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应该吃什么,霜降算是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了,代表着天气会越来越冷了,所以它的饮食尤为中药,那么霜降应该吃什么?一起和小编去看看霜降应该吃什么的介绍吧!
霜降应该吃什么
1.白萝卜
霜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冬季将要到来,养生首先推荐白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中说的就是萝卜所具有的功效。中医认为,白萝卜性凉、味甘,具有清热生津、下气宽中、开胃健脾、顺气化痰之功效。白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增强免疫力,促进肠胃蠕动,以增加食欲等。
萝卜性清凉,有一定的润肺止咳功效,尤其是在冬天,人们常常会出现燥热痰多,肺部不适等症状,得法地吃一些萝卜,就可得到辅助治疗。萝卜生吃是一种方法,不但清凉而且水分多,可以利尿,有益健康。同时做一些冰糖萝卜也格外有效。
2.红薯
红薯富含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钙等矿物质,属粗粮,消化慢,糖尿病人吃一些也无妨,生活中与细粮主食进行交换,对身体会更好。红薯含粗纤维,内火比较旺的人,多吃一点,有助于缓解便秘等症状。
3.山药
山药为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将山药、大枣20克、米(粳米、糯米各一半)熬成粥,就是很好的选择。另外,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在秋季应该适度增加山药的摄入量。
4.白果
中医认为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可益肺气、治咳喘,是霜降节气养肺食补佳品。白果也是营养丰富的高级滋补品,经常食用白果,可以滋阴养颜抗衰老,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使人肌肤红润、精神焕发,另外它还具有敛肺定喘、燥湿止带、益肾固精、镇咳解毒等功效。
不过白果虽然美味,却不能多吃,因白果含有少量氰化物,不可长期、大量生食、以免中毒。
5.橄榄
鲜橄榄入口虽苦,但是经过仔细的咀嚼后,越发的甘甜,且满口生津,是秋冬防燥润喉的佳品。橄榄在医学上用为清肺利咽药,主治咽喉肿痛。秋季天气干燥,嚼食鲜橄榄可以润喉、清热、止渴、生津。
鲜食味甘甜,与鲜萝卜煎服润喉效果更佳。橄榄经蒸馏后的液体称橄榄露,可用于治疗咽痛、咳嗽、烦躁等症。
6.栗子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节气的进补佳品。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患者早日康复,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验方。
霜降应该吃什么
7.兔肉
霜降进补可以吃兔肉。兔肉在国外被称为“美容肉”。其性味甘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养颜、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长期食用,又不引起发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
兔肉适用于炒、烤、焖等烹调方法;可红烧、粉蒸、炖汤,如兔肉烧红薯、椒麻兔肉、粉蒸兔肉、麻辣兔片、鲜熘兔丝和兔肉圆子双菇汤等等。兔肉和其他食物一起烹调会附和其他食物的滋味,遂有“百味肉”之说。
霜降节气养生食疗
1.白果萝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功效: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2.归参山药猪腰
配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各适量。
做法:1.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臊腺,洗净,放入铝锅内;2.将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放入铝锅内;3.在铝锅内加适量水,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4.将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等与猪腰片拌匀即成。
功效: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霜降要预防什么疾病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季节交替时,天气多变,多种疾病容易复发。霜降后,养生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专家提醒:“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们常讲的。”
霜降节气已是秋末,露结为霜,草木枯黄。进入这个节气后,温度稳步下降,温差继续拉大,天气开始真正转冷。这样的天气特点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有以下这些病根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预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
1、高血压
气候变化引起的冷刺激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复发。
专家提示:首先,早晚要适度增减衣物,防止受凉;其次,适当增加体力活动,定时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再次,有高血压史的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及时调整用药量;最后,应注意饮食结构,少吃多餐,吃低盐食物,不抽烟、不喝酒,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以备发病时及早服药。
2、关节炎
受寒受凉是关节炎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风寒湿痹型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症状以及关节僵硬症状都会随着气温下降而加重,个别病情稳定的患者还易因此复发。
专家提示:有关节炎、腰椎、颈椎疾病的患者,天气转冷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骑车族可以通过佩戴护膝、护肘来防止关节受凉;多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也有助于关节的健康。
3、血管病
气温降低,一些不爱活动的老年人会出现腿疼、肿胀,多数人会以为是受凉了,其实这可能是老年人下肢血管疾病的表现。
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其症状与关节炎相似,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关节炎发作。不过如果伴有疼痛、发凉或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最好去医院骨科和普外科检查一下。
专家提示:这两种血管病都可能导致下肢氧供应不足、疼痛、下肢冰凉、颜色改变、感觉减退、溃疡或坏疽等。检查手段如下肢血管彩超、核磁共振等可以确诊。
4、肛肠病
天气转冷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北方人都有喜食辛辣的习惯,不少男性还喜欢喝点白酒暖身。但是如果没有节制,很容易引发内痔出血或肛裂等肛肠疾病。
专家提示:饮食要有节制,减少高蛋白、高脂肪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尤其不要喝太多的烈性酒;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加强日常规律的体育运动。
一旦出现不适应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以为出点儿血没关系,只要“扛一扛”就好了,以免因此加重病情,延误治疗。