是疾病容易传播的场所。3-6岁的小朋友由于年龄小,身体各个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自身的抵抗力比较低,易感染上各种疾病。在这季节交替的时节,幼儿园怎样做好各项疾病的防控呢?

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一种病毒性肠炎,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排黄色水样便,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在一周左右会自然止泻。秋季腹泻在临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呕吐、腹泻。

传播途径

1.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

2.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控措施

1.严格执行班级各项消毒制度,活动室、盥洗室等场所保持空气清新。

2.引导孩子勤洗手,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等物品,避免病从口入。

3.做好每日的餐具、炊具用前消毒及用后清洗。

护理

1.如果孩子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惊厥、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如果孩子便中有血丝或出现血水样便、脓样便,每次便量不多,就有可能患有痢疾,应立即就医。

3.孩子腹泻时,要让孩子多补充水分,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糖盐水。如果幼儿喝不进水,出现尿量少,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塌陷等脱水症状,要及时就医。

4.一般腹泻不需禁食,但要保证孩子的饮食清淡,忌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5.对于肠道感染性腹泻,尤其是菌痢、肠炎等,要做好排泄物以及被排泄物污染的衣服、便器、用具等的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幼儿常见传染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CVA16)、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手、足、臀部皮肤疱疹,口腔黏膜溃疡为主要临床特征。

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主要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毛巾、手绢、玩具等造成感染。

2.呼吸道传播: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患儿打喷嚏时近距离接触造成感染。

3.肠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感染。

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所有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引导孩子勤洗手,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等物品,避免病从口入。

3.活动室、睡眠室等场所保持空气清新;教师按园所规定做好玩具、幼儿个人用品、班级环境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4.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上岗前、接触患儿后、打扫卫生后立即洗手。

5.幼儿膳食营养,保证幼儿睡眠充足,让幼儿经常到室外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在病毒流行期间少带幼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6.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

护理

1.让患儿适当休息。

2.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食欲差,宜给予清淡无刺激、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进食前后可让其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3.注意让患儿多饮开水,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告诉幼儿切勿挠抓皮肤疱疹,以防破溃感染。

巧记忆: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明显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轻微。

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

防控措施

1.患者隔离至症状消失痊愈。

2.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应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接种,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

3.在流感流行时,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共集会,以防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可给予药物预防。

护理

1.高热护理

高热患儿要绝对卧床休息,并采取适当的退热措施。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应有充足的阳光照射,但要避免对流风。

2.饮食护理

饮食应富于营养、易消化,发热时,以清淡流食为主,多喝水。

3.密切观察病情

重点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和是否有头痛、结膜充血等情况 。

巧记忆:畏寒高热,多伴头痛、极度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症状明显。

资源分享

常见传染病观察内容

手足口病:重点观察精神状况是否良好,口腔黏膜、手、足有无散在疱疹。

水痘:重点观察躯干、四肢和发际等部位有无皮疹。

结膜炎:重点观察单眼或双眼有无剧烈的异物刺激感、烧灼感及痒感,眼部分泌物是否增多,眼睑是否浮肿,结膜下是否充血。

流行性腮腺炎:重点观察有无发热,单侧或双侧腮腺有无肿痛。

风疹:重点观察有无发热,面部、躯干和四肢有无皮疹。

猩红热:重点观察有无咽部炎症或扁桃体炎。

麻疹:重点观察有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如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以及口腔黏膜有无丘斑、皮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点观察有无发热,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及口腔黏膜有无广泛瘀点、瘀斑。

细菌性痢疾:重点观察有无发热、腹痛、腹泻及脓血便等情况。对于大便异常者,要在园所内暂时隔离,并进行大便检验,等大便检验结果出来后做进一步的处理。同班级出现续发时,要对班内密切接触的幼儿和保教人员进行带菌检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重点观察有无高热、呕吐、意识障碍、惊厥等症状。

脊髓灰质炎:重点观察有无发热、咽部不适和充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四肢瘫痪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