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汪曾祺,最初的印象还是来自于初二语文课上学习的《端午的咸鸭蛋》,从小就贪吃爱玩的我一向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反而语文老师一句“汪曾祺不仅是个作家、散文家,还是个对吃很有研究的美食家”勾起了我的求知欲。
虽然看了很多他的书,但是每当提起汪老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的咸鸭蛋。
家乡没有端午吃咸鸭蛋的习俗,但是外婆家养了好多鸭子,它们吃粮食、田里的虫子和河里的沙蚌长大,也就兢兢业业地下着新鲜又营养的鸭蛋。鸭子源源不断地下着蛋,外婆会把吃不完的鸭蛋用草木灰包成皮蛋,或者丢在五香盐水里泡成咸鸭蛋,专门放各种腌腊制品的阁楼上,有一个陈年陶缸里就泡着一整缸的咸鸭蛋。隔三差五就会专程给我们送来,所以我家里总是有吃不完的鲜鸭蛋、皮蛋和咸蛋。
对于鸭蛋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但是咸蛋黄除外。现在饲料喂大的速成鸭子,下的蛋是很浅的黄色,而外婆家吃虫子和粮食长大的鸭子下的蛋是黄得偏橙,颜色非常漂亮,做出来的咸鸭蛋自然也是个中极品。
蛋白柔嫩细腻,蛋黄红亮出油,真的是“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感觉,吃到嘴里油润细滑,滋味美妙极了。而我就只爱这蛋黄油润翻砂的滋味,蛋白通常是丢了,或者是直接让老爸解决。
外公外婆一直最是疼我,小时候娇惯我,长大后难得回一次家时就更是娇惯我,每次都在我放假回家前泡好新鲜的鸭蛋,待我回家就正是咸鲜流油之时。
现在每次吃到咸蛋黄,都会想起家。
咸蛋黄除了直接食用,做成点心和菜也是非常受美味的。
蛋黄酥
说起甜点,很多人只道提拉米苏、歌剧院、拿破仑蛋糕、慕斯,再不济也要说个奶油蛋糕,仿佛甜点这个词已经被西式点心承包了。因此也时常忽略中式点心,殊不知咱们最传统的中式甜点其实更加历史悠久,与现在流行的拿破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千层酥,其中蛋黄酥的妙更为人所知。
蛋黄酥外皮层层叠叠,油酥一定要用脂香厚重低调又不失韵味的猪油,外皮酥得掉渣,咸蛋黄的油润咸香与豆沙或莲蓉的香甜细腻相得益彰,一口下去多重滋味泛上舌尖,又涌上心头。
蟹黄豆腐
《舌尖上的中国》介绍淮扬菜时特别提到了蟹黄汪豆腐,金黄的汤汁和洁白的豆腐,腴香糯滑,实在让人垂涎三尺。虽然汪曾祺也谈过家乡的“汪豆腐”,但是此汪非彼汪,之所以叫汪豆腐,是因为豆腐融合了蟹油也变得油汪汪的。
现在的蟹黄豆腐几乎都是用咸蛋黄代替蟹黄,吃鱼香肉丝没有吃到鱼,尝夫妻肺片没有品尝到夫妻,买老婆饼更没有没有老婆,这样的话,点个蟹黄豆腐没有吃到蟹黄是不是也能够看开些了,更何况咸蛋黄版的蟹黄豆腐也是相当美味。
嫩豆腐细滑、咸蛋黄咸鲜中略有颗粒感,就着滚烫的豆腐都能下两碗饭。
蛋黄焗南瓜
向来喜欢各种含糖量和含淀粉量高的瓜果,比如说南瓜,将钟爱的南瓜和咸蛋黄搁在一起,那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对于蛋黄焗南瓜,印象最深的便是在雅安的老兵老店,满满一桌子菜都做得很好,而我偏偏对这道菜情有独钟,一个人就吃了个底朝天。
老南瓜切条裹粉炸到皮酥内软,然后到炒香的咸蛋黄末里翻炒裹匀,趁热吃起来有脆脆的一层薄壳和绵软的南瓜,咸蛋黄的香味也丝毫没有被忽略,口感超好。
流沙包
粤点是中式点心里的一大瑰宝,有非常精致的一套体系,其中流沙包以朴素的外表和丰富的内馅广受欢迎。
刚端上来的流沙包内馅滚烫流沙,外皮光洁松软,轻轻撕开还会流出馅来,吃起来口感松软香甜,咸鲜里有着沙沙的口感,仿佛初春一样让人内心也温暖。流沙包这一个遇到点温热就融化的内馅,恰恰也像柔软的少女心。
金沙虾仁
金沙虾仁、金沙玉米和焗南瓜一样,都是相似的做法,只是口感上的差别。
相比其南瓜、玉米的甜,虾仁和咸党黄都是咸鲜滋味。在空闲时候,也会用外婆找人捎过来的咸蛋黄炒上一份金沙虾仁。
离家的咸鸭蛋特别让我珍惜,连以前不吃的蛋白都要切得碎碎的煮在小米粥里面,增添一抹咸鲜滋味。金沙虾仁虽然卖相不如大厨做的好,也是Q弹鲜香,美味十足。
咸蛋黄饼干
对于喜欢咸蛋黄的人,有了零食一定会毫不犹豫买来试试,吃了好几款咸蛋黄饼干,觉得台湾老杨咸蛋黄饼干非常不错。
咸蛋黄饼干
偏硬的千层口感,能够吃到咸蛋黄颗粒,咸鲜酥脆,还有浓浓的咸蛋黄味。
咸蛋黄的美味也是需要用心去品味,此生的梦想除了以后可以只吃咸蛋黄,更希望生活能像咸鸭蛋一样,闲的要命,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