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的真相,儿科医生告诉你

作者:《时尚育儿》杂志 10-12阅读:2275次

  文|游洁玉(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刘莉(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呕吐是孩子患病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每次孩子呕吐,总让爸爸妈妈手忙脚乱。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呕吐,该如何预防?又该如何护理呢?来听听本期专家的解说吧!

  呕吐,不仅会使孩子感到难受,还会影响精神和食欲,家长也会为此十分紧张。在消化内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问道:“孩子怎么那么容易吐?”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讲解一下初步判断引起呕吐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生理性呕吐 好发于婴幼儿期

  ● 喂养或进食不当 

  新生儿期喂奶过多、配方奶不适应,吃奶时吞入大量空气,孩子的肚子受到压迫(例如换尿布、喂奶后抱的姿势不正确),都是引起孩子呕吐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呕吐物为白色奶汁。家长需合理喂养,少量多餐饮食。

  ● 胃食道反流 

  这是因为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约肌控制不好,使得食物容易从胃逆流而上。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多数是以溢奶、呕吐为主要表现。

  每次发生的时间较不固定,可能在喂奶中、喂奶后、睡醒后活动时或在换尿布时,呕吐物为呈奶状或豆腐脑状的东西。

  需注意在喂奶后不要让孩子太快躺下,先维持直立或半直立的姿势20~30分钟再轻轻放下。吐奶时需及时清除口鼻腔异物,防止误吸。大多数孩子在开始添加辅食后(约五六个月大时),症状就会逐渐减轻;而在一岁或一岁半时完全消失。

  消化道梗阻 好发于婴幼儿期

  ●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呕吐症状通常在出生后2~3周出现,呕吐物为奶汁或豆腐脑状,有馊味,且越吐越厉害,但吐完之后孩子仍想再吃,多数小孩伴有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确诊需行腹部B超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如先天性食道闭锁,出生后即有呕吐症状,呕吐为奶汁,进食后即呕,多数患儿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呛咳、全身青紫、窒息,行消化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而若患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环状胰腺,则通常在出生后一周内起病,表现为顽固性呕吐,呕吐黄绿色胆汁,可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诊断需依靠消化道造影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 肠套叠 

  往往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若孩子呕吐物中有黄绿色胆汁,合并着间歇性腹痛、哭吵不安、果酱色大便,就要小心是否有肠套叠的可能了。

  肠道B超为诊断肠套叠最有用的检查,若证实是肠套叠,可采取“空气灌肠”解除套叠的部分,若无法完全解套,则行手术解套。

  ● 嵌顿疝 

  表现为小儿哭闹不安、腹痛,以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呕吐为胃内容物、黄色胆汁,甚至呈粪渣样物。

  若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有些嵌顿时间长可出现肠坏死表现,腹股沟可扪及包块,难以手法推回。腹股沟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方面,如嵌顿时间短可行手法复位,如嵌顿时间长或手法复位不成功则需行手术治疗。

  Tips 生理性呕吐,多半不用太担心

  
对于生理性呕吐,它的表现仅为溢奶、轻微的呕吐,往往不影响孩子的体重增长、生长发育,家长可不必过于担心。但也有少数病理性胃食道反流患儿可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则需尽早到医院诊治。

  感染性疾病 好发于各年龄阶段

  ● 急性胃肠炎 

  当孩子逐渐长大,喜欢吸吮手指或将抓到的东西放进嘴巴里,病菌就可能经此途径而进入胃肠道,这时急性胃肠炎引起呕吐的机会就增加了。一般起病前1~2天内呕吐症状就会缓解,可能会伴随着发热。当呕吐症状改善后,有些孩子会开始出现腹泻。

  在这段时间内,6月龄以内的孩子,饮食可以将配方奶浓度调稀(母乳喂养则不变),而6月龄后的孩子可先尝试米汤加盐、稀饭、干饭、白土司、馒头,可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 急性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器官感染 

  婴幼儿期,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病,多有发热、流涕、咳嗽等表现,其中胃肠型感冒的孩子往往伴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呕吐为胃内容物,进食后或咳嗽后明显。

  在控制感染病灶后,呕吐症状亦可缓解。其他器官的感染,如泌尿系感染亦可表现为呕吐等消化道表现。

  其他一些引起呕吐的疾病

  ● 神经系统疾病 好发于各年龄阶段 

  常见的有颅内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步增高,常表现为呕吐逐渐加重,由于颅内压的增高,呕吐呈喷射性,呕吐为胃内容物,往往伴有头痛、头晕、抽搐等神经系统其他症状。

  行头颅CT检查可帮助诊断。另颅内感染时也会有呕吐表现,呕吐常呈喷射状,有抽搐、头痛、发热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行头颅CT、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

  ● 遗传代谢性疾病 多发于婴幼儿 

  很多遗传代谢性疾病往往以消化道症状起病,如呕吐、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若出现这种症状后,经治疗仍易反复出现,则需警惕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可能。

  ● 精神、心理因素 常见于2~6岁 

  比较神经质或脾气大的孩子,往往会因一点点小事就想吐,属于心理性的呕吐。例如妈妈老是逼孩子进食,造成孩子看到食物就会想到呕吐。这种情况本身并没什么好担心的,但父母需改善育儿方法。

  关于呕吐,家长最想了解的4个问题

  一、孩子呕吐后,第一时间该怎么护理?

  孩子呕吐后,家长在护理方面需注意:

  1. 保持呼吸道畅通。呕吐剧烈时,呕吐物可能从鼻腔、口腔喷出,家长需立即清除鼻腔、口腔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畅通,防止误吸。

  2.保持口腔的清洁。

  3.呕吐过后需短暂禁食,然后清淡饮食。

  二、呕吐后,如何补吃药物?

  若于服药物后30分钟内大量呕吐,则需再给予一次剂量;30~60分钟内呕吐,可再补充半次剂量;若于服用药物2小时之后才发生呕吐,则不需要再补充药物。

  三、为什么孩子咳嗽或大哭时特别容易呕吐?

  孩子在哭闹和咳嗽时,腹压会增大,3岁以下的孩子胃底发育差,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如果这时孩子的胃里有较多的食物,受到压力后就会向上运动,而发生呕吐。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好转。

  四、经常呕吐,是否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

  经常呕吐的孩子,如为生理性,不影响体重增长、生长发育,则不必过于紧张,如孩子经常呕吐,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落后,则需到医院检查、治疗。

  *本文系《时尚育儿》杂志约稿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妈妈圈微报——《时尚育儿》杂志旗下母婴app,最懂你的育儿灵感探索平台,为孕、0~6岁孩子的妈妈们随时随地提供试用、抢购、资讯平台,让新手妈妈的育儿生活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